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中秋节,月总是被云遮着,到了很晚才出来;中秋节是要吃梨的。还有青皮的柑桔,再好一点就是苹果了。
中秋节吃的月饼,是一块多钱一筒的,一筒有四个,比散装的要好吃得多。散装的,是三毛钱一个,初二的时候,我还买过做早餐。
中秋节的月饼不能多吃,因为父母说吃多了会上火,但是就是平时,也没有得吃。月饼是记忆中的美味。
前几天逛超市,蠢蠢欲动的想买个月饼尝尝,就是觉得太贵了,要四五块钱一个,不舍得买。穷学生是买不起月饼吃的。
现在的中秋似乎变味了,没有以前的激情和期待,仿佛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平平淡淡就会过去了。
小学时候的中秋,曾经拿近视眼镜和放大镜拼起来,想看清楚月亮里究竟是什么…… 孩童时期的中秋,是听着父母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中度过的;学生时期的中秋,是心里默念着描写月亮的美妙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的明诗绝句度过的;当初谁能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青年时期的中秋,正值干事创业之际,经常是天马行空,天南海北,十有九次是在奔走中度过的;如今的中秋,我远离家乡,子女远离我,妻子在忙碌,我是独自在电脑前在短信的祝福中度过的;什么月圆,什么团圆,似乎离我很远.苏轼在《中秋月》中曾经感慨道:“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想想自己现在的处境,才真正体会到思乡穷情的痛苦。“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说的也许是同一回事,唯一的不同就是人的不同了
又是一轮中秋月,“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红红翠翠,年年朝朝暮暮。暮暮依依,时时鲽鲽鹣鹣。对最最可亲的人和特别思念的人,也只好“千里试问平安否?且把思念遥相寄”了。毕竟,月是中秋分外明,佳节良宵念挚心。
又是一轮中秋月,让我们拾起心中掉落的点点滴滴,细细、静静把他们串成一圈思忆的项链,挂在自己的人生履历中,挂在自己人生的记忆里,那么鲜艳,那样夺目。人生的酸甜苦辣此刻在入口的滋润下都是那样的甘醇,令我们心旷神怡、沁人心脾。
又是一轮中秋月,让我们放下一切烦忧与思念,温习着昨天,整理好今天,策划着未来,在甜甜密密的私语中渗透着我们无限的厚望,在情感的鹊桥上传递着我们永久的祝福,只等月上树梢,鸟还山静。让我们在柔和的月光下,充分享受月光洒落心头的那份恬静与优美,心是如此静,整个身心如醍醐灌顶般的洒脱、透彻,一切尽在不言中。用苏轼的千年不朽赏月寄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祝福全中国人民、祝福全世界华人,明夜我们狂欢,明夜我们灿烂、明夜注定无眠;如斯,皓月当空,对酒当歌,醉入梦中何欲往?梦回故乡心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