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卢沟桥!
国家存亡在此桥!”
83年过去了
这首《卢沟桥歌》
仍透出悲壮与豪迈
让人动容
![83年前的这一天,我们永远铭记!](https://px.lanyin.net/image/http://p4.itc.cn/q_70/images03/20200707/003d21fa6c4840a19365ae93ebdeda4e.jpeg?imgsec=NSaZCPLOrNwU5TnBivCTXg&imgexp=1738980000)
当时光的齿轮
拨回到83年前的今天
天空骤然阴暗
1937年7月7日
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
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
借口一名士兵“失踪”
悍然炮轰宛平城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畔一时间硝烟弥漫
笼罩在侵略者燃起的
熊熊战火之中
![83年前的这一天,我们永远铭记!](https://px.lanyin.net/image/http://p3.itc.cn/q_70/images03/20200707/a1dc5003d63b4d76bae5079e078b974b.jpeg?imgsec=NSaZCPLOrNwU5TnBivCTXg&imgexp=1738980000)
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这是日本侵略军占领下的卢沟桥。
中华民族团结一心
浴血奋战
全民族抗战的大幕就此拉开
1937年7月8日,宛平城内的中国守军奔赴战场。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
共赴国难
千千万万爱国将士
浴血奋战、视死如归
各界民众
万众一心、同仇敌忾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占领娘子关。
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
抗击侵略者的英雄之歌
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
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
这是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抗击日军的进攻。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为转移群众和掩护主力部队
把敌人引向顶峰绝路的
狼牙山五壮士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
葛振林、宋学义
![83年前的这一天,我们永远铭记!](https://px.lanyin.net/image/http://p7.itc.cn/q_70/images03/20200707/597455fc8b2b4868817788746caafa24.jpeg?imgsec=NSaZCPLOrNwU5TnBivCTXg&imgexp=1738980000)
这是“狼牙山五壮士”中的葛振林(右)和宋学义(新华社发)。
无障可凭,无路可退
他们打光最后一粒子弹
砸碎手中的木仓支
选择把身躯交给祖国的山河
![83年前的这一天,我们永远铭记!](https://px.lanyin.net/image/http://p2.itc.cn/q_70/images03/20200707/0ffa72bc4ccb488da1c219c56b797d5b.jpeg?imgsec=NSaZCPLOrNwU5TnBivCTXg&imgexp=1738980000)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与敌人战斗到最后一刻的
钢铁战士杨靖宇
他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
打得敌人心惊胆战
威震东北
![83年前的这一天,我们永远铭记!](https://px.lanyin.net/image/http://p3.itc.cn/q_70/images03/20200707/957f41e52f2c4a4389304f4535e753ed.jpeg?imgsec=NSaZCPLOrNwU5TnBivCTXg&imgexp=1738980000)
资料图片:杨靖宇(新华社发)
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
他以难以想象的毅力
坚持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
直至弹尽
残忍的日军将其割头剖腹
发现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
竟无一粒粮食
![83年前的这一天,我们永远铭记!](https://px.lanyin.net/image/http://p2.itc.cn/q_70/images03/20200707/3a61ca45e08a4ed295671ce7f90c441f.jpeg?imgsec=NSaZCPLOrNwU5TnBivCTXg&imgexp=1738980000)
杨靖宇将军殉国前最后一夜住过的“地呛子”(窝棚)(新华社发)。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
在北平城外誓死守卫
血战到底的赵登禹
他率部孤军奋战
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狂轰滥炸下
誓死坚守阵地
拼死抗击
直至胸部中弹牺牲
![83年前的这一天,我们永远铭记!](https://px.lanyin.net/image/http://p7.itc.cn/q_70/images03/20200707/920f9eae7c0f48f6bb496d8d8a2f271a.jpeg?imgsec=NSaZCPLOrNwU5TnBivCTXg&imgexp=1738980000)
北京西城区赵登禹路,右上角为赵登禹像(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有多少英烈
一出家门,便成永别
每一个慷慨赴死的
抗战英烈
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
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
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
全部战死沙场
英雄母亲邓玉芬。来源:北京日报
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
写下这样一副对联:
“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
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
横批是:“抗战到底”
这是中华儿女
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怒吼
是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宣言
14年间
中国人民以3500万同胞
伤亡的代价
换取了来之不易的和平
![83年前的这一天,我们永远铭记!](https://px.lanyin.net/image/http://p8.itc.cn/q_70/images03/20200707/a938169bbccb4a07a01aef3536f7829a.jpeg?imgsec=NSaZCPLOrNwU5TnBivCTXg&imgexp=1738980000)
赵一曼在赴刑场途中,给孩子留下的绝笔信。
而可耻的侵略者
被永远地钉在
历史的耻辱柱上
这是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等在南京签盖降书。
83年
时光穿越满目疮痍
见证中华民族的涅槃重生
历经劫难的卢沟桥
则见证着华夏大地
从苦难走向辉煌
上图为守卫卢沟桥的29军士兵抵抗日本侵略军入侵(资料照片);下图为2017年7月3日拍摄的卢沟桥(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83年
永恒不变的是
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珍爱
因为我们深知
这一切,来之不易
上图为1937年8月8日,日本骑兵在朝阳门车站集结(资料照片);下图为2017年7月3日拍摄的朝阳门地区(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今天
卢沟桥历经沧桑、巍然矗立
诉说着那段
难以忘却的历史
![83年前的这一天,我们永远铭记!](https://px.lanyin.net/image/http://p3.itc.cn/q_70/images03/20200707/142afa3ac6d642cc9193318cfd09c72b.jpeg?imgsec=NSaZCPLOrNwU5TnBivCTXg&imgexp=1738980000)
今天
河山重振、锦绣繁华
足以告慰
先烈们的在天英灵
![83年前的这一天,我们永远铭记!](https://px.lanyin.net/image/http://p1.itc.cn/q_70/images03/20200707/e3721356349041b1aaf1c1c1428b3e04.jpeg?imgsec=NSaZCPLOrNwU5TnBivCTXg&imgexp=1738980000)
今天
我们时刻提醒自己
付出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
将坚定不移
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