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无知的人,越容易盲目自信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越是无知的人,越容易盲目自信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0个回复

[转载美文]越是无知的人,越容易盲目自信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1-14 0


人生就是一座山峰,有多少人在爬上愚昧之巅后就沾沾自喜、自以为是?
真正的智者,是在不断学习和自我提高之后、经历“无知”的绝望山谷,方能慢慢爬上开悟觉醒的山坡。正确检视自身的方法是告诉自己“我不知道”,这并非失败,而是成功的开始。
这份对未知的敬畏,是对自己最好的尊重。
知道自己的无知
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文 | 群学君
图 | 韦尔乔
无知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
——达尔文
在现代世界里,愚蠢的人总是自信满满,而聪明的人却充满疑问。
——罗素
01
2017年4月,通过中国最好的现场讲演与网络视频平台“一席”,一段37分钟的人类进化演讲《进击的智人》横扫微信朋友圈,演讲嘉宾,不到30岁的袁硕一夜之间红遍互联网。
袁硕是谁?
七年前,他首都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一名普通大学毕业生,标准“工科男”,却因为热爱文史,选择进入国家博物馆成为讲解员;七年后,凭借极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极富个人特色的性格,被誉为“国博现今最有价值的活宝”,在知乎上,他名列“你不能不知道的40位历史大神”之列。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无所不知”的神人,也曾有过因为“无知”而心有余悸的尴尬。
那次,袁硕在博物馆参观,一件文物上标明年代是“公元457年”,他无意中念叨一句“这是什么朝代?”旁边一位其貌不扬,再普通不过的大叔,轻声接了一句:“宋”。出于礼貌,袁硕嘴上没说,心里却在冷笑:“这是哪儿跟哪儿啊!赵匡胤黄袍加身是公元960年,差着五百来年,不懂也不要乱插嘴啊!”
没想到,大叔接着又吐出两个字:“大明”。
袁硕心想:“这错的更离谱了,朱元璋建立明朝是更远的1368年,这根本是没有基本历史概念啊!”
外事不决问百度,袁硕拿起手机,20秒后,结果让他目瞪口呆——公元457年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齐梁陈”的“宋”,国号“大明”。
袁硕后来反复跟人说起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震撼,不仅为那个大叔的渊博而折服,更为自己的他无知而汗颜,他反复地问:我这是哪儿来的自信?

02
袁硕及时而深刻地反省显示,他绝不是一个“无知”的人,或许只是有那么一些沾沾自喜。可另外一些人“无知的自信”,就实在让人气的好笑。
1995年4月19日,美国匹兹堡的两家银行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同一个匪徒抢劫。然而,就在警方播出播出银行的监控录像的几分钟之后,就有人提供线索。原因简单地让人不敢相信——画面里的,劫匪没有任何伪装或遮掩,就这样把一张清晰的大脸暴露在摄像头下。
一个小时后,当全副武装的警察撞开劫匪家的大门时,这个名叫麦克阿瑟·惠勒(McArthur Wheeler)的年轻人还一脸懵懂,他不相信自己这么快就会被抓住,“我明明在脸上涂了柠檬汁啊!”
在审讯室里,惠勒解释说,自己曾在电视节目中看到,用柠檬汁在纸上书写,除非纸张受热,否则字迹显现。于是他“举一反三”,想当然地认为把柠檬汁涂在脸上,就可以起到“隐形神水”的作用,只要不出汗,摄像机绝对拍不出来。
所有的警察都懵了!他们不敢相信这个成年人居然如此真诚地相信自己如此荒唐的“创意”,在确认他智力正常、没有精神疾病,也没有吸毒和酗酒后,他们把惠勒进了监狱。
不过,身陷囹圄的惠勒,倒因此“名声大噪”,他的“事迹”被写进翌年出版的《世界年鉴》,他本人也跻身世界上最笨的罪犯之列。

