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中国赴欧采购显大国智慧 130亿沾"订单外交"色彩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聊天交友&心情咖啡专稿:中国赴欧采购显大国智慧 130亿沾"订单外交"色彩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0个回复

[话题讨论]专稿:中国赴欧采购显大国智慧 130亿沾"订单外交"色彩

楼层直达
pylwudi

ZxID:3503139

等级: 上尉
ghg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3-02 0
专稿:中国赴欧采购显大国智慧 130亿沾"订单外交"色彩
备受瞩目的中国赴欧采购团昨天进入最后一站英国,签下了二十亿美元的合同。这次采购中国企业家在德国、瑞士、西班牙和英国一共签下约一百三十亿美元的协议,为这次“采购之旅”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谈及欧洲四国行的体会,陈德铭表示,“承诺之旅”表明中国政府说到做到,赴欧洲采购以实际行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与大家共度时艰。在陈德铭看来,更重要的是中国贸易投资团“撒下了许多合作的种子”,将在更长时间内开花结果。综合多方面的评论看,这此赴欧采购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用实际行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这次赴欧采购的一个重要国际背景是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抬头。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时候,中国这样做,不仅意在提振市场信心,而且也是在用实际行动向贸易保护主义宣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牛军表示:“贸易保护主义是中国领导人非常关心的问题”,他说,尽量避免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摩擦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外事活动一个重要方面。中国此次派出赴欧采购团有这方面的考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所副所长丁一凡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经济衰退引起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产品过剩,而投资和消费严重缺乏。此时,各国企业都希望有人愿意购买自己的产品。然而,在金融危机面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债务和出口萎缩的危机。他说,中国企业带来的巨额订单不仅是向世界伸出手,也是在强调各国应防止贸易保护主义回潮。“经济危机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贸易保护主义回潮,而这样的情况非常危险。中国此时签订这么大数额的订单,释放出的善意或许有助于各国放下贸易保护的壁垒。”

    二、平衡中欧贸易逆差 化解贸易摩擦

    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08年,中国对欧盟贸易总值4255.8亿美元,占全年外贸总额的16.6%,同比增长19.5%。欧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重要的技术进口来源地,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但是,中欧贸易并不平衡,欧盟对中国存在着较大的贸易逆差。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双边贸易总额为2540亿欧元,欧盟从中国进口为1910亿欧元;出口630亿欧元,逆差达到1280亿欧元。在此次采购团的目的地4国中,中国几乎都是他们排名前三位的逆差来源地。在经济环境趋紧的形势下,中国采购团赴欧,不仅有利于缩减中欧贸易逆差平衡双边贸易,而且也将有利于中欧双方深化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三、侧重“核心技术”助中国产业升级

    与以往中国海外采购不同的是,这次中国赴欧采购侧重点明显转向了“技术与服务”而且更加重视“核心技术”。虽然此次采购团仍以机电产业为主,但大单大都集中在了航空和电信行业。协议清单显示,欧洲宇航防务集团(EADS)与Avicopter签署了建立合资企业的协议,在中国哈尔滨创建A-350高科技“零部件”生产中心;芬兰和德国合资的电信设备制造商诺基亚-西门子公司赢得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价值高达8.8亿欧元(合11亿美元)的3G建网合同。德国是这次赴欧采购的重头戏,中国采购团在德国签下了36份总金额高达100多亿美元的采购大单。德国几家主要汽车制造商如奥迪、宝马、戴姆勒和大众都因此受益。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同意向中国出售部分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核心技术。中国采购欧盟的设备,对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欧洲有很多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中国进口大量的技术和设备,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这次赴欧采购不仅有利于淘汰中国落后产能,而且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

    四、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合作实现共赢

    在温家宝总理以及商务部发言人近期的表态能看出,对于此次赴欧采购的目的,是在全球经济受到冲击的特殊背景下,增强市场信心以共同应对当前经济挑战。中国想借赴欧采购推动双方相互开放市场,深化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来促进全球经济的复苏,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欧洲经济的发展。

    在赴欧采购团背后体现的是,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积极参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这其中,既有中国领导人面对危机时,希望各国团结协作的坚定信心;也有中国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是对世界最大贡献的明智之举。

    五、经济与外交互动收获更长远利益

    虽然“订单外交”在中国并不是个很常用的词语,但是在世界经济未见半点起色、大规模跨国采购一时近乎绝迹的情况下,中国赴欧采购难免不带点“订单外交”的色彩。《金融时报》评论说,中国经常试图以高调的海外商品采购作为一种解决政治敌对的外交战术,尤其是与美国打交道时更是如此。



    几乎在中国赴欧采购的同时,彭博社报道称中国计划取消2005年与欧洲空客公司签下的采购150架飞机的合同,虽然中国会向制造商作出赔偿但空客为此至少要损失100亿美元。虽然中国赴欧采购是纯商业行为,但是如果这两起事件与中法关系交恶联系起来,非常耐人寻味。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