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说真话 我一直都不腼腆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聊天交友&心情咖啡马化腾:说真话 我一直都不腼腆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2个回复

[结婚喜酒]马化腾:说真话 我一直都不腼腆

楼层直达
Steve Austin

ZxID:3650835

等级: 元帅
爱情是我的执著,等待是我的宿命......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6-25 0
  某种程度上,马化腾对产品细节与用户体验的偏执与狂热可与乔布斯相媲美,但“小马哥”不善于面对外界,更谈不上像“乔老爷”那样,以鲜明不羁的形象、滔滔不绝的营销语言引领公众。
  6月4日黄昏时分。站在深圳腾讯大厦37层布满企鹅形象的大厅里,这位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摆出各种姿势,顺从地接受摄影师摆布。看他言谈自如的状态,几位腾讯的员工也未免诧异。就在几个小时前,马的下属们还希望我们不要拍照时间过长,因为,小马哥会非常不适应,甚至“腼腆到会脸红”。他们还举例称:前一阵,为了录一段长度不过两分钟的与开放有关的视频,前后居然折腾了半个多小时—马化腾一切的自信似乎都会被镜头摧毁。
  不过,今天的小马哥看上去不只是找到了“感觉”,简直是为腾讯声称要做的“开放”开始“脱胎换骨”了。连周鸿也半认真半“酸溜溜”地评价:“腾讯开放很好啊,马化腾很厉害,角色转变很快。”
  就在采访之前三天,3Q大战的另一主角奇虎360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互联网开放大会”,好像针对腾讯即将上线的Q+平台般抢先发布了新版安全桌面和“360度开放计划”。
  “我没什么变化,说真话,我一直都不腼腆。”拍摄间隙,马化腾如此回应我们关于他“如何做到脱胎换骨”的问题。
  但腾讯的脱胎换骨并不是个“伪命题”。
boy118114

ZxID:15180295

等级: 列兵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1-06-25 0
寂寞色女找猛男  +色女Q  1987976068
丨|丨

ZxID:13626842

等级: 一代君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1-06-25 0
哦。伤不起- -||
九色鹿

ZxID:505

等级: 上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1-06-25 0
情总= =
彼岸花落灬

ZxID:12245451

等级: 大将
配偶: 丿MOON
IF YA SMEEL WHAT THE HUALUO IS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6-25 0
太多了
  柠檬酸"

ZxID:10861050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6-25 0
长。。。
chi′s

ZxID:13874949

等级: 元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6-25 0
太长了吧

_熙熙攘攘゜

ZxID:123

等级: 大元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6-25 0
太多了
史珍香。

ZxID:9311716

等级: 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6-25 0
小马哥果然猥琐。
   淡莣″

ZxID:1000472

等级: 中尉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6-25 0
    麻花疼。
Steve Austin

ZxID:3650835

等级: 元帅
爱情是我的执著,等待是我的宿命......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6-25 0
三大开放平台中,Q+算得上腾讯的“概念产品”。

  马化腾强调,“360也在做桌面体验产品,但Q+是不一样的。360的全屏幕的客户端主要是导航和推荐,我们的体验不是这样的。”第一,要有导航和推荐功能,第二,要有账号体制和消息体制(周鸿也表达过类似的产品设想)。无独有偶,他们都用苹果举例,App Store的推送消息实际具备了社交功能。

  Q+的独特性在于,马化腾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将社交功能和关系链直接接入用户的桌面。但Q+又和SNS开放平台不同,用户的行为曝光必须被严格控制,甚至不能被曝光给一维以上的好友关系。腾讯内部对Q+这一基于客户端的开放平台并不陌生,此前的“蜂鸟版”QQ就是Q+的雏形。

  在此基础之上,Q+希望将一些中小开发者难以实现的技术能力模块化,供开发者随意调用。马化腾举例,如果开发者做一个企业内的应用,可以直接调用视频模块、大型文件传输模块,而不必专门为此进行大笔投入。

  CTO熊明华说,这些很“重”的功能,只有大平台才有变现能力;类似应用对开发者来说既实现困难,又没有太好的盈利模式。不过Q+到目前还处于框架搭建阶段,预计在7月推出第一个版本,熊明华和即时通讯业务负责人殷宇都表示,一些细则还在考察中。

  显然,马化腾希望Q+能成为腾讯体现创新的标杆。去年,腾讯在网页端尝试推出WebQQ2.0,有评价称:“这不就是操作系统吗?”他说,Q+其实是一个社交操作系统,由腾讯提供云服务平台,开发商就像在Windows系统上那样开放应用,同时可以和腾讯自身的消息体制互通。“全世界都没有这么做(的公司),难度很大,我们希望可以创造一种新模式,几年之内盈利都不是Q+的考核指标。”




在腾讯的开放平台上,如何处理开发者应用与自有产品的关系,略显敏感

  

  平台攻略:裁判员与运动员共活?

