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杀青,2020年底播出。在复杂的播出环境中,历史剧《大秦赋》能够如此热乎乎地与观众见面,算是步履快捷了。
这部开机时叫《大秦帝国之天下》的剧集,在开播后改名《大秦赋》。然而,在官方海报上,依然标注着“《大秦帝国》系列收官之作”。显然,改名不并影响这个系列的传承性。为了方便行文,姑且称之为“大秦”四部曲。
事实上,《纵横》与《崛起》两部是2012年-2013年一个创作班底同时开拍的。这也意味着,四部“大秦”其实拍了三次。《大秦赋》的导演延艺曾经与黄健中联合导演了第一部《裂变》,编剧李梦则参与了《纵横》剧本改编工作。可以说,《大秦赋》集聚了“大秦”系列多方面的创作人才。
与前三部不同,《大秦赋》的片头没有再出现“根据孙皓晖同名小说改编”的署名。这意味着,这部讲述“秦王扫六合”的历史剧,是“平地起高楼”的原创作品。
《大秦赋》如何接续《大秦帝国3》?从《裂变》到《天下》,“大秦”系列播出跨越了11年,如果从首部开机算起,还得追加3年。花十多年时间坚持拍一个系列历史剧,讲述秦国六世七王在“大争之世”的战国统一天下的故事,制片人焦阳真有定力。
在此之前,中国电视剧最大的野心或许是《上海沧桑》。该剧用50集的篇幅,讲述一个大家族在中国近现代100年(1899-1999)历史中六代人的沉浮。但显然,比起年代剧,历史剧在制作上更具挑战性。
“大秦”系列的故事其实也不复杂,2000多年前的贾谊就曾在雄文《过秦论》中有过提炼: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崛起》中嬴稷梦见父亲嬴驷
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这是前三部故事的主人公。这才4个王,“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这是《大秦赋》覆盖的历史区间,于是,该剧开篇呈现出了一副“四世同堂”的局面。
秦昭襄王(嬴稷)在位56年,秦孝文王(嬴柱)在位3天,秦庄襄王(嬴子楚)在位3年,秦始皇(嬴政)在位37年。如果把嬴政当国的“进度条”看做是正常倍速,那么他爸嬴子楚(嬴异人)是10倍速,他爷爷嬴柱是4000倍速,他曾祖嬴稷开的是0.75倍速。
嬴稷梦见曾孙嬴政
由于是三个创作班底接力完成,“大秦”虽然在气质上有共通之处,但各有各的特色。具体到每一部的接续上,其实并没有那么严丝合缝。
就拿《崛起》来说,开篇有两集其实是《纵横》的内容,这是给《崛起》开篇中嬴稷的“颓废之气”做铺垫。由于《纵横》与《崛起》是同一班底拍摄,所以直接剪辑了上一部的素材。
而《大秦赋》却是新的创作人马。仔细看,《大秦赋》开篇与《崛起》结尾有不少相似的剧情,但在具体呈现上差别却很大。
在《崛起》结尾,嬴稷把汾阳之战作为破解赵、魏、楚合纵攻秦的突破口,并且亲赴周王畿,自封天子,“问鼎”中原。
而在《大秦赋》开篇,秦国通过进攻洛邑来化解韩、赵、魏、楚、燕五国联军攻秦,嬴稷并没有亲赴周王畿,而是让孙子嬴子楚代劳,并运回了九鼎。
《崛起》中的嬴稷父子;《大秦赋》中的“三世同堂”
《崛起》中演员的年龄差也有问题。张博虽然化了老年妆,但是显然没有王庆祥在《大秦赋》中出演这位年过七旬的秦王更有说服力。《崛起》中与嬴稷自封天子时身边的儿子——嬴柱,看起来和《大秦赋》中的少年嬴政一个年纪。
总的来说,《崛起》的核心人物是嬴稷,因而淡化了对其后嗣的塑造。而《大秦赋》的关键人物是嬴政,必须为他的出场做好铺垫,因此才折回邯郸之战来讲。嬴稷虽然也出场,但已然只是个象征性的串联人物,甚至,嬴政的爷爷嬴柱也是个“工具人”。