03
其实,这种盲目“自信”到不可救药的,又何止一个惠勒?十年过去了,愚蠢的故事继续在上演,这次的主人公换成了一位65岁的日本武术大师,他的名字叫柳龙拳(やなぎりゅうけん)。
在2006年11月26日晚六点之前,“大东塾武道”总裁柳龙拳在日本拳坛是一个神一般的人物。据说他自幼习武,十七岁就敢赤手空拳与棕熊格斗;后来继承自武田信玄家臣大东久之助的家传,五十岁后俨然一代宗师,是大东流合気道十段、日本天心流合気道十段、龙神秘伝流合気道十段、龙神流気合术十段的高手(天知道这些拗口的头衔是什么怪力乱神!),
江湖盛传,柳龙拳最神乎其技的本领,是“隔山打牛”——直到今天,你随便搜索网络,都可以看到柳龙拳展示神技的片段:徒弟们站成一排,老先生双手发功,几米开外的小伙子们立即应声倒地,瘫成一片。
估计一开始,徒弟们也就是为了哄老头开心,老年人嘛,有时候就跟小孩儿一样天真,得哄!可是打着打着,估计柳龙拳大师自己也把自己绕进去了,居然就真的相信自己武功已臻出神入化,“杀人于无形”的境界。
65岁那年,自信心极度膨胀的老人家,终于做了一件让他追悔终身的决定:悬赏100万日元,向全日本武术界发起挑战。
36岁的瑜伽柔术家岩仓豪接下了战书,于是,2006年11月26日傍晚,超过两百位观众在位于日本北海道的一家武馆见证了难堪的一幕:比赛开始十秒后,柳龙拳大宗师就被击中面门,打翻在地。裁判问他是否认输,在得到否定回答十秒之后,柳龙拳大师再次被一拳击倒,应声掉落的,还有两颗牙齿。
五天以后,柳龙拳大师通过官网发出告示,由于年龄的原因,交手失败——这是柳龙拳生平第一次公开认输,从此,他彻底消失在日本武坛。
柳龙拳的隐退,留给世人的,却是一个心理学的疑问:当初为什么非得哭着喊着要跟人打这场比赛呢?你难道不知道自己那招“隔山打牛”是假的吗?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柳龙拳可能真不知道。平时他随便一推,学生就倒,一打可以打倒好几个。学生们一直都这么配合他。他曾经打过200多场,从来没输过。这么几十年下来,他把自己也骗了,真的以为自己就是这么厉害。

04
大部分人听完蠢贼惠勒或者“大师”柳龙拳的故事,大概不是忍俊不禁,就是嗤之以鼻,但社会心理学家的反思,就要深刻得多。
比如,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大卫 · 唐宁(David Dunning)和他的博士生贾斯汀 · 克鲁格(Justin Kruger)就对惠勒那种“无知的自信”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试图弄明白:
为什么很多时候,无知并不会让人们变得更加谨慎,相反地,它有时会让自以是的人们变得盲目自信。
带着疑问,两位学者先后又在普通人群中做了四组实验,结果证明,在幽默感、文字能力和逻辑能力上最欠缺的那部分人总是高估自己,当他们实际得分只有12%时,却认为自己的得分在60%以上。实验表明,那些真有实力的人,往往容易低估自己的实际水平;而盲目的自信,则更多来自那些真正无知的菜鸟。
1999年,他们的研究成果《论无法正确认识能力不足如何导致过高自我评价》(Unskilled and unaware of it:how difficulties in recognizing one's own incompetence lead to inflatedself-assessments)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Social Psychology )上,
唐宁师徒把这种现场归结为一种认知偏差,他们给出的解释是, 一个人只有真正的具备某种能力,真的了解这项能力是什么,才有可能理性而客观地对自己是否掌握这种能力做出精确的评估。相反,很多时候,知识储备和反思能力都不足的人,往往无法全面、客观、理性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也就无法及时发现和辨别自己的错误行为,更别谈错误的纠正了。他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又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简而言之,非理性的人越发以为自己的观点正确,迷之自信将变得更加强烈。
这一现象后来被称为“唐宁-格鲁克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简称“达克效应”(D-K effect)。用以描述无知者不知道自己的无知,反而显示出盲目自信的心理状态。

05
有一次,一位学生向他的老师、古希腊哲学家芝诺(Zeno of Elea)请教说:“老师,您的知识比我的知识多许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呢?”
芝诺顺手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并指着这两个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长,因此,我接触的无知的范围也比你们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芝诺的观点,此后被总结为一句名言:
知道的越多,越能发现自己的无知。
实际上,从德尔菲神庙门楣上镌刻着的“ 认识你自己”的神谕,到苏格拉底“ 我除了知道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的内心独白,从孔子所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教诲,到爱因斯坦“ 当我们的知识之圆扩大之时,我们面临的未知圆周也一样(As our circle of knowledge expands, sodoes the circumference of darkness surrounding it.)”的箴言,在人类认识论的历史上,早有无数先哲,精妙阐述过“达克效应”的思想内核。
说句鸡汤的话,人生就是一座山峰,有多少人在爬上愚昧之巅后就沾沾自喜、自以为是?
真正的智者,是在不断学习和自我提高之后、经历“无知”的绝望山谷,方能慢慢爬上开悟觉醒的山坡。正确检视自身的方法是告诉自己“我不知道”,这并非失败,而是成功的开始。
我们这辈子最大的财富,就是在看得多了、听得多了、懂得多了之后,也更加明白:自己还没看过、没听过、还不懂的东西,也正在膨胀。
这份对未知的敬畏,是对自己最好的尊重。

THE END
周国平译尼采
套装全五册



扫码即可购买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 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 生活的逻辑: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 |《谢辰生口述》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