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 心摹手追 神与古会——王翚、王荦山水精笔力作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 心摹手追 神与古会——王翚、王荦山水精笔力作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2个回复

[图文分享]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 心摹手追 神与古会——王翚、王荦山水精笔力作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10-06 0


“耕烟贡性超俊,学习深遂,能含南北宗为一手。”
——清人盛大士著《溪山卧游录》评王翚

清初“四王”中,王翚被公认为最富才情、画艺最高超的一位,当时即有“画圣”之称,其早年天才英发,后得王鉴、王时敏亲授,遍览诸藏家所藏历代名迹,目识神会,心摹手追,遂为一代大家。王翚四十左右便享名宇内,上至朝廷显宦,下至山林才士,皆以识其面得其画为幸事。王鉴见其画惊叹曰:“石谷乃能至此,师不必贤于弟子,信然。”而王时敏垂暮之年叹曰:“气韵位置,何生动天然如古人,竟乃尔耶,吾年垂暮,何幸得见石谷,可恨石谷不及为董宗伯见也。” 王荦,字耕南,号稼亭,又号栖峤、韵田散人,吴江(今江苏苏州)人。与王翚同时,仿其画得神。史籍载:“近时托石谷名者尤多,则又不逮荦笔矣”,可见王荦笔法可追石谷神妙。
王石谷子(王翚)年四十左右,在娄东王奉常(王时敏)家临摹宋元名迹,艺乃大成,间为太常代笔,亲授指点,益臻神化,故石谷画当以四十至五十为极诣,五十至六十自具面目,六十至七十渐落俗套,每失韵致,八十以外又复变化入神,用笔如万岁枯藤,苍辣兼备,有空前绝后之妙。
——吴湖帆

王翚
江山无尽图
手卷 设色纸本
1710年作
33×355 cm
注:天蠁楼黄咏雩旧藏。天蠁琴,为广东历史上的四大名琴之一。三十年代黄咏雩藏,并将其书斋以这张古琴的名字命名为“天蠁楼”,并请著名学者叶恭绰先生为题。他自己的诗词集也命名为《天蠁楼诗》、《天蠁词》。
此卷《江山无尽图》王石谷自题作于“庚寅秋仲”,是为康熙四十九年,石谷时年七十九。正值其返璞归真,复入佳境之时,笔愈辣愈健,墨愈苍愈润,力量气局远出中年作品之上。

王翚《江山无尽图》局部
作品以赵松雪笔意写江南景色,起首岗岭遂峻,野林清旷,浅滩远水,烟波浩渺。悠幽彼岸,山势渐起,逶迤有磅礴之势。其间乔松积翠,蹊径蜿蜒,屋舍掩映,山寺幽藏。小道之上,人骑往来,大江尽头,归帆翔集。卷末平畴交远,不见尽头,日暮生处,坡陀相续,意境益见祥和。其跋自云:临赵松雪江山无尽图意。但笔墨风调,仍不离自家本色。用笔苍秀,色墨润泽,浑厚而雅逸,实王石谷人画俱老的精彩之作,尤为难得。

王翚《江山无尽图》 卷后叶恭绰题跋
卷后叶恭绰跋言:“石谷画极烜赫于同光之际,张樵野以百谷名其斋,为海内所震惊,近卅年声名始稍替,然真实本领所在不可诬也。此卷为晚年笔,以技巧论,可谓究极精能,深得沤波精髓。粤中藏石谷画者当以此为上乘。”所谓以元人笔墨,写宋人丘壑,苍中毓秀,直入化境。叶氏所评精当不虚。跋中所提及的张樵野即南海张荫桓,“戊戌变法”的重要推手之一,其收藏石谷作品既富且精。 张氏藏石谷之画当为粤中之最,而遐庵却言“粤中藏石谷画者当以此为上乘”,足见其对此画之推重。
此卷自康熙以来可谓是叠经名家收藏,流传有序,弥足珍贵。卷末钤有“无棣我堂”朱文骑缝半印,审其风格和年代,或系吴自肃之藏印。吴自肃(1630-1713),号我堂,山东无棣人,康熙甲辰进士,曾官刑部尚书,著有《我堂存稿》。卷端钤“坤一书画”白文印,当为著名诗人、书画名家钱载(1708-1793)之藏印。钱氏字坤一,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号箨石,晚号万松居士。

