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红楼梦研究 红楼梦研究
作者
了一
小说有诸多要素,人物是核心。凡写人物,即离不开人物的种种情绪,譬如喜怒哀乐。人物最终呈现的性格特征,是在不同境遇中情绪的综合反映。《红楼梦》中,作者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情绪,从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贾宝玉的温柔多情,薛宝钗的敦厚守拙,林黛玉的多愁善感等,都是通过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情绪表现出来的。整部《红楼梦》,贯穿始终的就是一种悲观的情绪。
从心理学来说,人的情绪应当有一定的持久性,很少有大悲大喜的起伏。可是,书中有个人物,在很短的时间里即从大怒转为大喜,极具喜剧效果,这个人物就是璜大奶奶。
璜大奶奶在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中出场,随即退场,以后没有再出现。在这仅有的一次出场中,璜大奶奶的情绪经历了由怒转喜的大起伏,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那么,璜大奶奶之怒,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寓意呢?
其一,璜大奶奶怒从何来。
璜大奶奶是金荣的姑母,应当姓金。她嫁给贾家玉字辈的贾璜,所以称其为璜大奶奶。贾璜虽说是贾府的嫡派,可家业却无法与荣宁二府相比,只是守着些小产业,贾璜夫妇时常到荣宁二府里去请安,极力奉承凤姐、尤氏得点资助度日。
用茗烟的话说:“你那姑妈只会打旋磨子,给我们琏二奶奶跪着借当头。”这就可知,璜大奶奶社会地位不很高,那么她发怒的底气也就不足。金荣是学堂风波的始作俑者,秦钟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可金荣将全部的怨恨指向秦钟。
璜大奶奶听说此事,更是“不听则已,听了,一时怒从心上起,说道:‘这秦钟是贾门的亲戚,难道荣儿不是贾门的亲戚?人都别忒势利了,况且都作的是什么有脸的好事!就是宝玉,也犯不上向着他到这个样。等我去到东府里瞧瞧我们珍大奶奶,再向秦钟她姐姐说说,叫他评评这个理。’”金荣的母亲急忙阻拦,璜大奶奶去意已决,说道:“那里管得许多,你等我说了,看是怎么样!”
此刻的璜大奶奶一副不可一世、怒气冲天的架势,目标直指秦钟。她心里想的,无非是秦钟是贾门的亲戚来附学读书,金荣也是贾门的亲戚附学读书,应当是平等的,金荣为何给秦钟下跪赔罪,真是咽不下这口气。
其实,逼迫金荣下跪的是贾宝玉,可璜大奶奶的斗争矛头绝对不敢指向宝玉,只是无关痛痒的说“犯不上向着他这个样”。因为她清楚,贾宝玉是荣国府正经主子,背后是凤姐乃至贾母,招惹宝玉等于找死。秦钟是可以惹的,他家境贫穷,辈分又小,跟珍大奶奶说一下,找秦可卿理论一下是可能找回点脸面。
于是,璜大奶奶也不容嫂子劝,一面叫老婆子瞧了车,就坐上往宁府里来。脂砚斋评此刻的璜大奶奶云:“真是射石饮羽之力,动天摇地,如项羽暗咤。”
其二,璜大奶奶怒向何去。
璜大奶奶见了尤氏,“未敢气高,殷殷勤勤叙过寒温”。可见,她的冲天怒气,及此已减去八九了。尤氏又说起秦可卿的病情,说起秦钟被人欺负致使秦可卿气恼等话,璜大奶奶“把方才在他嫂子家的那一团要向秦氏理论的盛气,早吓的都丢在爪哇国去了”。
至此,根本没有任何的较量,璜大奶奶的怒气,就消失得一干二净。等到贾珍要请璜大奶奶吃饭时,她不仅怒气全消,“反转怒为喜”了。
至于璜大奶奶回去,如何见她嫂子,如何见金荣,书中未做描写。可以想象,那也会是一个极具喜剧色彩的场景。
璜大奶奶之怒,由怒气冲天,到烟消云散,再到转怒为喜,不过是一瞬间的事,却有着深刻的寓意,这个人物为我们揭示出人身上所存有的欺软怕硬的劣性。
所谓欺软怕硬,即见到软弱的就欺负,见到强硬的就害怕,趋炎附势,恃强凌弱,不顾伦理,罔论道德。璜大奶奶先硬后软,其实是欺软怕硬的变种。
现代文学家鲁迅,在小说《离婚》中塑造的爱姑,也是先硬后软的艺术形象。鲁迅的态度是:“怒其不幸,哀其不争!”欺软怕硬还有一个变种,即时软时硬,一切看变化,对方软了就硬,对方硬了就软。俄罗斯作家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其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就是这样的形象。
脂砚斋这样评论璜大奶奶:“金氏何面目再见江东父老?然而如金氏者,也不乏其人。”就是说,璜大奶奶应当是丢尽了脸面,可现实生活中,像她一样的人还有很多。扪心自问,每个人似乎多多少少都有璜大奶奶的影子。我们努力做到的是:遇事讲伦理道德,讲法制规则,不被别人欺负,更不要欺负别人。如果再进一步做到扶危济困,那就更好了。
这正是:
璜大奶奶冲天怒,
转眼风吹散云烟。
欺软怕硬非正路,
伦理道义记心间。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部分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
原标题:《漫话红楼小人物 | 璜大奶奶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