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莫言 资料图片
《晚熟的人》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8年后,作家莫言首度出版新作《晚熟的人》。
《晚熟的人》中,莫言根植乡土,挪借八方音容,用12个故事讲述一位名为“莫言”的作家获诺奖后的里里外外。十二个故事有喜有悲,有荒诞有现实,从上个世纪到当下社会,从历史深处步入现实百态。
该书8月1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社日前请来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作家毕飞宇参加《晚熟的人》新书分享会,莫言在分享会上谈到了为什么给新作起名“晚熟的人”。
希望自己晚熟
创造力能保持更长久一些
莫言说,书里面很多人物都是他的小学同学,一下子回到差不多六十年前,所以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故事一直延续到现在,里面的人物跟他一起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变化、在成长、在晚熟。
“一个作家或者一个艺术家过早的成熟了、定型了、不变化了,他的艺术创作之路也就走到了终点。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不断的变化,希望能够不断的超越自己。超越自我难度很大的,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你不希望自己过早的定型,就不希望自己过早地成熟,希望自己能够晚熟,使自己的艺术生命,使自己的创造力,能够保持更长久一些,晚熟也可以是从这个角度来谈的。”
他说,大部分的诺奖获奖作者以后很难再有力作出现,客观上的原因,获得诺奖的作家一般都是七老八十了,创作巅峰时期已经过去,有的人甚至获奖以后没有几年也就告别了人世。但是也有很多作家在获奖之后依然写出了伟大的作品。
“我能否超越自己,现在不好判断,但是我一直在努力,八年以来尽管我发表的作品不多,但还是一直在写作,一直在做准备。”
如果要写长篇
肯定写得跟以前不一样
1985年,莫言以《透明的红萝卜》一书横空出世,次年创作出《红高粱》,给文坛带来极大震撼。迄今为止,莫言已创作11部长篇小说,29部中篇小说,90部短篇小说,三部话剧,两部戏曲,并有散杂文作品多部。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五十余种语言,二百多个外文版本。
《晚熟的人》里是12部中短篇小说,为何不是长篇小说?莫言说:“一个作家当然可以一辈子不写长篇,只写中短篇,这丝毫不会影响他对文学的贡献……但是我也有一个长篇梦想,我确实还希望能够在最近几年里拿出一部好的长篇来。假如要写一部长篇也不是特别困难,半年时间一定能写完,但是我想如果要写,肯定写得跟以前不一样,跟以前的艺术水平相比较是不是高?这个很难说,但是故事不一样,时代不一样,使用的语言也有变化,这是应该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追求。所以我在努力,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够拿出一部让大家看了以后有一点点耳目一新的感觉的长篇小说吧。”
书里的“莫言”
如同孙悟空拔下毫毛变的猴子
莫言是书里12部中短篇小说的作者,12个故事用“莫言”这个主人公以第一人称写,这个“莫言”遭遇种种困境,有迟疑,有他对世间的判断。12个故事里的“莫言”,是不是真实的莫言本人呢?
“小说里的‘莫言’,起码是我的一个部分,之所以敢把自己的真实名字放到小说里,就做好了接受一切的准备,无论读者从哪个角度来解读都是可以的。我跟小说里的这个‘莫言’是在互相的对视,我在看他,他也在看我。有的时候他在小说里的表现也是我控制不了的,因为我在生活中也许不会这样做,但是在小说里他这样做了。他在小说里不想做的事,我在生活当中也许做了很多,这就是跟我的区别。”
莫言说,这两个莫言,一个是真实的肉身的人,一个是在小说里面的文学形象的人,既像面对镜子的关系,也像是一个实体对着一个影子的关系,更像一个人看到自己的分身一样。所以也许更像孙悟空拔下一个毫毛变成一个猴子。有时候猴子自己跑了,孙悟空想让这个毫毛回来找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