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钗劝说
林黛玉误说了酒令,提到了《西厢记》《牡丹亭》话本上的话,宝钗听了出来,她到没装不知道。
宝钗倒是事后提醒,她倒是没想如何,真要让林黛玉难堪,当场可以去问,自然让林黛玉当时难堪,以林黛玉的心理素质,不可能当场明白后,若无其事,自然会脸红,可是宝钗没有。
这证明,聪明的宝钗,知道有些事,不易公开,不易结仇,要是那样,和林黛玉成了死仇,不只是开罪一个林黛玉,宝玉会恼,贾母会怒。林黛玉是她的外孙女,在贾府多年,既有血亲,又有教导的职责。
所以宝钗当时不发声,过后才提醒,无人处,才指点,这也算是宝钗有城府,知道示恩好过结仇。
宝钗是客居,自然知道一个人客人的本份,不是得罪另一个客人,惹主家厌烦。
(二)林黛玉说错酒令,还有谁听出来了
那是个大聚会,在坐的人多了去,不会只宝钗一个人听出来,估计,别人也有听懂了。
王夫人、薛姨妈不通文墨,可能不懂,凤姐也不会那么细致,可是李纨,不一定不明白,她读书,她也是过来人,不过,她最是省事的,不管别人的闲事,她不会讲,过了就过了。
还有就是探春,这是个有才学的姑娘,她可能没看过杂书,可是诗书一道却是明白,可能感觉这诗词太生,再听《西厢记》《牡丹亭》的戏曲,可能会多想一步,可是她也不会多事。
另一个人,就是贾母吧,贾母在掰谎计里,说的分明,那些才子佳人的书都是哄人的,可知她听书听多了,知道那类书的套路和格局,感觉上,这个活泼爽利的老太太,不一定没听懂。
不过,她处变不惊,不会当什么大事,折腾什么,她只要轻巧地找个公开场合,说几句话就成了,先是表明,我们府中规矩大,没有这样的事,然后,把戏曲搬出来,一句话,我们家的姑娘,即使口误,那也是听戏听来的。
听戏是允许的公开活动,所以这是正当的。
我们的林黛玉在维护宝琴的怀古诗时,也是说的,我们没看过书,总听过戏吧,三岁孩子都知道的事。
得到了探春和李纨的首肯呀,过去是禁书,不禁戏,很有趣,书是一个人看的,戏是公开听的,倒是许公开,不许私下。
不管是人情世故,还是颇有城府,反正贾府的女人们都不是省油的灯。
【作者简介】韩雪丽,石家庄人,热爱诗歌,有作品发表在《写乎》《作家荟》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