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CSer的概念中,CT和T的关系是防守方和进攻方,而这种思想直接就造成,在比赛中的攻防转换速度的迟缓。当T进攻的时候,CT就选择定点防守,而并不把进攻放在考虑之中,哪怕是当T进攻受挫之后,还是一味的防守,并任T去选择下一个进攻点,而CT在这时,唯一做的就是猜想一下T的进攻方向,好做好第2次防御。但是这样就会丧失快速比赛中的战机,导致不能占据比赛的主动权。
试想一下,如果在比赛中放弃了主动权,那么CT会怎么样,处处被动挨打。在T选择RUSH的时候,CT不可能把所有的兵力放在一个点,因为那是根本不现实的(除了ECO)。一旦T嗅到哪个点的防守是薄弱的,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对那个点发起进攻,从而在CT的防御体系中撕开口子,完成初步的进攻。如果T埋了包,那么CT和T的攻防角色就会改变。如此一来CT的所谓的防守优势就毫不存在了。就不存在以逸待劳了。而面对T的攻势,CT的防守都是一样的,无论你选择的是多么令人惊奇的防守站位,也都是在被动挨打,而并不是去压制T。在很多比赛中,如果不是双方的实力差距很大,CT在任何时间都不会选择进攻,无论是在开局还是在比赛的中段,更不会在T进攻受挫之后,果断的选择进攻,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认为这样是不对的,如果在T攻击受挫的时候果断出击,是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哪怕只有一次,那么也是会给T带来阴影的,从而使T在进攻或者进攻受挫的时候,不得不更加小心和不断担心CT的进攻,而这样就会使T分散精力在防守CT的出击上,也就使进攻的力量受到削弱,也便于CT发动多点进攻,从而使CT拿到了比赛的主动权。从防守到进攻往往就是一念之差,这也极大的考验指挥者的素质和胆量。
在大多数比赛中CT的攻防转换是被动的,这种转换的主动在于T,取决于T是否埋包。如果T埋包了CT就会被迫转换成进攻一方,往往在这种时候CT一方容易出现混乱,导致攻击位置重叠,并且忘记了团队配合才是最重要的,最致命的是一旦CT转换成进攻一方,那么很多人就会盲目的去进攻,而不去想一下进攻时的配合以及路线,只是走到哪就算哪,这样的举动实在不稳妥。
依我看来,在被动的攻防转换中CT应该首先去考虑进攻的路线以及需要一套完备的战术,在丢失一点之后组织由战术支配的反抢,既然CT已经由防守方转换成进攻方,那么,在CT的进攻时,是不是也该想T那样要把战术打的有声有色呢!几个人的小配合在CT中经常出现,而真正由战术指导的配合还是很少的,尤其是在CT进攻是往往只有30秒的机会,这样就更需要在比赛之前的训练中就制订在残局中的CT反抢反攻击的战术和配合,而且还要根据当时的对手和比赛情况,由指挥者灵活的变化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