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清明》以中华民俗节气命名,相信很多观众看罢以后,脑海中会不由自主不由的浮现出另一著名电影的片名《恋恋三季》,当然这是题外话,本片着重展示了杭州茶文化特色,并以此为背景,讲述抗日战争初期的爱与怕、错失。
透过本片的叙事模式,我们可以大致看到编剧试图构建的情感机制,一个不以强度情节来叙述的“反战”题材,这样的审美情趣的倾向将一个日本侵华背景下杭州城的故事幻化为情感温润的诗意空间,当然,这这样诗意下所揭示出来的战争的狰狞,显得残酷更有力量,在构思这样题材的初始阶段,这个故事的走向与思路是相当饱满,并且充满值得关注的亮点,但是编导分明又不愿意去讨好当前的院线观众,我行我素的创作态度极为明确。
作为第五代导演,肖风导演的个人艺术风格颇为独立,选材上有意回避时下热潮,既不向商业片靠拢,也不向探索片迈进,而是保持相对平和的创作心态,为观众的心灵准备盛宴。肖风多年来的创作风格虽有所创新与突破,但依然保持了第五代导演上世界80、90年代震惊时节影坛的影像语言和叙事风格:沉稳、厚重,影像饱满充满原始质朴气息。这部《岁岁清明》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的电影年代,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和民间叙事创作的年代。
《岁岁清明》以中华民俗节气命名,演绎了风雨飘摇之际南中国的一出悲歌。这个片名太直接,无法不让人联想。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在去年那叫好不叫座的《我们天上见》被人揶揄为“清明档电影”之后,这部显然更有资格排进子虚乌有的这个所谓“清明档”的电影,似乎依然难以逃脱他那宿命般的悲剧命运,一如这部电影故事中的那些人一样。这部电影的主创如同这部夹杂在各色大片中的电影本身一样低调。
作为第五代导演,肖风导演的个人艺术风格颇为独立,选材上有意回避时下热潮,既不向商业片靠拢,也不向探索片迈进,而是保持相对平和的创作心态,为观众的心灵准备盛宴。肖风多年来的创作风格虽有所创新与突破,但依然保持了第五代导演上世界80、90年代震惊时节影坛的影像语言和叙事风格:沉稳、厚重,影像饱满充满原始质朴气息。这部《岁岁清明》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的电影年代,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和民间叙事创作的年代。
电影票房之难以强求,这也是小成本电影的普遍遭遇。多多少少又容易与几年前霍建起导演的一部《那山、那人、那狗》做比较,在日本引起了巨大反响,8万美元引进赚得了数十倍的票房佳绩。细想之下,《岁岁清明》与《那山、那人、那狗》拥有相似的特性,缓慢的节奏、简单的故事、都在展现一种人与自然的融合之道……而相比之下,《岁岁清明》所处的大环境要更加好一些,《那山、那人、那狗》在国内只卖出一个拷贝,《岁岁清明》在很多院线都有放映。也许再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岁岁清明》会得到更公正的评价。《岁岁清明》在等待他的观众,编导以淡然之心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