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专栏】生活随感二则原创作者|刘静(江苏省徐州市郑集高级中学)
步入公元2021年了,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了。生活每天相同,却又不同。我每天都在过一样的日子,也在过不一样的日子。
每天都在经历生活,也会思考,总结经验教训。孔夫子曾说:“学而不已,阖棺乃止。”也就是说,“学习是不能停止的,一个人应该是到了躺在棺材里的时候,才能停止学习。”这学习当然也包括生活体悟了。
一、关于人情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说,中国乡村是“熟人社会”,是“礼俗社会”,因为熟悉,所以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是“法理社会”,必须有法律,有白纸黑字契约的发生才可以。
所以,在生活中,对“熟悉”的人,我们会考虑用“人情”来行为处事。因为熟悉,所以信任,有可靠性。当然这都是相对而言的,毕竟,长久相处,山不转水转。
而对于,“陌生人”,不知根知底的人,就不要用“人情”,“长久”来想当然了。要有契约精神,凡事要讲个清楚,有必要的话,还要画个押,签个字。
否则,事出意外,会懊恼不已。
静坐常思,别人也没有错啊,只是,角度和出发点不同。你用的“熟人社会”行事,别人用的“陌生人社会”行事,又谈什么“人情”和“伤害”呢?大约是“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自己总结经验,也算学了,为人处世的方法了。
二、关于“以己度人”有这么一句话:“人最大的自私在于不能推己及人,最大的自负在于习惯以己度人。”
如果遇到事情,人人都会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万事也就和谐了。可偏偏只是奢望,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近视眼。
当然,也有高风亮节,格局大,境界高的人,他们会“以己度人”。如果,这人,真和他一样,倒还好说;如果不值得,那就另当别论了。
《论语·宪问》里有这一则: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意思是:有人说,“用善行回报恶行,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回报善行?用公正无私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如果这样就是合情合理了。
否则,还是少一点自负式的“以己度人”,也大可不必“以德报怨”,还是多一点“以德报德”比较好!
人和人是千差万别的,不必纠结,不必强求。还是自己要好好修炼,用心生活,追寻有高度的自在,领略人间淡淡风的滋味。
(本文为刘静老师原创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