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才开个头,四年级的小斌就挨了父亲一顿骂,在农村人眼里,新年里骂人不吉利,但小斌的父亲实在气极了,因为就在年初三晚上,小斌拿着压岁钱去跟小伙伴赌钱,一下子输掉180元!
小斌家住湖州八里店镇一个小村里,今年过年亲戚朋友给了红包,总共有360元,乡下人送红包,相互之间不像城里人那么大手笔,一个红包几十元,主要是讨个吉利。小斌家不是很富裕,360元在小斌眼里是一笔巨款,父亲说:“你长大了,红包先在你手里放几天,上学后上交!”想不到红包放在小斌手里还不到24个小时,就被他输掉一半。
记者了解到,在小斌村里,小孩的红包大部分被父母收走,多的上千,少则几百,有些是父母拿去包了红包送给亲戚孩子,有的父母帮孩子把钱存起来。也有一些小鬼头开始向父母争取“红包所有权”,思想比较开明的父母就同意把红包交给孩子自己打理。
跟小斌一样,五年级的小蔡同样拿到了500多元红包的所有权。手里第一次有了这么多钱,小蔡一下子感觉自己像大款了,先在年初二请一些好朋友在一个小饭馆吃了一顿,花掉八十多,然后大家又一起去了游戏厅,又玩掉六十多。看着红包一下子少了三分之一,小蔡有点慌了,如果父母要查看红包,一下子少了这么多,该如何交待!后来小蔡想了一个办法,年初四父母查账时,他向小伙伴借了150元,躲过一劫。
记者调查发现,春节假期里,孩子们手里的压岁钱多了起来,而对于多数家长来说,孩子手里突然有了那么多钱,如何处理好这笔钱,是摆在孩子面前的一道难题。特别是农村孩子,缺乏理财意识,大部分把红包输掉、玩掉、吃掉,仅有少数孩子会把钱存到银行里。
小斌村上有一个六年级的孩子,从他二年级开始,父亲就把压岁钱交给他自己保管,每年学费、学习用品都是他自己对付,父亲从来不操心。孩子的父亲有一个观念:家长将压岁钱全数收归并全权代管,看似简单安全,实则弄巧成拙,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不被信任的感觉而带来逆反心理,还在无形中打击了他们理财的积极性。
刚开始这位父亲将部分压岁钱交给他自己打理,同时引导其制定简单的开销计划,建立消费小账本,鼓励其根据自己的需求添置学习用品、购买课外读物,或者和孩子商量用压岁钱交学费书费,让他从中受到鼓舞。“我告诉他,利用压岁钱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购买节日礼物或生日礼物,花钱多少无所谓,主要是培养他的孝心。”
这个孩子还有一个可取之处,村里孤寡老人,每逢过年总显得特别冷清,他就组织同学一起去看望,买东西的钱全部由他攒起来的红包里出,还帮着老人烧饭洗衣服。父亲说,他非常支持孩子的这种行为,“钱要花在刀刃上,帮助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