叶恭绰题 天蠁楼
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左侍郎。工诗与书法,善水墨画,尤工兰竹。又善鉴别法书名画。有《萚石斋诗文集》传世。此外又有“松年所藏”“长宜子孙”等印,知其曾经清末鉴藏大家邵松年所藏。邵松年(1848-1924),字伯英,江苏常熟人,光绪九年进士,官河南学政。著有《古缘萃录》富收藏。到了民国,则被广东收藏大家黄咏雩收归天蠁楼之中。

黄咏雩 (1902-1975)
黄咏雩(1902-1975),字肇沂,号芋园,广东南海盐步横江村人。1928年任广州米糠发行同业公会主席,1929年晋升为广州总商会委员,而立之年即为广东商界翘楚。“天蠁楼”乃其书室名。“天蠁”为岭南四大名琴之一,传为唐代成都名琴匠雷氏所制,为诗人韦应物所有。上世纪三十年代黄咏雩以重金收得,大喜过望,即将其书室命名为“天蠁楼”,并请叶恭绰题额;诗词集也命名为《天蠁楼诗》《天蠁词》。


黄宾虹 天蠁楼图 1948 年作
天蠁楼闻名遐迩,珍玩云集,古画荟萃,黄公望、沈周、文徵明、八大山人、石涛、“四王”等古代名家佳作都曾入其庋藏。建国后他的藏品大多归入公藏,几乎遍及广州各大博物馆。经他收藏的朱耷《花鸟册》、石涛《诗画册》、仇英《停琴听阮图》等,现皆藏广州艺术博物院重要藏品,并均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其收藏之富和质量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王翚
仿惠崇水邨图
1714年作
142×51cm
华艺国际(北京)首季拍卖会拍品
出版:《中国名画》第二十集,中华民国十五年八月十三版,有正书局。
著录:《王石谷年谱》P144,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
惠崇意 石田诗
——王翚《仿惠崇水村图》赏析
王照宇(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清初“四王”之一的王翚,因其绘画技法最为全面,存世画迹亦夥,且又精于临古仿古,更兼其得享高寿,子孙门徒众多,使得王翚在“四王”之中颇具影响,曾一度被视为有清一代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无论文献记载,还是存世绘画真迹,都可以印证王翚的绘画根祗主要源自元人黄公望,同时也旁参他家,最后自成面目。

王翚 《仿惠崇水邨图》局部
由于石谷享寿八十六岁高龄,画历长达大半个世纪,且存世画目极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时代分期,诸多前贤大家对之多持有相对较为一致的看法,吴湖帆在其《梅景书屋随笔》中如许说到:“石谷自三十至四十颇见风韵,与南田绝相似,四十以后至六十为中年最精能之时,六十以后渐趋松懈,至七十左右为最退化时期,仅存糟粕。凡长卷大幅往往由门弟子代作,稍自润色,整齐停匀,便乏远韵,人诋诃石谷大半为此。八十以后则老笔纷披,复入佳境,愈简愈辣。此种工力,非他人能到矣 ”。
徐邦达先生生前则认为石谷“三十几时伪作古画,元、宋,全凭臆造,本事很大,但易流露自己的面貌。中年声望高了,不复作伪。四十左右与恽南田过从,相互影响。五六十岁时画细,在北京,为迎合权贵好尚。七十岁左右‘开工厂’,收学生代笔。八十岁时不卖画了。老年画干 ”。吴、徐二人对于石谷晚年绘画大抵上都持肯定态度,就存世真迹来看,的确如此,王翚自七十岁至八十六岁的十余年间,其绘画艺术可谓是精进不息,老而弥笃。


出版物封面
《仿惠崇水村图轴》即是例证,此画纸本设色,纵142厘米,横51厘米,著录于有正书局在民国十五年(1926)出版的《中国名画》第二十集;亦见于赵平先生的《王石谷年谱》一书 。

