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读书治学,有志有识有恒
社区服务
火星文
银行
结婚
道具中心
勋章中心
管理操作原因
基本信息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手机版
小说论坛
用户中心
搜索
银行
猴岛论坛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高级搜索
实物交易发布
原神
跑跑卡丁车
校园青春
动漫剧场
综合游戏交流
影音天地
免费资源&网盘分享
虚拟交易发布
互刷互粉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猴岛论坛
奇闻&笑话
曾国藩:读书治学,有志有识有恒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悬赏
任务
交易贴
自动发卡
拍卖
红包
际遇红包
2
个回复
[经典转帖]
曾国藩:读书治学,有志有识有恒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3-02-23
最后登录
2025-01-08
发帖
313721
在线
16876小时
精华
0
DB
736
威望
28082
保证金
0
桃子
21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10-07
0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
曾国藩一生问学不辍,不管是在京任翰林、侍郎的闲职期间,还是在寸心忧灼的戎马之时,他始终能读书谈学如平时。正是这样的孜孜不倦,他才积累了可堪“匡时救世”“肩任天下大事”的渊博学识和丰富经验。
曾国藩终其一生,以读书自娱,对读书人的了解可谓概莫能逾。他在给弟弟的书信中对读书人应具备的最基本品行做了这样的概括,他说:“
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显然,曾国藩认为“有识”是读书人难得的品质,它是经过长期的孜孜以求才能形成的见识。而“有志”在曾国藩看来,即读书人必须有不甘落伍、超群拔萃的远大志向;“有恒”即必须持之以恒、发奋努力、坚持不懈。对这两点,曾国藩认为读书人只要努力是可以具备的。曾国藩对此身体力行,充当其弟弟们的表率。在京为官期间,他就指出:“人苟能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唯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 可见在曾国藩眼里,一个人是没有干不成的事业的,关键要看他有没有志向。一个人树立了宏大志向,他便有了持之以恒、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在京时期,曾国藩虽已是朝中大员,但仍能给自己规定每日必修的课程,发奋读书,砥砺于学,“每天发奋用功,早起温经,早饭后读二十三史,下半日阅读古文。每日共可看书八十页,皆过笔圈点。”
有了奋发向上的志向,曾国藩从来不计较读书的条件,道光二十二年十月,曾国藩弟弟们来信要离家外出,找一清静处读书,结果遭到曾国藩的严厉批评,他说:“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显然一个有志之人只要立了志向,就是在最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够找到读书的乐趣。
一个胸怀远大志向的读书人,尽管对知识和真理有一种锲而不舍永无止境的探求精神,但就读书来说,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表面看似简单的读书,曾国藩却并不这样认为,他把读书的方法,分为看、读、写、作四个步骤。他说:“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咸丰八年,曾国藩在与其子曾纪泽的塾师邓寅阶探讨关于曾纪泽的读书方法时,曾对如何读书做过精辟的论述:“小儿纪泽颇事看书,不好制艺。吾意学者于看、读、写、作四者缺一不可。看者,涉猎宜多宜速;读者,讽咏宜熟、宜专。看者,日知其所亡;读者,月无忘其所能。看者,如商贾趋利,闻风即往,但求其多;读者,如富人积钱,日夜摩挲,但求其久。看者,如攻城拓地;读者,如守土防隘。二者截然两事,不可阙,亦不可混至。写字不多则不熟,不熟则不速,无论何事均不能敏以图功,至作文则所以瀹此心之灵机也,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如泉在地,不凿汲则不得甘醴,如玉在璞,不切磋则不成令器。今古名人,虽韩欧之文章,范韩之事业,程朱之道术,断无久不作文之理。”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
