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讲大家要发道心,发道心干什么呢?就是要把功夫用好。不发道心,功夫是用不好的。现在我们坐在禅堂里参禅打坐,一定要放得下。放得下,功夫才能提得起来。若放不下,功夫也就提不起来。为什么这样讲呢?要知道,我们一个人,不说从无量劫到今天,就拿我们今生这几十年时间来说,各种人我是非,贡高我慢,无明烦恼,家庭纠纷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钻到我们的脑子里,挤得满满的。既然装得满满的,要再装什么,就装不进去了。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挤得满满的,闹哄哄的,静不下来,又怎么能够用功办道呢?所以,在禅堂里,要想把功夫提起来,首先就要放下一切。关于参禅的功夫,各位在这个地方打了多年的七,大和尚给你们讲了很多。今天,我再来重复地讲一讲。讲什么呢?大家知道,祖宗强调一个“疑”字,就是起“疑情”。“疑”字从哪儿提起呢?从一个“不明白”上提起:不明白自己的本性,不明白讲话的是谁,不明白念佛的是谁,不明白自己的本来面目,不明白我是谁……。关于起疑情,祖师们留下了很多的公案,公案虽然很多,但究竟只有一个,就是一个“不明白”。这个“不明白”不是简单地“不明白一句话”。
当你在这个“不明白”上认真地疑起来,来回地参究,它就是止,就是观。它是直指心性的。所以,疑情起来之后,它是很有力量的,很有滋味的。它可以不疑而自疑,不参而自参。你越是参,越想参,越参越高兴。“不明白”一句话还不算功夫,要真正持久地在这个“不明白”上起来疑情,那才是功夫。各位参禅参了这么长的霎时间是不是真正在“念佛的是谁”,这个“不明白”上起疑情呢?修禅的,就要在“念佛的是谁”这句话上起疑情,来回参究,直到疑成一团,突然来一个桶底脱落。
禅堂的“禅”字,又名“静虑”,又名“思维修”,总的一句话,就是要找到我们的本来面目。大家在参禅的时候,最主要的就是要起疑情。要起疑情,首先就要发道心。参禅要如丧考妣,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样疑情才会发得起来。如果你思想上没有一点惭愧心,没有一点警觉心,松松散散,摇摇晃晃,这个疑情是很难发得起来的。所以,你们要想真正地把功夫用好,一定要发道心,一定要起疑情。有了疑情之后,并非就万事大吉了,还要保任,要使疑情打成一片。疑情真正地用得好,这支香提起来有,那支香提起来还有,静的时候有,动的时候也有,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有。能够这样地把握疑情,开悟就有希望了。古人讲:
行亦禅,坐亦禅,行住坐卧体安然。”如果你们行也不会,坐也不会,那就什么也安不上了。所以,我们要用功夫,要把疑情打成一片,在一切时,一切处,都用功夫。走一步路,要走在功夫上,没有功夫,这一步路不要走;吃饭要吃在功夫上,没有功夫,这一口饭就不要吃;睡觉也要睡在功夫,没有功夫,这个觉也不要睡。所以,大家能够静如是,还要动如是才好;能够动静如是,还要睡梦中如是才好。如果光在静中有功夫,一旦动了就没有功夫,那还不能算真有功夫。古人讲:“我们静中有十分的功夫,在动中只有一分的功夫;在动中有十分的功夫,在睡觉中只有一分的功夫在睡觉中有十分的功夫,在八苦交煎的临命终时,只有一分的功夫。”想一想,用功夫有多难。实际上,问题的症结还在我们自己有没有真心地去用功。如果真真切切地一切都放得下,什么功夫才能用得好。如果你放不下,不但说功夫用不好,恐怕到头来,还是逃不脱阎王老子。
所以用功夫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放下。这里我讲一个公案:佛在世的时候,有个弟子拿着鲜花来供养佛。佛叫他把花放下,他就把花放下了。佛又叫他把身放下,他却不知道怎么放。佛再叫他把心放下,他一下子开悟了。想一想,佛若不叫他放下,他怎么会开悟呢?因此,我们要想把功夫用好,一定要放下,不但要放下我们这个色身,还要放下心。我们的身心都一齐放下了,功夫才能用得好,那时我们才能逃脱阎王老子。如果放不下,不但说功夫用不成,开悟不了,连阎王老子也逃不掉。我还要讲个公案:过去有个叫金碧峰的祖师,他功夫用得很好。阎王老子派小鬼来捉拿他,那小鬼到处找,找来找去找不到,就找到他的弟子,问:“你师父跑到哪儿去了?”那弟子就说:“你要找到他,只要把他最喜爱的那只金钵敲几下,就找到他了。”小鬼听取以后,就把金碧峰的金钵敲了几下,金碧峰祖师果然出现了,于是小鬼就把他捉住了。金碧峰祖师就问:“为什么要抓我?”小鬼回答说:“阎王老子要你去。”金碧峰祖师就说:“请个假好不好?过七天以后,我再去,我说话算数。”小鬼再三不同意,他就再三请求,最后小鬼就说:“好了,就让你七天。”小鬼走后,金碧峰祖师就想:原来阎王爷来抓我,就是因为我放不下这个金钵,现在我就把它砸掉。之后,他就打一坐,入定了。小鬼再来找,哪儿都找不到,又去找金钵,金钵也没有了。这时,听到金碧峰祖师在虚空中说:“小鬼拿我金碧峰,除非铁链锁虚空。铁链锁得虚空住,方能拿我金碧峰。”
大家想一想,虚空无相,怎能锁得住?小鬼跑回去跟阎王老子讲,阎王老子听了很高兴,就说:“恭喜他,恭喜他。”大家想一想,过去的祖师,一个金钵放不下,就被小鬼抓去了。我们今天的凡夫,执着不知要比祖师多多少倍,我们是不是放得下呢?我们要不要向祖师们学习呢?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祖师那种“无形无相”的境界。为什么?放不下啊!放不下,哪能把功夫用得好呢?所以,
希望各位,要想找到自己,一定要放下,无论是财色名利,还是色身心念,统统都要放下。本焕长老灵泉寺禅七开示禅七开示(第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