王翚 《仿惠崇水邨图》局部
此图丘壑布局采用了宋代山水画中常见的“全景式”构图,用写生的方式将画面分为远、中、近三个层次。其中远山巍峨起伏,山色郁茂,笔法繁密,山石多用披麻皴,传达出了黄公望山水的精髓,然又不失自家面貌。自远山而下,陂陀沙渚,草木葱郁,其间穿插房舍数间,笔墨苍秀,敷色淡雅,极富自然天趣。近水处,绿叶簇簇,荷花盛开,两条渔船横卧江心,生活之气顿生。

王翚 《仿惠崇水邨图》局部
近景则林木高耸葱郁,树下房舍鳞次排列,有文士独坐其中,隐逸情怀则油然而生。所有物象造型精熟,穿插布置井然有序,笔法老练,却又不失生动自然,极可能是画家描绘江南家乡一带的风景写生作品。

王翚 《仿惠崇水邨图》局部
画心左上方有两段行书题识,其一:“荷花荷叶满晴川,小阁帘开镜里天。如此溪山冯领略,始知平地有神仙。仿惠崇水村图笔,补白石翁诗意。甲午中元海虞王翬”。下钤“耕烟”朱文方印、“王翚之印”朱文方印。起首处有“海虞”朱文椭圆形印一方。西晋时期,因常熟东临大海,时人故名之“海虞”。这三方印章均见于上海博物馆编篡的《中国书画家印鉴》一书 。该七言诗原为“明四家”之一的沈周所作,“仿惠崇水村图笔,补白石翁诗意”,无疑是说该画作主要仿宋代小景画家惠崇的笔意,同时又补写了沈周的诗句。据款题的书风来看,更近于存世的石谷中晚年之笔,如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王翚作于康熙四十三年(乙亥年,1695年)《山川浑厚图扇面》(纸本设色,纵17.5厘米,横54厘米),时年王翚六十四岁。而与他早年的书风相去甚远,如作于康熙五年(丙午年,1666年)的《山窗读书图轴》(纸本设色,纵160厘米,横4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和作于康熙六年(丁未年,1667年)的《山水图扇面》(纸本设色,纵16.1厘米,横50.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由是可知此落款中的“甲午”,应为1714年,即康熙五十三年,王翚时年八十三岁,是其极晚年的画作。比对吴湖帆和徐邦达二人的说法,发现此图并没有“老笔纷披”之感,但有“复入佳境,愈简愈辣”之意,更没有徐邦达先生所说的“干”,可见这是一幅石谷晚年较为独特的山水画作品。说明晚年的王翚,其绘画不仅难称粗滥,而且依然是精品不断。

王翚 《仿惠崇水邨图》局部
第二段题识:“子震宗长先生,博雅好古。操济世之术,得养生之秘。嗜山水,特嘱图以供卧游。因写此诗意奉寄。弟翬再识”。下钤“王翚之印”白文方印、“石谷”朱文方印,这两方印章亦见于《中国书画家印鉴》。另,起首处钤有“上下千年”朱文椭圆形印,此印见于王翚《仿古山水图册》中的第四开(纸本设色,共十二开,每开纵38.1厘米,横30.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是石谷画作中常见的一方闲章。行文大意是说,这幅作品是王翚应“子震宗长先生”之约而作。这位“子震宗长”具体名讳待考,从王翚题识中知道他好古,懂养生之术,性喜山水,故请王翚为之绘图,供其“卧游”。“卧游”一词原是六朝刘宋时期著名画家、理论家、佛学家宗炳(375—443)《画山水序》中的“卧以游之”的意思,他认为山水画是以其外形体现“道”的,因此图绘山水形象是可以领悟虚无之道,反映出宗炳绘画思想深受玄、释以及儒、道影响的特点。另,画心左下方的边角之处钤有王翚本人的“我思古人”朱文方印和“耕烟散人时年八十有三”白文方印,亦吻合了画作款题中的纪年。该山水题签处有当代著名鉴定家萧平先生的行书题识:“王翬仿惠崇水村图真迹,萧平”,并钤盖印信“萧平”、“平印”等。
北宋僧人小景画家惠崇,善画湖山小景,然存世作品绝少,对于存世的“惠崇”款作品,学界向来以为难以考订。据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凌利中先生研究,宋代的人们就认为惠崇之作品“自宋初即真迹寥寥”。王翚此作虽自题为“仿惠崇水村图笔,补白石翁诗意”,但是惠崇的作品今已无存,其绘画风格究竟是什么面貌,我们不得而知。那么这幅画作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研究惠崇绘画的一个图像文本,或者说,在清代人眼里,惠崇的绘画是一种什么面貌,王翚的这幅作品似乎给了一个不错的答案。
中国绘画史上,鲜有作品有如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一般,为后世画家所临仿追摹,历久不衰。一如其充满着神秘色彩的流传经历,《富春山居图》历代临摹作品同样为人所津津乐道。













