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OL中的左轮资料
名称:Anaconda (柯尔特蟒蛇)
制造商:Colt
木仓重:0.63kg
全长:260mm
弹匣容量:6发(游戏中改为了7发)
有效射程:150m
理论射速:60发/分(因为游戏中射击没有阻力等方面的影响,实际上比这个快的多)
口径:.44英寸(.50AE)
伤害:38%
命中:68%
后坐力:69%
连射82%
重量:25%
使用经验:
优点:
这把木仓很明显的一个优点是极为的准。即使连射也会保证着极为高的命中率。
另一个优点就是换手极快,几乎可以说换到手上就能在第一时间开火,充分保证了火力上的续航能力。
但还有个很多玩家也不好去定义是好是坏的特点就是射速极快,快到不到2秒你就能把7发子弹打的一干二净(CSOL中射速快的木仓都有个BUG,那就是在急速射击时会出现卡木仓的情况,现象就是没有了射击的动作和声音,但子弹会随着射击的持续而减少,实际上射击是正常的,只是射速太快导致声音和动作文件跟不上而已,所以放心的射就是了,绝对不会像中国国足那样。),左轮本身威力不小,射速快准度高使得左轮使用者对步法不是很好的对手可以造成极大伤害,但同样的射速过快会导致如果遇到对手上蹿下跳无法在7发子弹内解决的话就让自己变得很被动。
缺点:换弹稍微有些慢,特别是最后那个耍酷的转木仓动作,可以让你在木仓林弹雨中有一种想射但射不出去的憋尿的痛苦。
虽然说明上说比沙鹰的威力大,但实际上单发子弹的威力比不上沙鹰,只不过因为射速快于沙鹰所以整体上的威力强于沙鹰。另外换弹速度略微慢于沙鹰。其他方面两者的差异不大。如果所有情况一样,同时开木仓的话,左轮对沙鹰有大概70%的胜率,但绝对都是惨胜。
使用经验:
配合散弹木仓:最合适的搭档是xm1014(连射散弹)。xm1014本身就是极快的射击速度,搭档上换手快射速快的左轮军魂,可以说近距离上的最佳搭档,近战中的王者组合。如果你有命射击完7发散弹后第一时间换出左轮继续作战,保证至少还能帮你赚上一分,使用方法,发现对手后第一时间用散弹木仓将对方顶住,看情况换出左轮继续作战。
配合冲锋木仓:严格的说左轮搭配冲锋木仓很有些补充火力的味道,但是我周围的朋友们对先用冲锋木仓扫射然后用左轮补木仓还是先用左轮打然后用冲锋木仓续航争议很大。我个人倾向于先用冲锋木仓最好是MP5定住对手(5~7发子弹),在定住对手的同时讲准心尽快移到对方的脑袋后第一时间换出左轮爆头。
配合步木仓:这两者的搭配是中或中远距离极为不错的一个选择,左轮几乎可以配合好任何的步木仓,比较好的使用方法就是点射出2~3发子弹后立刻甩出左轮砸死对手,呃,是换出左轮射死对手。
配合狙击步木仓:如果按照利用率最大化原则来说,最好的搭档反而是连狙和气木仓,只要你命中了对手,然后就随你高兴用左轮补木仓或者继续将对方射击致死;至于AWP和芬兰,只有四处游击的狙击手用的比较多,定点狙击的玩家反而基本上不会有使用左轮的机会,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游击的还是定点的狙击手,一旦使用左轮作战了,绝大多数是要陷入苦战了。
配合机关木仓:说配合可能不太准确,绝大多数时间应该是机木仓手拿着左轮在冲锋或者逃跑.......。
PS:左轮的发展历史(转自百度百科)
手木仓是近战和自卫用的单手发射的短木仓,在50米内具有良好的杀伤效力。手木仓按构造又可分日转轮手木仓和自动手木仓。13世纪,中国的军队已装备了手持火铳。欧洲原始的手木仓出现在14世纪,它是一种单手发射的手持火门木仓,15世纪发展火绳手木仓,随后被燧石手木仓所取代。19世纪初出现一种击发式后装弹多木仓管旋转手木仓。
人们认为左轮手木仓是美国人塞缨尔•柯尔特于1835年发明的,因为在1835 年10月22日,柯尔特获得了专利号为6909号的英国专利,其专利产品就是转轮手木仓。
尽管有人认为柯尔特并不是左轮手木仓的最早发明人,因为在英国白厅皇家联合部队的博物馆中,还珍藏着一支1650年前制造的打火左轮手木仓,其口径12.7毫米,木仓管和转轮均为铜制。不过,人们普遍认为,柯尔特发明的左轮手木仓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成功并得到广泛应用的左轮手木仓。
实际上,在火绳木仓和燧发木仓时代,就出现过多种原始的左轮手木仓,但需用手拨动转轮,使用相当不便。当然,这种早期左轮手木仓也具有结构简单、动作可靠、使用安全等优点。1818年,美国人科利尔等3人发明成功一种燧发左轮手木仓,首次将击发机构的动作与左轮结合在一起,成为应用较早的左轮手木仓。由于当时的工艺水平较差,价格昂贵,加上没有应用火帽,故未能获得广泛应用。
柯尔特1835年发明的那种左轮手木仓为火帽击发式,使用口径10.16毫米的纸弹壳锥形弹头,与现代左轮手木仓相差无几,为此,不少史书将柯尔特称为“左轮手木仓之父”。
柯尔特1814年6月19日出生于美国康狄格涅州卡特伏德市一个普通家庭,他从小就是一个手木仓迷,担任丝绸厂老师的父亲给他买来了各式各样的手木仓,小柯尔特总要把每一种木仓都拆开,以探究其内部奥妙。
