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美军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与海军在黄海军演
全球战力最强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华盛顿号28日将驶入黄海,参与美韩联合军演。这项既定的美韩军演行动,对朝鲜半岛战云再起的紧张对峙局面增添复杂形势;北京的军事战略专家则担心,美国的用意并非在调和韩朝的争端,真正目的恐怕是对崛起大陆的战略遏制。
美军“海上霸主”是不是真像美国人所说的那样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呢?我们来结合案例仔细分析:
一、目标大、兵力多,难以隐蔽
美国航母战斗群一般由1艘航母、2艘巡洋舰、1个驱逐舰中队、1艘-2艘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和1艘-2艘后勤舰等共约十数艘大型水面舰艇和潜艇组成,水中和空中的兵力展开在纵横几十至数百海里的海域,周围形成的各种电磁和水声物理场强,难以隐蔽行动,极易被雷达、声纳、卫星等探测器所发现,这就给对手的进攻创造了机会。
二、防空网络存在漏洞,易遭攻击
美国军人一向以为自己航母编队的防空可谓是固若金汤、无懈可击,可事实却让他们目瞪口呆。2000年10月17日,当“小鹰”号航母在日本海举行军事演习,整个航母战斗群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所有的防空和预警雷达全部开启进入实战时,两架俄罗斯战斗机居然避开了“小鹰”号航母战斗群雷达的层层设防,突然从“小鹰”号上空超低空飞过。11月7日,“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在日本海参加美日联合演习的第一天,又有两架俄罗斯IL-38型侦察机避开航母雷达的侦测,再度成功地从航母上空掠过。俄罗斯战斗机两次成功突破美海军“小鹰”号航母防线的行动,打破了美国人自诩其航母战斗群防卫“滴水不进”的神话。
三、舱面设备易受损,自身事故隐患多
航母上载有大量的武器弹药、航空燃油以及大量的舰船用油。从某种意义上说,航母就是一座海上弹药库加油库,一不小心或者发生意外事故引起火灾或内部爆炸,就会造成重大损失。1981年5月,美海军“尼米兹”号核动力航母上的1架EA-6B型电子战飞机降落时冲入甲板的机群,造成4架飞机报废,15架飞机受损,59人伤亡,由此引起的大火持续了70分钟,造成数亿美元的损失。与此同时,飞行甲板上的弹射器、阻拦装置和上层建筑等与飞行有关的关键设施很容易受损,一旦这些关键设施受到火力的攻击,舰载机就无法使用,航母将丧失其进攻能力。
四、作战消耗快,后勤补给依赖大
航母作战编队是海上的庞然大物,油料和弹药补给以及其他物资的消耗量非常大。因此需要经常进行补给。常规动力的航母及舰载机每日燃油消耗量分别为480吨和700吨,战斗群中的其他舰艇的油弹日平均消耗量也达100余吨,大约三五天就须进行一次海上补给。美国的核动力航母在无补给条件下只能持续12天的作战行动,而常规动力航母只能连续7天的作战行动。
五、防御超低空、超音速反舰导弹能力弱
虽然美国现代航母编队装备有先进的反导系统,但对一些针对性设计的反舰导弹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俄罗斯的X-15C超高速空对舰导弹,最大射程150公里,飞行速度5倍马赫,美国现有的防空反导系统几乎无法防御。美国航母编队装备的先进反导系统,虽对来自一方或两方来袭的导弹防御能力很强,但对来自不同方向、多个攻击目标的防卫能力却十分有限。如果利用空中、水面、水下同时向航母发起攻击,那么航母就有可能遭到灭顶之灾。
六、缺乏对付水雷的有效措施
水雷尽管价格低廉、结构简单,但它具有易布难扫、隐蔽性强、破坏威力大、威胁时间长等优点。特别是现代水雷已逐渐走上智能化的道路,已采用了水雷与鱼雷、导弹合为一体的技术,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自身的使用价值和范围。美国航母编队舰只数量多,如在其活动海域布设众多水雷,将会对其构成较大威胁。
七、对潜攻击能力相对较弱
美国标准航母战斗群除了担负防空作战任务的4艘-6艘导弹巡洋舰外,主要负责反潜作战的只有8艘-12艘驱逐舰。通常情况下,l艘水面战舰仅能负责30度-50度扇面、纵深约10海里的防御。因此,编制内的反潜舰艇仅能组成一道防御线,兵力显然不够。虽然航母上配有强大的反潜机,且声纳、磁性和红外等探测设施性能十分先进,但由于受水文条件、海况变化及潜艇大量降低噪声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反潜并非易事。如俄制的“基洛”级常规潜艇由于采取了先进的降噪技术,使目前反潜舰上装备的普通声纳根本探测不到其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