左右滑动浏览全图
王荦
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手卷 水墨纸本
1724年作
36×788cm
华艺国际(北京)首季拍卖会拍品
说明:顾文彬(1811-1889),字蔚如,号子山,晚号艮盦,一为艮庵。过云楼主。元和人。道光二十一年进士,官浙江宁绍道台。书法溯源欧、褚,所藏碑版卷轴,乌阑小字,题识殆遍。精于鉴别书画,“自唐宋元明清诸家名迹,力所能致者,靡不搜罗。”著《过云楼书画记》十卷、《过云楼帖》。
本卷为清初王荦所临《富春山居图》。王荦于本卷自题:“雍正二年岁次甲辰(1724年)春杪,苏台后学王荦临于玉峰池馆。”无独有偶,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王石谷亦于玉峰池馆写有《临富春山居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玉峰池馆为康熙年间大学士徐乾学书斋,而根据王石谷《临富春山居图》自题,可知此卷系根据唐宇昭《富春山居图》粉本所临。自顺治七年吴洪裕将所藏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焚为两段,此后已无临摹全本。唐宇昭曾见过吴洪裕富春轩中《富春山居图》真迹,并做了油素本,故唐宇昭粉本对于研究黄公望火前原貌具有极高价值,惜未能传世。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是卷《临富春山居图》,正是王荦时隔三十八载后,同在玉峰池馆,思慕前贤之作。至于王荦是临写王翚本《临富春山居图》还是唐宇昭的粉本,现已难以考证。但阅此卷完整性与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的王翚《临富春山居图》非常接近。

王荦《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而笔墨则与王石谷1702年所作《仿富春山居图》更近。1702年本为石谷“心摹手追”之作,较之早年亦步亦趋“为古人法度所束”,到晚年此卷已心神俱化,挥洒自如。王荦此卷继承石谷成熟期笔法,又结合玉峰池馆粉本之完整面貌,以四王笔法,运元人丘壑,以石谷之工秀,得大痴之苍莽,合两家之意,堪称灵动。

王荦《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清初“四王”山水推为“正统”,由元之萧疏渐变为清之秀润,王荦此件《临富春山居图》,即为这一潜移默化之标本。此卷对于研究考据《富春山居图》之流传与山水画风格之流变皆具有不可替代之价值。

王荦《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此卷后经过云楼主人顾文彬考藏并题跋。顾文彬(1811-1889),字蔚如,号子山,晚号艮盦,一为艮庵。元和(今江苏苏州)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官浙江宁绍道台。自幼喜爱书画,娴于诗词,工于书法,酷爱收藏,精于鉴别书画。“自唐宋元明清诸家名迹,力所能致者,靡不搜罗。”著有《眉绿楼词》八卷、《过云楼书画记》十卷、《过云楼帖》。1873年起营建过云楼,收藏天下书画,苏州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说。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20
DB+20 2020-10-07

优秀文章

朴实、

ZxID:46412345

等级: 一代君主
朴实qq7000077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0-10-07 0
优秀文章
朴实qq7000077
海比天蓝

ZxID:99267

等级: 版主
配偶: 草莓
独自美丽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10-07 0
优秀文章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