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偶像,重读日本色彩大师经典之作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张艺谋的偶像,重读日本色彩大师经典之作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经典转帖]张艺谋的偶像,重读日本色彩大师经典之作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7-19 0



作者:犀锋映画
《罗生门》故事简单,情节却很离奇;出场人物很少,内涵却很深刻。它在深刻揭示人心险恶,人性丑陋的同时,也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提出了有益警示。
经常看到媒体报道“某某的罗生门事件”,意思是说某个人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而编造出各种谎言。
“ 罗生门” 一词源自日本导演黑泽明执导的影片《罗生门》,影片里的人物为了自身的利益编造了各种谎言和欺骗,使整个故事情节扑朔迷离,最终在京都的正南门——罗生门这个地方得以真相大白。
如今“罗生门”成了谎言的代名词,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编造出各种谎言,往往用一百个谎言来圆一个谎言,令事实真相被扭曲、被模糊,炮制了一个又一个“罗生门”事件。

电影《罗生门》是根据日门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竹林中》改编而成的,里面糅合进了芥川的另一部同名小说《罗生门》的部分内容。
《竹林中》提供了竹林中死亡事件的主要情节,《罗生门》则提供了故事的叙述者。
该片被称为日本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十大影片之一,在当时的国际影坛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故事情节的展开分为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不断地交替叙述。
在两个层次的叙述中都有 僧人和樵夫,他们是非常重要的两个人物,贯穿于整个影片。
可以说他们直接见证或参与了谎言,也见证或参与了人性的发现。

第一个层次由在风雨摇曳的破旧的“罗生门”下躲雨的三个人——行脚僧、樵夫和杂工对话展开的。
其中樵夫说出了电影的第一句台词“不明白,我真的不明白。”
接着同样是这个樵夫又说了一句惊天动地的话 “ 这是比战争灾祸和强盗更可怕的事情。”
究竟什么事情如此可怕?
原来樵夫发现在竹林里死了一个武士,是这个武士的死使他们感到害怕吗?
显然不是,因为杂工说道:这年头死个把人算什么!这罗生门上天天都有无人认领的死尸,现在恐怕还有五六具躺在那儿。
真正让他们感到害怕的是 这个杀人事件的真相始终找不着,因为当事人在官府里各执一词,每个人的证词都像是真的。
究竟是谁说了谎,不得而知。

影片接下来通过樵夫和行脚僧之口转入了第二个层面的叙述,由竹林中的四个当事人在官府叙述事情发生的经过。
故事的情节看似非常简单:
武士金泽武弘被人杀害在竹林里,作为报案人的樵夫和另外三个当事人——凶手多襄丸、死者的妻子真砂以及载死者之魂的巫女都被召到官府来作证。
但是这桩看似人脏俱在的案件却让官府无从下手,因为这四个人的证词说的都很生动,却是四个版本。
强盗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说自己反正都是死,干脆说出事实吧,他的证词都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英勇。
死去了的武士借巫女之口说出的话更多的是表现出了对妻子的仇恨,虽然是强盗杀了他,但他更恨的是指使强盗杀了自己的妻子。
而武士的妻子则把自己形容成贞女烈妇,她声泪俱下,使人不禁对她产生怜悯之心,大家都认为这么柔弱的女子说出的话不会骗人。
樵夫的证词则看似客观,不带有倾向性。

《罗生门》中的谎言
案子的真相只有一个,是谁说了谎,还是大家都撒了谎?武士到底是怎么死的?武士妻子被强暴的前后过程到底是怎样的?这四个在场之人当时都做了什么?
真相不得而知。
罗生门下,当杂役和行脚僧都在猜测谁说了谎,谁的证词才是真相时,樵夫却说自己看到了事件的全过程,那三个人都撒了谎。
武士撒了谎,他把妻子说的那么凶狠,实际上他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和性命逼着妻子自杀,他也很懦弱,当强盗要杀他时,他哀求道:我还不想死。

强盗撒了谎,他并不像传闻中那么英勇,在和武士的决斗中毫无章法,两人都是那么的懦弱、害怕,和地痞流氓打架没什么区别,根本就没有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大战了二十三个回合。

真砂也撒了谎,她被强盗蹂躏后,平时看似恩爱的丈夫竟然叫自己自裁,于是一狠心挑唆强盗和丈夫决斗,希望借两人之手杀掉其中一个人,丝毫没有在官府时贞烈和小鸟依人的感觉。