  开发者既要面对“企鹅凶猛的冲击波”,还要小心翼翼不触犯腾讯的“高压线”,他们为什么还要选择腾讯?

  不过,自从今年各大开放平台相继亮相,腾讯与开发者之间就陷入一种微妙的制衡。

  腾讯一边宣布大尺度开放(尤其是客户端开放),一面步伐缓慢;开发者一边渴求海量用户,一方面忌惮腾讯在开放中逐渐封闭,扼住自己的脖子。类似情况无论在Facebook还是国内其它开放平台都出现过,开发者都在暗自讨论,腾讯是否真正的开放?

  这种担心似乎已有先例—五分钟的开心农场被腾讯以500万元的价格买断,成为“企鹅凶猛”的佐证。

  开心农场是QQ空间上第一款游戏。当时,腾讯准备从农场和牧场下手,他们选择的合作伙伴是曾在开心、人人等平台反响火爆的“开心农场”。但在QQ空间与其正式对接还不到5分钟时,开心农场的服务器就被千万量级的用户击垮了。如今,这款被更名为QQ农场的游戏,与最初接入的版本相比,只能算是创意和形象相同,几乎所有代码、架构都按照腾讯的标准重写了。吴宵光说,经过农场这款火爆游戏的磨练,腾讯基本上把相关能力整合就绪了。

  马化腾也解释,五分钟是特例,当时产品的原型还不能直接接入腾讯平台,对他们来说按比例分成很可能不如买断划算。另外,当时QQ空间开放还处于尝试阶段,用户数据都是直接“捅”到平台底层的,这关乎整个腾讯平台的安全。—而对五分钟而言,外界认为颇有“被迫”的成分。

  而去年在QQ空间上线的社交游戏“摩天大楼”,要比“开心农场”幸运得多。游戏开发者恺英网络公司CEO王悦回忆,当时QQ空间的模块和第三方插件还不像现在这样完善,很多由双方共同磨合。他评价:“由于腾讯自身有海量用户,技术人员很有经验。”

  但这依旧是一次“好事多磨”的合作,游戏对全部用户开放历经半年。不知道王悦有没有在这半年抱怨过腾讯“苛刻又难缠”?但结果让他惊喜,上线半年摩天大楼用户数量增长600倍,注册用户突破1亿。如今,恺英网络已获第二轮融资。

  目前QQ空间有一套模块化的接入指引和资料提供给开发者,应用可以直接按照该标准接入。马化腾说,“我们做出来虽然慢一点,但一步一个脚印,非常有效。有的开发者一下赚了很多钱,业界没人敢说比腾讯帮开发者赚钱更多。”不仅SNS平台,Q+和微博也在酝酿类似的标准。

  腾讯将开发者与自己的分成从9:1调整到7:3,这属目前较高的游戏分成。其它开放平台中,新浪微博收入“全归开发者”促销进行中,不过开发者需自行解决服务器等一切相关问题;360此前分成比例也是7:3,周鸿正推动开发者分成比例上升至5:5。国外苹果App Store分成比例是7:3。相比之下,腾讯对开发者的投入更多。

  其实,开发者的诉求也分为两类,一类如恺英网络公司CEO王悦,更看重在腾讯开放平台上的发展前景,另一类则关注机会均等,看重应用能自由接入,再到平台上自由竞争。

  腾讯更倾向于前者。马化腾说,“(应用)必须性能要好、好玩,用户也愿意付费,开发商才能分到钱。腾讯更看重结果,能不能让开发商可持续发展才是最关键的。”先行推出开放平台的阿里巴巴、百度、新浪微博和360则更侧重于后者。

  不过,无论开发者处于何种考虑,他们都关心一件事:腾讯是否坚持开放策略?以及,腾讯会不会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

  “不可能!”马化腾回应,“矛盾的根本并不是做运动员还是裁判,在门槛很低时家家都能做,但最终还是独特的内容和服务会存活。”他用网游举例,不是腾讯想做什么就能做,一个大型游戏研发周期需要三至五年就是很大的门槛,等腾讯做出来什么都发生了。在腾讯的游戏*****业务中,类似的情况并没出现,目前中国网吧排名前四的游戏都由腾讯*****,其中只有一款赛车游戏是自有产品。“同样,社交平台里面很多应用我们也做不了,只有合作伙伴才具备能力。”至于腾讯是否会在开放平台上倾斜自有产品,马化腾觉得根本不是问题,“旁边做个腾讯专区,需要的用户直接去找就行。”

