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死后埋葬在哪里,因为红楼梦是小说,根本无法考证。但原文同样留下了一些线索,证明林黛玉既没有埋葬在京城,也没有被送回老家姑苏,而是埋在了一个“天尽头”的遥远地方。这与红楼梦八十回后续书的描写完全不同。闲来抽丝剥茧聊一下。
红楼梦的解读和红学严格来说并不趋同,读者在阅读中顺着自己的思路寻找蛛丝马迹增加阅读快乐,形成文字叫解读。本文是解读,不是红学。说在前是因为很多朋友既愿意相信红学家的,又排斥新观点。尤其关于林黛玉诗词中的影射,红楼梦那么多的线索交代了林黛玉远嫁,偏偏一说这个,就会引来一篇骂声,个人觉得大可不必。曹雪芹既然写了,就要容得别人聊聊。
林黛玉的老家是姑苏,也就是现在的苏州。如果根据八十回后“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的设定看,林黛玉死于待字闺中,那么她最终的归葬之地只要贾家有能力,会将她送回苏州老家叶落归根。但事实是这样么?我们看《葬花吟》怎么说。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葬花吟》是林黛玉关于群芳归宿也是她自己归宿的写照,也是唯一关系身后事的描写。脂批对此讳莫如深,只说悲不能抑,是以无法置评。所以《葬花吟》罕见的没有诗句评语。
林黛玉在诗文后半段不断堆砌对身后之事的绝望,自然是感受到自己身在荣国府的孤苦无依,但曹雪芹行文绝不会如此简单,否则又何必赠删五次批阅十载?《葬花吟》关于林黛玉的埋香之所有过几个暗示:
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是极远的距离。关于黛玉远嫁,线索非常多,无论“莫怨东风当自嗟”,还是《桃花行》的凭栏人向东风泣,《柳絮词》的嫁于东风春不管…屡屡东风都预示黛玉远嫁的事实。尤其与贾探春的千丝万缕勾连,潇湘妃子影射娥皇女英双嫁,都有影射林黛玉远嫁遥远他乡的意思。
二,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很多人一想到“洁”就是贞洁,其实并不是。林黛玉和妙玉的“洁”绝非如此浅薄,他们的洁是不肯妥协同流合污的意思。就算黛玉嫁人,也是明媒正娶,没有什么洁不洁的。
三,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此句指出他年替林黛玉收葬的并非贾宝玉,而是未知之人。《题帕三绝》第三首: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此诗写出林黛玉的处境完全变化,窗前千竿竹已非潇湘馆之竹寓意身边之人非贾宝玉。黛玉流泪不为其人,只为宝玉,所以窗前竹(人)没有泪痕浸染,得到黛玉人,得不到黛玉心。林黛玉抚今追昔物是人非。
联系林黛玉远嫁的隐喻,以及葬身天尽头的描写,林黛玉断然不是死在贾家,也不可能叶落归根。她最后的埋身之所应该是出嫁的夫家。《芙蓉女儿诔》中说黄土垄中,卿何薄命,葬于黄土当在北方。而《好了歌》注释有“昨日黄土垄头送白骨”,突出贾宝玉送林黛玉之时,林黛玉已成白骨,为他年、他乡之祭奠。而黄土并非单指坟丘,也指出葬身北方异乡,对应“莫怨东风当自嗟”的明妃出塞之事。
贾宝玉续写贾探春《柳絮词》有“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这其实既有隐喻林黛玉和贾探春一同远嫁,也隐喻贾宝玉与林黛玉约定隔年再见,只是再见斯人已是白骨。
综上,林黛玉葬身哪里,在于她嫁到了哪里。个人推测林黛玉与贾探春一同远嫁(或者黛玉死后探春再嫁),客死异乡。贾宝玉与黛玉有隔年之约。贾家抄家后,贾宝玉安顿好薛宝钗,自己践约而去。最终惟见一抔黄土,斯人白骨荒冢,贾宝玉伤心之下悬崖撒手遁世而去。
以上个人浅见,只是一家之言。见笑!
《吴地记》云:‘吴王种香于此,遣美人采之,故名。其下有采香径。互见古迹。西南数里有黄茅山,临太湖,南址吴王爱姬祠在焉。’”
香山,有香,还有美人采香。林黛玉家是诗礼之家,他们家的祖茔在香山,可信。
林黛玉死后,她的艳骨被送往回苏州,葬在香山祖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