曾国藩要求读书人应该首先能够博览群书。为能广泛涉猎,一个人在看书时要抓紧时间,提高阅读速度,他批判了当时世间流行的“读书在精不在多”之说。曾纪泽阅读《汉书》太慢,曾国藩指出:“每日至少亦须看十页,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说。今日半页,明日数页,又明日耽阁间断,或数年而不能毕一部。如煮饭然,歇火则冷,小火则不熟,须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甲五经书已读毕否?须速点速读,不必一一求熟。恐因求熟之一字,而终身未读完经书。”
曾国藩教育曾纪泽抓紧时间读书,提高效率,这并非让他读书不求甚解地加快速度,而是要他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速度,他曾对曾纪泽说:“尔读书记性平常,此不足虑。所虑者第一怕无恒,第二怕随笔点过一遍,并未看得明白。此却是大病,若实看明白了,久之必得些滋味,寸心若有怡悦之境则自略记得矣。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读书人皆以应试科举为先务,应付考试成为他们读书的唯一宗旨,凡与考试无关的书籍一概不闻不问。针对当时的时弊,曾国藩告诫自己的弟弟说:世人“大抵为考试文章所误。殊不知看书与考试全不相碍,彼不看书,亦仍不利考如故也。我家诸弟此时无论考试之利不利,无论文章之工不工,总以看书为急。不然则年岁日长,科名无成,学问亦无一字可靠,将来求为塾师而不可得。或经或史或诗文集,每日总宜看十页。男今年以来无日不看书,虽万事丛忙,亦不废正业。” 只要是自己选定要读的书,曾国藩认为一定要从头到尾通看一遍,一部书没有看完,最好不可改读他书。有些人看书喜欢东翻一翻西翻一翻,这儿抄一段,那儿抄一篇,曾国藩认为这是万万不可取的,这是读书人最忌讳的,倘若这样,人们就很难把握这部书的全貌,自然也就不能分辨出书中的精彩与不足。
除了大量的阅读以外,曾国藩还十分注重读书的第二个步骤“读” ,即我们现在常说的对书或文章进行精读。他认为有些书如果你不高声朗诵,你就不可能感受到文章中雄浑豪迈的伟然之气,而有些书如果你不潜心低吟,你也不可能体察到文中深远的意境。对于这些作品,最好还是熟记于心中,只有这样才能从内心接受其中道理,做到“月无忘所能” ,在自己写作时,才能把其中的经义自然流露在自己的文采当中。但曾国藩在主张精读的同时,十分反对死记硬背,为背书而背书,或为买弄学问而背书,他说:“吾谓读书不求强记,此亦养身之道。凡求强记者,尚有好名之心,横亘于方寸,故愈不能记,若全无名心,记亦可,不记亦可,此心宽然无累,反觉安舒,或反能记一二处,亦未可知。”
曾国藩十分看重读书的第三个步骤“写” ,这也是他从长期的读书生涯里总结出的心得。曾国藩写字十分迟钝,在紧张繁忙的军务之中,觉得很是误事,因而他一再要求曾纪泽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每日还必须有一定时间来写字。这写字不单指临帖习字,更多地是指对于过目书籍,对于那些有心得或是疑惑不解的地方,略作札记,亦即将它们“写”出来,以备将来考证。他认为每日最好能写一万字小楷,手底下才算有了功夫,这样不但写字熟练快捷,而且可养成办事干练的习惯。
富厚堂藏书楼
至于读书的最后环节“作文” ,曾国藩认为无论一个人将来成就什么事业,没有不作文章的,也没有不是从作文章开始的,所以每一个人只有常作文章,才能把自己平时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成自己的学识,思想才不至于窒息,考虑问题才会全面,才能细致入微。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文风一般在三十岁时就已成规模,因而在此之前一定要在作文章上很下功夫。他要求曾纪泽无论是诗赋还是文论,定期要写上一篇,三百、五百、八百字的都可。少年作文,不怕写不好,怕的是不作文章,你越作不好文章,以后越不愿意作,这样你的文章就很难长进,学问自然也就无用武之地,当然更谈不上显示才华了。因此他指出:少年作文“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过时不试为之,则后此弥不肯为矣。”
掌握了读书的基本步骤之后,读书人就可以学有所成了吗?显然曾国藩并没有以此为满足,因为这并没有达到曾国藩想要达到的读书境界。曾国藩认为一个学者要想读有所得,读有所成,你就必须在读书的时候使自己进入“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的意境当中。
所谓涵泳,曾国藩认为这很难领悟,他说涵者,就是指人们在读书时,要像春雨滋润着鲜花、渠水灌溉着禾苗一样,水既不可过多,也不可太少,只有恰到好处,才可使鲜花、禾苗滋润而勃发;泳者,是指人们读书的时候要能体会到如同鱼儿畅游在水中一样的乐趣,抑或如同人们用水洗去脚上污泥一样的舒畅心情。所以他说:“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