  但在三大开放平台上,对自有产品的策略略有不同。熊明华说,Q+的自研队伍更侧重模块开发,这些应用开发者没有动力去做;SNS开放平台会做两类产品,一类是用于研究平台用户需求,探索开放的应用,比如之前的农场;另一类是战略级应用,吴宵光说,“比如相册,你可以说它是平台,也可以说它是应用。这些应用对平台长期竞争力有核心价值,很有可能自己研发,而且最终类似的应用在平台上会免费化。”微博开放平台对自有产品的态度是向外倾斜,邢宏宇说,“只做那些用户确实有需求但又没有的应用,为了保证开发者的信心,将腾讯其它产品线接入微博开放平台的步骤放缓。”

如果你是一位即将登上腾讯开放平台的开发者,请注意腾讯的禁忌,千万不能破坏用户体验。虽然马化腾轻描淡写,“我们自己也有产品体验不够好。”但在具体执行上,那些认同“小马哥”产品理念到骨髓的腾讯员工则要严格得多。

  即便在直面新浪竞争、急需快速扩充市场份额的腾讯微博平台,这也是“高压线”。上线的几百款应用和数万款申请,巨大的数字差异就说明问题,大量应用正在为“用户体验”做调整。

  由于微博尚属新生事物,无现成标准。相关负责人正在努力将用户体验的标准细化,他们正在向在开发者群里征集标准。该负责人说,平台就是一个社区,社区的法规需要大家共同建立,他们征集了很多条标准,一两个月后细则就会出台。应用的权限会按照此标准进行提升或降级。

  目前有关用户体验的“底线”已有三条:第一,应用不能未经用户允许时,强制用户关注相关微博;第二,应用不能未经用户允许,在用户微博上发消息;第三,应用不能进行其它被认定的破坏用户体验的行为。

  其实,腾讯一直在以惊人的反应速度维护用户体验。中国互联网有一些容易破坏用户体验的“惯性”,比如著名的“星期五原则”(在下班后或公众假日更改程序让竞争对手难以快速反应,以达到扩张或竞争目的)。两个月前,一位开发者在星期五晚上十一点半更改程序,强制用户关注他的两个微博,并在用户微博中发消息推荐其应用。不到一个小时,微博的用户就增加了2000多名。微博后台人员在半小时内发现了数据异常,该负责人在12点得知这一情况,又在半小时后联系到了开发者。

  据说,开发者当时非常震惊。腾讯对此类事件的处理也非常严格,立即对此应用降权进入测试阶段,等开发者修改应用确认完毕后,再恢复使用。同时在后台恢复数据,取消一个多小时内被强制关注的用户。

  目前在腾讯微博开放平台,大部分未能被发布的应用都是因为类似理由,或是针对粉丝进行病毒式营销的程序。或许新浪开放平台一开始并没遇到类似情况,但当许多所谓“微博营销”赚到钱,类似应用就比比皆是。该负责人说,我们希望应用能真的为用户提供价值,而不仅是到这里谋利。

  可以说,腾讯已经交足了学费。网络诈骗、僵尸粉,早年都曾出现在客户端上,现在则被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邢宏宇说,有一些经验可以借鉴,只需要根据实际运营情况调整参数。腾讯微博有一条不为人知的规定,就是用户每天新增关注人数上限为200名,因为“一个真实的社会关系中,一个人也就认识几百人,熟人可能不过几十人。”

  当然,普通用户不会对此有所感觉,它针对的是“僵尸粉”运营。



对于腾讯的诸多高管而言,之前的分歧,如今被“3Q大战”扫平(图为CTO熊明华)

  后3Q时代:谁是开放的卫戍者?

  要求一万多名价值观高度统一的腾讯员工像马化腾那样迅速转变观念,并非易事。更何况,马化腾并非强势之人

  “能力是被活活撑大的。”马化腾说。“开放平台早就有,SP时代的移动梦网就是,只不过那时不叫开放,叫合作。”后来腾讯开始做SNS,他对开放理解更深,“开放不是你愿不愿意这么做,而是商业逻辑、商业模式和产业链的形态的要求,必须这么做。”

  然而,即便是在马化腾意识到这一切之后,腾讯还是陷入公众形象的“冰冻期”,轰轰烈烈的3Q大战也没能幸免。他有时觉得自己被“误读”,因为腾讯早就在为开放做准备。但他很清楚,开放绝对不是灵丹妙药。这一体会不仅来自早期的开放尝试,还纵贯整个腾讯的发展经历。比较中国互联网其它开放平台,好几位员工略带骄傲地说:它们正面临和即将面临的问题,腾讯多年前就遇到过了。

