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大衣并不是传统印象中沉重、单纯的裹身御寒之物。它应是女性对外的第一眼诱惑,第二层肉体。怎样才能够在一个国家美术馆做一个品牌的展览,而不流于自恋?在北京中国美术馆这样严肃的艺术场所,似乎一切关于时尚的浮躁、多变和没心没肺都与之搭不上边。而这场副标题为“意大利时尚55 年”的MaxMara 大衣展览,要如何用一个品牌、一件单品的历史,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历史?
开展前夕,记者有机会遇到设计总监Laura Lusuardi,在她那里,任何关于MaxMara 大衣浪漫的想象都被务实的回答打破。原来,MaxMara 的大衣就是百搭,它是被造来适合所有女性,伴随她穿梭各种场所用的。正因如此,注定它不能有太多夸张之举:毫不花哨,撇去一切浮夸的装饰细节,以形取胜。如果你只是想要赶时髦,不如移驾他们的副线SportMax。
这正决定了MaxMara 的大衣可以作为一个研究样本的可能性,试想,若一件大衣被简化到极致,却又能赢得顾客的青睐,那它必定代表了那个时代女性最原始的需求。而它的每一次变化,不正是这种需求变化的直接反映?所以,当这些自1950 年代至今设计的70多件大衣被按照时间轴排列时,时装变迁的脉络便自然浮现。
来自米兰Migliore+Servetto ArchitettiAssociati 建筑事务所的设计师为这场以时间为脉络的展览精心设计了中国美术馆内850 平方米的空间。主要展厅被划分作5 个部分,从50 年代开始,基本上每10 年一个展厅,正好与近代时装史的断代吻合。时装教科书都会这样写道:每一个时代的服装,有着它特殊的轮廓。比如50 年代因为战后复苏,人们重新开始追求女性美,时装因此变得凹凸有致;而60 年代的人口结构年轻化,导致时装稍显幼稚;70 年代嬉皮士横行,所以衣服多紧身、修长而且乱搭一气;80 年代则是其著名的硕大宽肩……如果这些知识原本都来自书本,那么,这次展览就是一个亲眼证实的机会。
黑白色调的帷幔引领参观者进入到不同年代的展览区域,除了陈列的大衣实物以外,还有大量的照片、草图和影像资料。照片上那些穿着MaxMara 的女性穿着粉红、粉绿和奶油色的大衣在城市中悠闲信步,背景是巴罗克式的雕塑和建筑,即便以今天的眼光看,依然是时髦优雅的。这足以引起女人的情感共鸣。原来大衣并不是传统印象中沉重、单纯的裹身御寒之物。它应是女性对外的第一眼诱惑,第二层肉体。当然,这有赖于精准的剪裁、板型和让人联想起女人肌肤的最高级羊绒,这在展览最后的互动部分可以亲自触摸感受。
如果你对时装摄影感兴趣,展览也能够一并满足你的愿望。在90 年代,MaxMara 与一些最著名的时装摄影师展开了合作,Sarah Moon、PeterLindbergh、Richard Avedon 优秀时装广告,堪比生动的时装大片。对于时装系的学生来说,这场展览无疑是一场生动难得的实物教学。而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至少,在猎奇式的走马观花之后,走出展厅,拐一个弯,便能接受美术馆中另外一场关于现代艺术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