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手擀面作者 刁泽民 朗诵 蓝予
我的故乡是长江下游入海口处的一座古城。那一带的人家,平时三餐总离不开一个“米”字,吃面倒成了一件稀罕的事。而在我家,吃面的机会就多得多了。那时,我奶奶还健在,她老人家有一手擀面的绝活,在远近一带都是闻名的。奶奶一高兴就会露上一手,这样我家吃面就不一定非要遇上什么特殊的事。我至今喜欢吃面,这和奶奶的那手绝活是分不开的。
奶奶擀面很讲究,每次擀面前总要用肥皂将手反复地洗上好几遍,像是举行一个重大的仪式。待手洗净擦干,然后从面缸里小心地舀出几勺干面粉,放到面盆里,再放进适量的凉开水将面揉匀。和面的盆是白铜做的,像银子一样闪着晶莹的光,这是奶奶的宝贝,除了和面,从不作他用,我们小孩子是绝对不可以碰的。
待面在白铜的盆里揉得精道了,然后便是擀面。擀面是在堂屋正中央的八仙桌上进行的。擀面的程序是极讲究的,奶奶会用清水一遍遍地将桌面洗净,用白毛巾擦干,然后在桌面的中央洒上一层薄薄的面粉,再将揉好的面团轻轻地放在上面,接着奶奶会从堂屋的供桌的底柜里取出擀面杖开始擀面。擀面杖是红木的,粗并且长,圆润里透着暗红色的光,这同样是奶奶的宝贝,我们小孩是碰不得的。记得有一次,我偷偷地将擀面杖从柜子里拿出来当木仓使唤,奶奶罚我在供桌前跪了好长时间呢。
面团在奶奶的擀面杖下,很快就变成了面饼,随着擀面杖在面饼上滚动的次数的增加,面饼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薄,最后变成一张大大的像白纸一样透明的面皮。到这个时侯,面就算是擀成了。接下来就是切面,奶奶会将面皮一道道叠成长条,用刀切成细丝,然后将细丝抖散,再散上一些面粉,这样,擀面的所有程序就都完成了。
面条擀成了,锅里的水也开始冒出腾腾的热气。煮面条的时候,奶奶开始配制作料。作料也是极讲究的,麻油、酱油、香醋、虾子、胡椒是一样不能少的。很快一大碗香喷喷的汤面就可以端到手中。但是第一碗面是轮不到我的,要送到邻居家,这是奶奶的规矩。奶奶擀面的时候我一直跟前跟后,因此这送面的任务每每总是落到我的头上。
许多年过去了,我早已到了不惑之年。在经历了无数的辗转漂泊和世事沧桑之后,爱吃面的习惯依然没有改变。我走遍东南西北到处找手擀面吃,可是吃遍了东南西北的手擀面,怎么也找不到当初吃奶奶手擀面的那种感觉。奶奶早已作古,我也只有在记忆里回味奶奶手擀面的绵绵余香了……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