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温度高,湿度大,使细菌生殖繁衍的最佳时节,因此此时也是细菌性食物中毒及急性腹泻发生的高发季节。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这是由于气温高,适合于微生物生长繁殖;
另一方面人体肠道的防御机能下降,易感性增强。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高,病死率低,其中毒食物多为动物性食品。病人中毒后多出现呕吐、腹泻,造成大量失水,应根据一般急救原则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对重症病人可以给予适当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另外应纠正休克及其他对症治疗。
分类:感染型:如沙门氏菌属、变形杆菌属食物中毒。
毒素型:体外毒素型和体内毒素型两种。
混和型:以上两种情况并存。
预防:
1.避免生熟交叉污染。
2.避免食品贮存不当。
3.避免食品未烧熟煮透。
4.避免餐饮从业人员带菌污染。
5.避免熟食受致病菌污染。
6.避免过久存放食物。
7.避免食用清洗消毒不彻底的食物。
二、霉菌性食物中毒霉菌在谷物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摄入含有这种毒素物质发生的中毒症称为霉菌毒素中毒症。常见的种类有麦角中毒、赤霉病麦和霉玉米中毒、霉变甘蔗中毒等。
特点:中毒的发生主要通过被霉菌污染的食物;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食品和粮食用一般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将其破坏去除;没有污染性免疫,霉菌毒素一般都是小分子化合物,机体对霉菌毒素不产生抗体;霉菌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三、真菌类食物中毒(毒蕈中毒)
野生菌味道鲜美,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经常食用菌类,对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有很多帮助。而吃菌却潜藏着中毒的危险。
毒蕈是指食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毒蘑菇的种类多且分布广泛,已经有记载的约200余种,而我国已发现有190余种毒蘑菇 。蘑菇种类繁多,有毒与无毒蘑菇不易鉴别,人们缺乏识别有毒与无毒蘑菇的经验,将毒蘑菇误为无毒蘑菇食用,特别是儿童更易误采毒蘑菇食用。
症状 1、肠胃型:表现为剧烈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
2、神经型:多汗、流涎、流泪、脉搏缓慢、瞳孔缩小等,严重者可见呼吸抑制甚至昏迷死亡。
3、精神型:头晕、精神错乱、昏睡,严重者多有幻觉谵妄表现。
4、溶血型:血红蛋白尿、黄疸、贫血等,甚至出现无尿或少尿等肾衰表现。
5、肝病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虽自行缓解或消失,但于1-2天后再表现为黄疸、出血,烦躁不安或淡漠嗜睡,甚至惊厥、昏迷。
治疗 1. 立即呼叫救护车。在等待期间,让中毒者饮用“糖盐水”,以防止脱水和休克的发生。
2. 对已发生昏迷的中毒者不要强行灌水,防止窒息。另外为中毒者加盖毛毯保温。
3. 清除毒物:按压舌根催吐;用0.0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浓茶水反复洗胃;用活性炭1-2g/kg体重或硫酸镁30g,促进排泻。
4. 积极输液、利尿,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5. 解毒治疗,常用二巯基丁二酸钠、二巯基丙磺酸钠。
6. 对症治疗,对有精神症状或有惊厥者予以镇静或镇惊药物。
7. 对出现类植物日光性皮炎的患者,口服抗过敏药物(扑尔敏、苯海拉明、维生素C)或将氢化可的松加入5%-10%葡萄糖液 中静脉点滴进行治疗。
辨别:
1、 毒蘑多色泽美丽;无毒蘑多呈白色或茶褐色。
2、 菌盖有肉瘤,菌柄有菌环和菌托;无毒蘑没有。
3、 毒蘑多生长在肮脏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地方;无毒蘑则生长于较干净的地方。
4、 毒蘑采集后易变色;无毒蘑则不易变色。
5、 毒蘑大多柔软多汁;无毒蘑则较致密脆弱。
6、 毒蘑汁液浑浊似牛奶;无毒蘑汁液则清澄如水。
7、 毒蘑味道多辛酸苦辣;无毒蘑味道很鲜美。
8、 毒蘑煮制时加入牛奶后会马上凝固;无毒蘑就不会。
9、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涂擦,若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
10、在煮野蘑菇时,放几根灯芯草,若后者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有毒,变黄则无毒。
11、在煮野蘑菇时,放少许大蒜或大米,若后者变色有毒,没变色则无毒。
12、毒蘑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