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功夫熊猫》,趣味决定成败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聊天交友&心情咖啡[转贴]《功夫熊猫》,趣味决定成败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0个回复

[转贴]《功夫熊猫》,趣味决定成败

楼层直达
枪随我动

ZxID:1392730

等级: 中将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06-27 0
[转贴]《功夫熊猫》,趣味决定成败
由好莱坞梦工场推出的以中国文化为基本元素的3D动画片《功夫熊猫》,在令无数观众着迷和爆笑的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一个沉重的命题:中国的“国宝”故事为何不是“中国制造”呢———

    《功夫熊猫》,趣味决定成败
                                    杜仲华
    《功夫熊猫》中的两个关键词:功夫和熊猫———这是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不会被误读的中国元素、中国符号。这样一部彻头彻尾中国化的3D动画片却非“中国制造”,这令不少国人深感遗憾。然而遗憾也罢,“抵制”也罢,都阻挡不住蜂拥而至在影院前排起长龙的年轻影迷们。
    置身凉爽舒适的影厅中,周围不时响起一阵阵会意的笑声和啧啧赞叹声,孩子们的笑声更是天真烂漫,无所顾忌。好莱坞梦工场的动画大师真会选择档期,在2008北京奥运开幕前夕,向全球隆重推出这样一部既充满瑰丽想像又幽默搞笑的动画大片,让我们在轻松愉悦的审美过程中,不禁思考一个多少有些沉重的话题:中国电影人何时也能做出这么好看的动画片呢?
                “洋为中用”和“中为洋用”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毛泽东上世纪五十年代为繁荣文艺创作而提出的口号。几十年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30年间,很多作家艺术家都在践行着这一口号。但至少在电影创作中,“洋为中用”的经典乏善可陈,倒是日本和美国的卡通大师不断“中为洋用”,将中国古典名著变成卡通故事,以通俗搞笑取代了原著深刻的文化内涵。相比之下,好莱坞迪斯尼的《花木兰》和梦工场的《功夫熊猫》,创作态度更严谨,也更具艺术价值。不可否认,梦工场的快餐式创作肯定要将市场运作、票房收入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但了解一下《功夫熊猫》的创作背景便不难发现:此次梦工场为使《功夫熊猫》“中国化”确实下了一番功夫。
    据《功夫熊猫》导演之一斯蒂文森称,他本人即是一个中国功夫和中国文化爱好者,为拍这部片子他准备了15年之久。他选择在2008北京奥运期间全球上映这部动画大片,不仅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其文化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长期与外界隔膜,使中国文化在西方人眼中充满神秘感。不要说古老的儒家思想、老庄哲学,就是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也常常与西方人格格不入。而“功夫”、“熊猫”这类简单而形式化的文化符号却能很快被西方人所包容、所接受。于是,《功夫熊猫》便成为西方观众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形象窗口。汉字书法、气功针灸、太极八卦、鞭炮火药、商贾庙会,以及群峰巍峙、云雾缭绕中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中国山水画加3D技术所营造出的奇幻背景,在《功夫熊猫》中比比皆是,浓郁地道,几乎无懈可击,表现出该片编导对中国文化的精深研究和透彻领悟。
    这种研究和领悟,也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汉文化逐渐走向世界的一种历史潮流。只要想一想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想一想千千万万正在攻读汉语的不同民族和肤色的留学生;想一想西方对中国功夫、中医针灸和太极拳的迷恋;想一想斯蒂文森对中国文化“诚惶诚恐、充满敬意”的自白……就会对好莱坞梦工场的这部《功夫熊猫》产生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
                关键在于想像 趣味决定成败
