Beam,圈子里称为口哨,我是强推的,可以说也是众多同类产品里少数确实对手机音质有明显改善的微型耳放,并不是纯粹放大音频信号的样子货,所以说一个有HIFI情怀的创客设计的东西与一些不懂HIFI的电子工程师鼓捣的东西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就好像我另外一个HiFi创客朋友一直想证明,DAC并不是越高端就越好听,他设计定制的台式耳放从并不采用高规格的DAC芯片,却能带来难忘的听感,说到底,HiFi是一种有情怀和个性的东西,他与数字化的东西不一样。
Beam2其实与Beam有很大的不同,可能在普通消费者眼里他仅仅是一个产品的更新迭代,但在我看来,却是定位的天差地别,因为他加入了平衡接口的支持,简而言之,从一个手机外设的定位更倾向于专业HiFi的领域,因为一个普通手机听音爱好者绝不会配置一条平衡接口的耳机,换言之Beam2的受众已经涵盖了发烧友,另外支持Full MQA解码,MQA是现在数字音乐串流的主流无损格式,或许说在传统HIFI器材上,MQA并不值得玩家去更替器材,而手机音源来说,那非常有必要性了。
外形风格上,Beam2与一代一脉相承,外形更为小巧,但是没有不规则倒角和拨杆,其实个人觉得一代更富有设计感。
Beam2同样采用TypeC接口,提供了USB、TypeC、Lighting数据线,支持大部分的手机和电脑,不过不同的是Beam2仅支持Win10系统。
二代的LOGO改为半透材质,解码类型会通过指示灯颜色来诠释,设计更为讨巧。
个人看来Beam2最大的亮点在于提供3.5mm单端耳机口外,还提供了2.5mm平衡接口,3.5mm单端输出功率:≥180mW(16Ω),≥110mW(32Ω),≥6.6mW(600Ω),2.5mm平衡输出功率:≥145mW(16Ω),≥240mW(32Ω),≥26.6mW(600Ω)。
事实上除了平衡电路的增加以外,Beam2的晶振、电阻都做了堆料,电源部分也做了优化设计,也使用了最新的ESS9281C PRO Soc,支持DSD128(DoP)和Full MQA解码器。
SURFACE BOOK2+水黄鹂HIFI版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电脑驱动的原因,BEAM2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推力十分强势,18欧姆阻抗的水黄鹂我只用了十分之一的音量,水黄鹂给我的印象是一副三频均衡,颇为温润柔和的塞子,但搭配Beam2听感在高频上颇为攻击性,Beam2提供了足够的解析细节,那是手机直推完全不具备的,换言之Beam2搭配手机确实可以达到2-3000元级别国砖的素质,要说不足,也就是搭配这种偏上盘的圈铁塞细腻不够,如果搭配风格更为柔和的塞子,会大有改善。
Mate20 PRO+洛神EM5
洛神是一个非常极端的塞子,素质非常高,也是我常听的塞子,也是走中上盘路线,就算再温柔的前端,也能给你惊艳的高频延展,其实这条塞子按道理不太适合和Beam2搭配,主要是手里少数使用2.5mm平衡线,所以略作尝试。
但是开声后,并没有想象中干巴巴的、强势的高频延展,而是非常有控制力,比单端表现细腻很多,这点让我很讶异,只能说Beam2平衡口的推力够足,驾驭得了EM5的极高频动铁单元,也有可能是EM5的阻抗比水黄鹂低一些,整体听感并不弱于之前搭配的飞傲X7听感,不过这条塞子我一般都搭配乐彼L6,ESS的DAC音色还是相对过于直白,有时素质太高对于耳朵也是压力。
Mate20 PRO+BGVP DM7
BGVP DM7是一条风格佛系的6单元纯动铁,考虑到Beam2的风格,个人感觉手上这条塞子搭配最为和谐,事实也如预料一样,Beam2的听感风格有一点很一致,声场较为立体,人声较近,加上出色的解析,有种拨开迷雾见日月的明朗感,所以听人声非常出色,不过因为Beam2的听感整体风格属于干净硬朗的,并不肥厚,所以低频表现质感清晰,但是氛围不浓,这个很符合我的胃口,因为我听的基本都是女声为主。
总的来说,对于阻抗稍高,高频相对出色的塞子,个人建议用平衡口,Beam2的平衡口控制力比单端要高上一个层次,另外个人建议不要搭配以素质著称的塞子,因为Beam2本身ESS DAC的解析力就很强,很有可能会过犹不及,当然很多玩家就喜欢ASMR那种从头顶到脚底板的马杀鸡,平衡口下的高频会细腻润泽不少,而对于三频均衡,高频延展不强势的塞子,单端输出听感也非常惊艳。
撇开耳机的搭配来谈谈Beam2,本就是口哨系列就口碑在外,颜值、听感均在线,这次升级的二代增加了平衡输出和MQA解码,价格也就增加了100元,性价比非常友好,我在电商搜了一下MQA的解码耳放,大多都要千元出头,可能Beam2是定价最低的MQA解码耳放了,MQA对于传统HIFI玩家也许吸引力并不大,但是对于手机网络串流来说,慢慢的成为主流,所以个人觉得没什么好纠结的,Beam系列依然是外置耳放的一匹黑马,唯一让我有点诟病的就是耳机口设计在侧右边,让我强迫症有点发作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