那么, 樵夫说的就是真相吗?其实他也有所隐瞒,他隐瞒了自己偷拿了镶宝石的短刀的事实。所以说,他也撒了谎。

四个人,四段谎言,他们都在竭力的扭曲事件真相。
贪恋美色的强盗,把自己描述成仗义大气的武士一般;贪生怕死的少妇,把自己描述成贞洁的烈女;懦弱无能的武士,把自己描述成大义凛然的英雄。
樵夫因贪图小便宜,偷偷拿了武士的短刀,却怕卷入这场官司而败露迟迟不敢吐露真相。
无论是强盗、武士、武士的妻子和樵夫,他们都企图用某种高尚来遮掩自身的粗俗和丑陋。
说到底,他们都是软弱的人类,为了掩盖自己的弱点,就编造了天大的谎言以使自己看起来很伟大。
四个叙述者都是出于自己的名誉与利益考虑,竭力维护自己,把自己的过失隐藏起来,而把责任推给别人,达到保护自己美化自己的目的,充分的表现出了人的自私自利的一面。
弥漫在空气中的谎言使我们感到人性是如此的莫测,如此可怕。
行脚僧:从对人性的失望到再次选择相信人性
行脚僧无疑代表着一个传统的人道主义者的形象,他善良、慈悲而且多愁善感,但是在人们的自私和恶习面前却显得软弱无力,除了哀叹以外却做不出任何有意义的举动。

他希望人们善良、世界美好,在案情被陈述的中间却不断感叹人的自私自利、不可信任,感到这样的现实像地狱一样恐怖,面对行将倾覆的价值世界他只能发出绝望而无奈的哀鸣。
在影片中, 行脚僧的感叹一共出现了六次,反映了他心理的一个变化过程。
首先是在影片的开头,罗生门下的三个人聊起这个案子时,行脚僧感叹道:人生无常,地震、风暴、海啸、灾年、强盗、兵荒时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类像虫蚜般被天灾人祸所灭杀,惨死无数;但是像今天这么可怕的事还是第一次遇见。
他认为案子的可怕之处在于世道人心的叵测,让人没法相信人心了,这是比什么都可怕的事情。
行脚僧一脸的苦闷与迷茫,连用了几个“可怕”。
其次是在官府作证时,行脚僧对死去的武士充满了同情,感叹道:人的生命就像少女一样真实,也如晨露一样的短暂,没想到昨天在驿道上有过一面之缘的武士,今天却阴阳相隔。

当樵夫说道武士的妻子和强盗都在说谎时,杂工却是一番看破红尘的表情说道:人都是会撒谎的,有时对自己都不会坦白。
这时行脚僧同情道:那个妻子一副小鸟依人的样子,并不像强盗说的那样刚强。
说明潜意识里行脚僧是不愿意看到她说谎的,而是宁愿相信她说的是真话。
然而事实证明,那四个人不只是自私自利,而且一律地在说谎,甚至连死去的武士也借巫女之口来说假话,从而美化自己。
但是行脚僧始终不愿意相信死去的人也会说谎,说:“ 我不愿意把人想得太坏。”
当樵夫讲完他看到的真相后,杂役并不相信他的话,这时行脚僧痛苦地说:“如果谁都不能相信的话,这个世界又同地狱有什么分别呢?我不愿意世界变成地狱,我相信人。”

他虽然说相信人,但是这番话听起来是如此的苍白无力,实际上他信念已经发生了动摇。
影片到了此时,感觉空气都凝固了,气氛郁闷的让人窒息。
这时,出现了戏剧化的转机, 一个婴儿的啼哭声给地狱般的罗生门增添了一丝生气,也预示着新的希望的产生。
杂工上去把包裹婴儿的衣服都扯了下来,樵夫骂他是恶鬼,而杂工揭露了樵夫偷拿武士短刀的行为,让樵夫哑口无言。
这反映出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尔虞我诈的事实。
杂役剥掉弃婴的衣物扬长而去,樵夫决定收养这个孩子。
当他伸手想结果行脚僧抱着的婴儿时,已听了太多的谎言的行脚僧也不相信任何人了,竟以为樵夫要剥掉婴儿仅剩的贴身内衣,大声的斥责他。