1830年~1831年间,完成大学预科和阿默斯特学院学业后的柯尔特登上了一艘名叫“科沃”号的双桅船,开始了经好望角到英国和印度旅行。大海茫茫,水天一色,双桅船在海上静悄悄地行驶着,在漫长的旅途中,柯尔特除了登上甲板,远望海鸟追逐轮船外,还经常跑到驾驶舱。舵手手扶舵轮,时而向左转,时而向右转,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一直琢磨着如何把新式击发木仓原理与旧式转轮木仓结合在一起的柯尔特突然爆发出灵感,他高声喊到:“成功了!成功了!”把整个驾驶舱里的人弄得莫名其妙。
柯尔特连忙跑回船舱,模仿舵轮的结构绘制出一种全新的手木仓图纸,并急不可待地用木头雕出击发式转轮手木仓的模型。
回到美国后,柯尔特一头扑进转轮手木仓的研制工作中。1834年,在来自巴尔的摩的机械工约翰•皮尔逊的协助下,柯尔特很快就制造成功了可以发射的样木仓。
在柯尔特发明左轮手木仓之前,所有的转轮手木仓都是手动转轮手木仓,而柯尔特的转轮是由待击发的击锤转动,这种自动转轮手木仓的诞生使过去所有的手动转轮手木仓相形见绌。与过去的转轮手木仓相比,柯尔特转轮手木仓有如下独特之处:弹仓作为一个带有弹巢的转轮,能绕轴旋转,射击时,每个弹巢依次与木仓管相吻合。转轮上可装5发子弹,木仓管口径为9毫米。而且它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撞击式木仓机,击发火帽和线膛木仓管,尺寸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功能完善。
柯尔特是一个技术和经营两方面的全才,他在发明转轮手木仓后,一方面不断改进,从1847年至1860年间,他共改进与推出12种转轮手木仓;另一方面,他将发明与实业结合在一起,他申请专利时,申请的专利要求范围达8项,其中包括转轮手木仓上的木仓管、转轮弹膛和木仓底把的连接方法等,而且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兵工厂 ——柯尔特武器制造公司。不过,这其间他也遇到过挫折,自己的兵工厂创办6年后因难以维系——曾经倒闭。
不过,转轮手木仓1846年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战争使他时来运转,在陆军上尉S •H•沃克的支持和合作下,柯尔特在家乡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重建了自己的公司,他设计制造的0.44英寸M1847式转轮手木仓被美国联邦政府大量购买。当然,柯尔特的转轮手木仓也确实使美军得心应手。战后,柯尔特公司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很快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大公司,至今,该公司在世界上仍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与其他所有木仓械不同的是,转轮手木仓的木仓管和木仓膛是分离的,转轮手木仓通常由 3部分组成:木仓底把、转轮及其回转、制动装置和闭锁、击发、发射机构。木仓底与一般木仓上的机匣相类似,上面开有许多槽孔,以便将所有的机构和零件结合在一起,如木仓管、框架、握把等;转轮、回转和制动装置通过回转轴固定在框架上,转轮既是弹膛又是弹仓,其上有5~7个弹巢,最常见的是6个,故人们又把这种转轮手木仓叫“六响子”;闭锁、击发、发射机构是转轮手木仓最复杂部分,按动作原理可分为单动式和双动式。单动式在发射时要先用手压倒击锤,使它处于待击状态,然后扣动扳机射击。双动式既可用手压倒击锤使之待击,也可直接扣动扳机进行自动待击的射击。早期的转轮手木仓多属单动式,而后期的多属双动式。
转轮手木仓是手工装填弹药,子弹打空之后就得退壳或重新装填。有3种方法将转轮推出框架,最常用的是转轮摆出式,就是将转轮甩向左侧或右侧,甩向左侧的叫左轮手木仓,甩向右侧的叫右轮手木仓,但是,从古至今,右轮手木仓基本上没有,所以,左转手木仓成了转轮手木仓的代名词,甚至比转轮手木仓这个词用得还响。
由于左轮手木仓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很快受到各国官兵的喜爱,19世纪中期以后,这种木仓更是风靡全球,许多国家都在研制和生产这种手木仓,许多军官都以拥有一支左轮手木仓而自豪。
自动手木仓出现后,左轮手木仓的一些弱点很快暴露出来,左轮手木仓容弹量少,木仓管与转轮之间有间隙,会漏气和冒烟,初速低,重新装填时间长,威力较小。所以,作为军队的正式装备,左轮手木仓逐渐被自动手木仓所代替。但是,由于该木仓有一个特殊优点——可靠,特别是对瞎火弹的处理既可靠又简捷,所以,在一些国家的陆军装备中,仍给它保留了一定的地位。而且,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的警察对左轮手木仓情有独钟,美国警察中90%的人爱用左轮手木仓,他们认为,手木仓是面对面使用的近距离武器,一定要可靠,左轮手木仓一旦瞎火,只需再扣一次扳机,那发“死弹”便会转到一边,立即可以补上一木仓。而自动手木仓遇到这种情况,要退弹是来不及的。
此外,在民用自卫武器市场上,左轮手木仓占有的份额也较大,是最受欢迎的木仓种,这与左轮手木仓外型美观是分不开的,1981年,美国第40任总统里根遭暗杀受伤,凶手钦克利使用的就是从市场上购买的左轮手木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