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浙江嘉兴海宁陕石人,是新月派的盟主,他是一个才华横溢浪漫多情的人,他的浪漫主义在他的一生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今天小编给大家讲一下他对自己终身大事的追求。
他的第一任夫人名叫张幼仪,她没有精致的容貌,没有玲珑的身材,没有卓越的才华,而是作为一个配角,出现在一个男人风花雪月的故事里。徐志摩的父亲认为她从小沉默寡言,性格稳重,不仅家世与徐志摩般配,还可以给予他更多的照顾。两人遵从父母之命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张幼仪的嫁妆都是在欧洲采购的,那些家具多的连火车也装不下,都是用船运到徐志摩家的。浪漫寄托在徐志摩的骨子里,他更喜欢阳春白雪和风花雪月,新式的教育让他更渴望遇到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女子。新婚刚刚几周,徐志摩就外出求学,从一开始他就不愿意给张幼仪了解自己的机会。他天真的以为,如果逃到天涯海角,这桩已成事实的婚姻,就当从未发生。为了父母抱孙子的愿望,他还是尽量履行夫妻义务。在他返家回家后不久,张幼仪怀孕了。张幼仪也希望通过这个孩子来化解徐志摩脸上的冰霜。
然而徐志摩并没有为此事感到欢喜,他一如既往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张幼仪生了一个儿子,他很高兴,却是因为完成了父母交给的使命而感到轻松。既然儿子已经降生,他就没有理由继续留在张幼仪身边,他要远走高飞,逃往海外的世界。徐志摩决定去海外读书,张幼仪想和他好好告别,可徐志摩对她的态度一如往昔。徐志摩走得那样决绝,仿佛没有任何留恋,也没有任何人值得牵挂。
后来,徐志摩来到英国剑桥学习。而此时张幼仪也来到徐志摩身边照顾他,而此时张幼仪惊讶地发现自己又一次怀孕了。当她小心地说出这个消息后,徐志摩的表情瞬间变得凝重,他没有经过太多思考,便决绝地让张幼仪把孩子打掉。那严厉的措辞,仿佛张幼仪做了天大的错事一般。
在英国剑桥,徐志摩认识了林徽因。徐志摩与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性情相投,成为好友。当他看到林徽因时,感到她气质非凡,并为她的聪明美丽所倾倒,而最为他梦寐以求的是她对文学的热爱和那敏锐的观察力。遇到了林徽因,他便如遇到了心中的灵魂伴侣一般,义无反顾。他对她表达喜爱之情,相守之意。
她们深爱对方,可是在林徽因的内心,她不愿做一个介入者破坏他人的婚姻。徐志摩携妻子张幼仪搬至离康桥六英里的乡下居住,徐志摩似乎已经对这段婚姻忍无可忍了,便向张幼仪提出了离婚,张幼仪为了挽留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说需要自己的父母同意,可徐志摩显然已经迫不及待了,因为林徽因要回国了,他现在非离婚不可。张幼仪终于知道,他是因为有了女朋友才急着做“中国第一个离婚的人”。
奔赴祖国后第一时间找到林徽因,说明重修的来意以及和妻子离婚的消息。而当时林徽因已经和梁启超之子梁思成有婚约在身,况且徐志摩已经是已婚配过的人,而且家境均不如她。于林徽因而言,有父亲的反对,家人的劝告,于徐志摩而言,有社会的舆论,师长(粱启超)的无奈。在从多压力之下,林徽因最终选择与梁思成出国留学。从林徽因的身上,徐志摩感受到被一个人抛弃的凄惨。林徽因结婚后,徐志摩再一次用浪漫的方式倾吐自己的痛苦,写下了“康桥,再见吧”。
1924年,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来到北京,组织莫幻想与林徽因重温旧情,徐志摩饰演爱神,林徽因饰公主齐德拉。当时,陆小曼也在礼堂,只是,当时的徐志摩和陆小曼都不知道爱神正在向他们走来。此时陆小曼与王赓是夫妻,而徐志摩与王赓同是梁启超的学生,于是徐志摩成了王家的常客,而且王赓因为工作忙,让徐志摩经常陪伴陆小曼。陆小曼与徐志摩一起游长城,逛天桥,去西山看红叶。他们一个是窈窕淑女,一个是江南才子,爱情的火花在他们之间迸发了。后来,王赓答应与陆小曼离婚。然而幸福总是短暂的,痛苦却来得很快。
婚后陆小曼与徐志摩在性格上的差异逐渐显现出来。陆小曼每天过午才起床,下午作画,写信,会客,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听戏。由于陆小曼的高消费,徐志摩不得不同时在光华、东吴、大夏三所大学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即便如此,仍不够陆小曼挥霍。
1931年,徐志摩为了赶上林徽因在北京礼堂关于古代建筑的演讲,迫不及待地搭乘一家邮政飞机,登机之前,他给陆小曼发了一封短信;徐州有大雾。头痛不想走了,准备返沪。但是最终他还是走了,因大雾影响,飞机出事,徐志摩身亡。最后,张幼仪打电话给自己的八弟去认领了尸体。
执着地用诗歌诠释爱情,在他疲惫到扛不起为爱情树立的标牌的时候,他轻轻地走了。但他浪漫的艺术生命却久久地伫立在历史的长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