不过,《崛起》中嬴稷一番感怀——“只有灭了六国,我大秦才能真正一统天下,尔等回去好生吃喝,纵情享乐,没有多少年了,六国说灭就灭了”,与《大秦赋》中嬴稷去世前的遗言——“告诉嬴姓后裔的子子孙孙,大秦男儿,勿忘东出,兴我大秦,一统天下”,在精神上还是若合一契。
《大秦赋》如何映射剧集行业新气象?从上两部“大秦”到《大秦赋》,中间隔了8年。中国的电视剧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大秦赋》的前6集中都能找到影子。
片头。近年来,国产剧的片头设计走出了“拍摄素材剪辑+主题歌”的传统样板,在表现形式上有了不少创新。《崛起》在2017年播出时,也因时而变,使用了“人物定妆照抠图后,放在某一器物、建筑等代表性元素的背景板上运动”的流行片头样式。《大秦赋》的片头更进一步。
受美剧的影响,权谋、历史类剧集的片头,多化具体为抽象,用象征主义的方式来表现主题,结尾烘托出一个代表性的符号。这在《权力的游戏》中是铁王座,在《王冠》中是皇冠。《大秦赋》则在血与火中熔铸了一顶带有冕旒的王冠。类似的片头在《九州缥缈录》中也出现过。
服化道。秦题材的影视剧有很多,但《大秦赋》的人物造型可能是最接近兵马俑的。事实上,兵马俑本身是有颜色的,只不过与空气接触后褪色。剧中的秦国兵士在发髻上都有红色头巾做装饰,在影视剧中罕见地还原了色泽艳丽的“兵马俑”。此外,七国尚色不同,《大秦赋》中表现得也很明显。
“大秦”系列在制作上横跨十多年,也见证了中国影视基地的繁荣与发展。2006年拍《裂变》时,主要在因电视剧《东周列国》而建的焦作影视城取景;2011-2012年拍《纵横》《裂变》时,除了焦作影视城,也使用了因电影《赵氏孤儿》而建的“春秋城”(象山影视城)的景。
到了《大秦赋》,焦作影视城的景已不见踪影,除了象山“春秋城”,大量使用了新建的都匀秦汉影视城的景。除此之外,该剧还在新疆拍了不少外景,戈壁、雪山、胡杨林……辨识度很高。在新疆实景拍摄,也成为近年来古装大剧的一种风潮。
电影感。所谓的“电影感”,大抵说的是,剧集越来越多使用更加精致的视听语言来讲故事,这表现在很多技术层面。在叙事上,《大秦赋》第一次使用了倒叙的手法来讲故事。张鲁一扮演的秦王缓缓走向象征权力的高台,在独白中缓缓开启了故事的大幕。
在战争戏的表现上,《大秦赋》的升级是显而易见的,庞大复杂的的攻城器械、杀气腾腾的戈矛,真人实拍加上后期特效,为观众展现了拥有“虎狼之师”之称的秦军的磅礴气势。某种程度上讲,《大秦赋》的战争戏比《英雄》的战争戏也不逊色多少。
“黄金七分钟,生死前三集。”这是剧集传播与营销提到的一个概念。可以说,《大秦赋》将嬴异人出逃与邯郸之战融合,用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战争戏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也展现出这部剧的气质与风格。
但长板再长,也难掩短板。出赵归秦、认母作嫡、替父监军——这是前三集每一集的核心剧情。但前三集中,除了战争戏外,在戏剧上乏善可陈。只有在第三集中,嬴子楚替父监军与五国和谈,在与平原君赵胜的对峙中,表现出了强烈的戏剧张力。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大幕刚刚拉开,希望《大秦赋》的后续剧集在“戏”上面能够好看一点。
【文/杨文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