说到切己体察,曾国藩主张要想真正理解书中所讲的道理,读书之人还必须切身体验,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联系自身的实际,逐步加深理解。因此他主张“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
虽然曾国藩一生读书不倦,已经达到了他所说的虚心涵泳的读书境界,但虚心涵泳和切己体察两者相较,曾国藩更注重后者,更注重用社会实践来考察书本知识。一天,曾国藩和诸将谈论兵法,他发现对于军中阵法,虽然人人目睹亲历,但看法迥异,于是他便推断出“古来史传不足凭信,亦如是矣。”因此他认为二十三史中,除了司马迁、班固外,都是文人凭想象写出来的,他们根本就没有经历过战阵,因而随意编造,是不能全信的。
于是,他在读《通鉴》时根据自己的经验,把不可信的地方都用笔标出来。即使对历来史家最推崇的《史记》 ,曾国藩认为人们在读它的时候也应该用实际的眼光辩证地看待它,切不可盲目崇信,他说:“儒者记兵事以迁为最善,迁史以《淮阴传》为最详,其中如木罂渡河,沙囊壅潍,国藩颇疑其并无是事,今临晋之黄河尚在,果木罂所能渡乎?沙囊堵水,溢漏如故,断不能顷刻成堰,水大则不能忽堵忽决,水小则无损于敌。以物理推之,迁书尚可疑如此,则此外诸史叙述兵事,其与当年实迹相合者盖寡矣。”
我们暂且不论《淮阴传》中的故事是否属实,单就曾国藩这种以实际经验考究历史、读书务实的精神就足以称道。他更反对生搬硬套地使用书本知识。湘军有一叫吴士迈的营官,他摘录了二十三史中有关战争的记载,编辑成册,打算把它作为治军的蓝本。曾国藩知道后,立即写信给该军的统帅李元度说:“军事是极质实之事” ,“若以编辑二十三史成书为治军蓝本,则门径已差,难与图功。阁下与之至交,须劝之尽弃故纸,专从事于点名、看操、查墙子诸事也。”
富厚堂正宅大门
曾国藩这种在读书治学上的务实精神,使他对各种学问从无门户之见,对众多学术派别都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只要一切有利于自己经邦济世的,他都加以吸收和利用。他推崇理学、汉学,嗜好古文,对经济之学又情有独钟。长期的勤奋努力,使他在各个方面都卓有成就。对考据学的钻研使他形成了很深的文字功底;对古文的钻研,使他的诗文为一世所称颂;对理学的崇信,使他成为世人楷模;对经济之学的探求,则使他的军事政治才干鹤立于朝野之上,让众多以学问出身的湘军将领唯命俯首。由此可见,曾国藩的成功,无不是以读书问学开始。尽管世人读书各有其道,但曾国藩的读书治学方法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本帖de评分:
共
1
条评分
DB +19
鹤皆
DB
+19
2020-10-09
奇闻&笑话板块欢迎您(・ิϖ・ิ)っ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打赏
收藏
新鲜事
回复
引用
鲜花[
0
]
鸡蛋[
0
]
朴实、
ZxID:46412345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4-04-02
最后登录
2023-09-07
发帖
24880
在线
3511小时
精华
0
DB
188
威望
999999
保证金
0
桃子
44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一代君主
朴实qq7000077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10-08
0
优秀文章
本帖de评分: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朴实qq7000077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鲜花[
0
]
鸡蛋[
0
]
鹤皆
ZxID:570000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08-01-05
最后登录
2024-02-07
发帖
29527
在线
8432小时
精华
2
DB
285251
威望
66
保证金
120
桃子
19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记者主编
配偶:
散照
爱生活 爱猴岛论坛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0-10-09
0
奇闻&笑话板块欢迎您(・ิϖ・ิ)っ
本帖de评分: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鲜花[
0
]
鸡蛋[
0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