    你能想像一只肥胖、懒散、憨态可掬的熊猫,会成为一位武林高手并打败代表邪恶势力凶悍无比的雪豹吗?你能想像熊猫阿宝的父亲竟然是一只鸭子吗?你能想到将虎拳、鹤拳、螳螂拳、猴拳、蛇行拳幻化成“和平谷”的五大武林高手,而它们的师傅却是一只性情温和的浣熊吗……
    看似不合情理、匪夷所思的东西被巧妙编织在一起,让你看得津津有味并最终认同,依靠的就是想像的力量。没有大胆而瑰丽的想像也就没有羽化成仙的视听感受,也就失去了童话卡通的艺术魅力。这种想像不能是平淡的,苍白的,平庸无奇和类型化的(这是我们常犯的毛病),它必须有趣,像相声或喜剧小品一样不断抖出脆响的包袱,一下下击中你的笑穴,令人捧腹大笑,欲罢不能。
    关键在于想像,趣味决定成败。我以为《功夫熊猫》概括说,就是主题有趣、细节有趣、造型有趣。
    主题有趣。《功夫熊猫》作为一部商业大片,娱乐性无疑是它的首要追求,却非唯一追求。它在好看、耐看的同时,并未放弃对一种东方文化情趣、甚至哲学情趣的探讨。正如斯蒂文森所说,他正是在领悟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奥妙后,将《功夫熊猫》的主题确定为“战胜你自己,才能战胜别人”的。片中熊猫阿宝懵懵懂懂被乌龟大师钦定为“真龙战士”,从极端不自信,到经师傅浣熊点化习武,彻悟“秘方就是没有秘方”、“无招胜有招”这些“秘笈”、“宝典”,从而掌握了制胜武器的成长历程,无不是对中国古代“老庄”、“无为”等哲学和文化的有趣诠释。
    细节有趣。从整个故事看,《功夫熊猫》无非是一个小人物通过奋斗终获成功的励志题材,似乎没有太多别开生面之处。它的有趣,更多表现为片中一个个生动鲜活、幽默搞笑的细节。给人印象最深的如:浣熊大师为教阿宝习武,从它在厨房上蹿下跳偷吃东西的行为中发现了其“特长”,于是因材施教,在吃包子的过程中,灵活运用瓷碗、竹筷等道具,边吃边打,见招拆招,增强阿宝习武的兴趣和动力,果然立竿见影。一则,这符合阿宝懒惰贪吃的习性,令人忍俊不禁;二则,编导又让阿宝的武术动作模仿成龙的派头,更是妙趣横生!在阿宝与雪豹的最后决战中,它忽而踩着青竹的“高跷”横蹚竖挡,忽而抡起铁锅打扁雪豹的面颊,无招无式却快意恩仇,“该出手时就出手”,一反熊猫憨态可掬的绅士风度,让人不笑也不容易。
    造型有趣。夸张、变形、拟人化,加上美国式的幽默……《功夫熊猫》中的动物造型千奇百怪,煞是有趣。自然界中的熊猫性情温顺,动作笨拙;阿宝却身手矫健,表情丰富,一对夸张的大眼睛十分传神。看它对浣熊大师五官挪位的样子,以为它在搞怪;一翻身看到它针芒刺背才知它正扎针灸,针灸刺中穴位造成面瘫而致,不禁大笑失声。片中的老虎、雪豹、仙鹤、猴子、灵蛇、猪、螳螂等动物造型,既富卡通的装饰意蕴,又借鉴了中国布玩具的风格,与中国山水的风光建筑园林和谐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充满童话意境的三维世界。
                中国文化富矿有待深入挖掘
    从《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中国元素不断被好莱坞成功“借用”的现实中,我们难道不应学习与思考一些东西吗?
    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人见人爱的珍稀动物,堪可充当“和平崛起”的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大使,但我们没有把它搬上银幕,却被别人抢占了先机。这固然有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而我们在创作理念和文化体制方面,是否也有值得反思之处呢?譬如说,习惯性思维往往会把我们围在程式化的怪圈中,熊猫既然是我们的“国宝”,形象就必须正直、善良、可爱,不能歪曲丑化,于是像《功夫熊猫》中阿宝偷吃食物的情节便成了问题,许多笑料也就无从产生了。
    中国第六代导演陆川讲了这样一件事:两年前,他曾接受为奥运制作一部动画电影的任务。一年中,大家为如何在片中体现一系列相关理念争执不休,思想慢慢僵化,竟不知如何下手了。《功夫熊猫》给他的启示就是:我们熟悉的文化不再是一种束缚创作的沉重包袱,而应成为一种鲜活有力的滋养。新华社近日发表的一篇评论中也说:“《功夫熊猫》横扫全球的背后,暴露出的是中国电影文化视野狭窄,缺乏发现力、创造力、想像力,实质是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层理解。”这番话可谓一语中的。
    中国有着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历史文化积淀丰厚,从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到文学名著,创作和改编题材取之不尽,是一个应当深入挖掘的富矿。在此,愿借用《功夫熊猫》中的一句话:“战胜你自己,才能战胜别人”———在我们要求外部环境更加开放和宽松、更加有利于艺术生产力解放的同时,我们是否也要首先解放一下自己呢?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