待弄清樵夫的真实意图以后,行脚僧感到十分欣慰,说道:“你做了件好事......多亏了你,我还是可以相信人了。”
结尾的人性化转化,使对整个世界的绝望,对客观真理的疑惑和对人性的丑陋感到失望的行脚僧又重新燃起了对人性的希望。
樵夫:从谎言到人性发现
樵夫是介于行脚僧和粗俗的杂工之间的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形象,他既善良而又不能摆脱人性固有的各种弱点。
事情的经过他都看到了,作为一个局外人,本来他似乎最能做到公正客观的,却在官府面前说了谎。
为什么他在官府没有说出他所看到的真正细节?因为怕受牵连卷进这场官司。
为什么怕被连累?可能他上有耄耋老人,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一家老小眼巴巴地等着他上山砍柴,卖钱糊口。
为什么他隐瞒了那把短刀的下落?因为那是一把镶宝石的值钱的刀,求生的本能和窘迫的生活处境告诉他这把刀能暂解家中的燃眉之急,于是他就这么自然地成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说谎者。

樵夫本是老实厚道的淳朴之人,自己虽然前后两次说了谎,却还是天真地对其他三个人的说谎表示极大的不理解和愤慨,可以说他是一个无意识的说谎者。
在被杂役毫不客气地指出他就是盗走短刀的人时,他哑口无言。
虽然樵夫撒了谎,但 绝不能将他等同那个极其自私、冷酷无情的杂役,相反他单纯、善良、勤劳、崇尚道德、渴望社会秩序。
在被杂役揭穿谎言后,他备受自己谎言的煎熬,最终被亲身经历的事件所震撼,感受到了价值世界行将崩溃的切肤之痛,终于他在矛盾与彷徨之后做出自己的努力拯救那些可珍视的东西——收养婴儿。
他承认 “如今在这个世界上对人不能不怀疑”,感到“ 自己也摸不透自己”,但最终还是肯定“ 人应该相信人”。
影片末尾樵夫收养弃婴的举动可以称为整部影片中唯一的一抹亮色,这一举动使他的人性得到发现,也使他的良心得以重生。

婴儿:新的希望
在小说《罗生门》中,老妪靠拔死人头发营生,正好被家将看见,家将根据同一逻辑,得出只有抢夺他人才能活下去的结论,于是心安理得的夺取老妪手中的头发和身上的衣服扬长而去。
而在电影《罗生门》中,变成了杂役夺走了婴儿的衣服。
婴儿的出现,是影片的故事情节出现了转机,对罗生门下的三个人进行了评价和总结。
杂役剥掉婴儿的衣服,显示出他的冷漠和损人利己、自私自利的一面。
樵夫阻止杂役和收养弃婴的举动,尤其说了一句“我家已经有六个孩子,再多养一个辛苦是一样的”,使他的灵魂得到荡涤,让人们重新看到了他善良、淳朴、勤劳的一面,更让我们发现了人性的美好。
行脚僧了解了樵夫的真正动机以后,心里产生了新的希望,使整个故事情节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雨停了,在夕阳的余晖中,行脚僧目送着樵夫抱着孩子渐渐走远......
孩子是新的生命,有新的生命就有新的希望。
黑泽明用这样的象征性结局为道德的胜利和人性的光明添上完美的一笔。
《罗生门》故事简单,情节却很离奇;出场人物很少,内涵却很深刻。
它在深刻揭示人心险恶、人性丑陋的同时,也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提出了有益的警示。
我们随时都有可能是那个自说自话的强盗,神采飞扬地吹嘘着自己的神通广大;也可能是那个泪水涟涟的女人,可怜兮兮地哭诉着自己的悲惨无助;还可能是那个倒霉失势的武士,故作深沉地表达着自己的诗意情怀;更可能是那个善良的樵夫,因为一时的见利忘义而良心备受煎熬,在痛苦中彷徨,最终做出可贵的抉择。
生活中人们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完全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价值取向。
然而,人世间固然存在着自私自利的严酷现实,必须予以鞭挞,但是更应该坚信,相对于人性自私自利的弱点而言,令人赞叹的人道主义却一定是永恒的。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20-07-19

   ˆˆ韶华包包﹤﹤﹤﹤

倾觞不记韶华

ZxID:20720787

等级: 元老
配偶: 冷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7-19 0
   ˆˆ韶华包包﹤﹤﹤﹤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