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古代第一才女,北宋著名的婉约词人,留下了无数苦熬自人口的词作。
但我们今天不讲她的词,讲讲她写的一篇文章《词论》。
这是一篇关于词的专论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她叙述了关于词的起源和发展,讲到了关于词的韵律问题,又创造性地提出了
“别是一家”的观点,对后世影响极大。
尽管这篇文章写得有理有据,对词史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是后人对这篇文章却是褒贬不一,究其根源是她在文中几乎怼遍了唐宋词坛上的所有名家先辈。首先是南唐的中主李璟和冯延巳这对君臣,他们一个不是好国主,一个不是好臣子,但是他们却是好词人。
传闻有一次,李璟调侃冯延巳
“‘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而冯延巳答道
“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吹皱一池春水”、“小楼吹彻玉笙寒”分别是李璟和冯延巳的代表作,千古流传。
但是李清照却说“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接着被批斗的是柳永,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他致力于创作慢词,慢词最后能和小令平分天下他功不可没。
他丰富了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引领了一代词风。
但是李清照是怎么评价他的呢?
“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批斗完了柳永,
她又将矛头指向了张先、宋祁、宋庠、沈唐、元绛、晁次这些人,称他们
“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沈唐、元绛这些就算了,确实不出名,但是张先和宋祁在词坛上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李清照居然用一句“何足名家”就打发了他们,果然够狂。
继这二人之后,
晏殊、欧阳修、苏轼也一一登场了“皆句读不葺之诗尔”。晏殊是
“北宋倚声家之初祖”,开一代婉约词风;欧阳修是
“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词坛大佬,对婉约词和豪放词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苏轼更不用说了,千古词坛,无人能出其右。
这三个人足够撑起北宋词坛的半壁江山,李清照连这三人都敢批评,不愧是“女中豪杰”。
接着被批评的是苏轼的“死对头”王安石和欧阳修的弟子曾巩,
“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大意就是说他们写文章可以,但是写词就差多了,根本读不下去。
曾巩留下来的词确实不多,水平到底如何真不好说,但是王安石却留下不少名作,尤其是
《桂枝香·金陵怀古》,被推为
“登临怀古”的绝唱。而李清照却说王安石写词,令人贻笑大方,着实有些过分。
最后她又提到了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晏几道是晏殊的儿子,在词作上的成就绝不亚于其父,留下了不少关于爱情的名言;贺铸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个兼擅婉约和豪放两种风格的大家,他的爱国词作对辛弃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秦观和黄庭坚是苏轼最出名的两名弟子,在词作上各有成就。
李清照是这么评价他们的
“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纵观李清照的这篇文章,批评的对象有苏轼、晏殊、欧阳修这样的大佬,也有沈唐、元绛这些不出名之徒,唐五代至北宋,数的上号的词人,大都被她骂了个遍。
而她所言有些确实符合事实,有些却过于武断苛责。
对于这篇文章,千百年来争议不休。
有人说
“卓有见地”,但更多的人批评她
“妄评诸公”,甚至有人说她
“狭小尖刻,不能容纳别人,不能欣赏别人,不能同情别人”。不知你怎么看李清照的这篇《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