  腾讯的开放尝试沿袭了惯有的风格,低调务实。每进入一个新领域,都是先从边角开始悄悄试探,耐心积蓄力量,从不与强大的竞争对手发生正面接触,直到对手出现失误,它就迅速抢占地盘,慢慢拿走主动权;即便取得优势,也要避免与对手直接交火,而是反复扎紧自己的篱笆,确保安全和利益最大化。

  3Q之后,腾讯邀请互联网资深人士搞了十场的“诊断腾讯”,此前极少露面的高管悉数到场。或许他们希望“外脑”能提供灵丹妙药,可惜关于开放的细则和做法,他们得到的信息最少。

  其中杭州的一场,一位员工倾吐着3Q连同开放带来的委屈:“都批评腾讯不开放?你说这么大的公司应该怎么开放?从哪入手?不是腾讯不想开放,实在是公司太大、太复杂。”

  腾讯要面临一些尚无人解决的新问题:无论Facebook、Twitter还是新浪微博、阿里巴巴,开放都是平台建立一开始就采取的策略。现在的腾讯拥有6.47亿注册用户,一旦开放,自身平台和第三方开发商能否应对庞大用户的冲击?

  周鸿评价马化腾“角色转变很快”时后半句是,“腾讯那么大的公司,整体转变观念需要时间,大船掉头也需要时间,没有包袱就是360的优势。”

  “如果我一开始就说要把即时通讯关系链转化至SNS社区,用户肯定跳起来,你凭什么把我的资料开放出去?必须等用户接受Qzone和朋友这样的SNS社区时,才能谈开放的下一步。”马化腾解释,前几年,腾讯一直专注于搭建这个平台,因为“不跑数据根本不知道会出现什么问题。”

  刚推出QQ空间时,腾讯也面临过超大数据流量的挑战。由于第三方应用一开始就接入到Q币的支付体系,随之而来的还有安全、支付等问题。中国互联网支付链条背后有一条同样繁盛的“黑产业链”,“我不管不顾地开放出去,最高兴的是他们,如果出现大量Q币丢失,会严重伤害腾讯的用户体验。”

  马化腾表示,关于3Q大战最大的反思是,外界感觉腾讯体量很大,但自己还认为是家小公司。“腾讯没有对产业和其它的中小企业开发者做贡献,怎么说都是难辞其咎。”

但如果你在3Q大战之后的半年,深度观察腾讯的开放可能会略感失望,在内部,腾讯并没像大象转身那样,稍微挪动就会出现很大的震撼。就如人的性格很难改变一样,腾讯的内部再造依旧低调而沉稳。先是由各个BU自发调整,再由管理层作出指导性的调整。开放本就是马化腾一直推动的事情,到目前两个明显的变化是,对开放重点部门保证资源尤其是人力配备,微博被独立出来成立事业部;另外就是开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以前则是“做多少算多少”,没有紧迫性。

  三大开放平台之外,腾讯将设置独立的组织架构或是委员会,专门负责各平台之间的沟通、经验的分享以及安全问题。目前,他们正在着力解决内部跨部门的沟通问题,同时在筹备一个模块式的机制评测应用。如果顺利,开发者将实现真正的“一点接入”,只要按照既定的模块就可以自由在腾讯各平台上运营。

  对马化腾来说,这不是复杂的需要不断平衡利益的过程,只不过是件繁琐的事情。平台之间讨论的不是如何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而是如何对接等技术实操问题。

  而马化腾提供的解决方案似乎只是“思想工作”。他反思之前腾讯经常强调“快速迭代”,对公司责任感强调过少,以后管理层的责任感要一层一层向下传递。他承认,公司有很多不同声音,甚至高管之间也有分歧,有的觉得开放应全盘开放,什么都扔出去;有的认为某些产品要留下自己慢慢做,为什么分享出去呢?他说,但3Q之后大家想通了,这些业务要开放给开发者,仿佛他马化腾说几句,业务部门就能全然放弃既得利益,统一声音似的。

  腾讯是个令人费解的内外两重世界,就像一堵围墙,墙内的人对腾讯忠心耿耿觉得公司简单欢快如大学校园,墙外的人觉得企鹅彪悍且来势汹汹。

  腾讯员工对此习以为常,他们似乎天生就认为公司政治等“大公司病”不应该出现在腾讯。在中国互联网界,腾讯管理团队的稳定堪称奇观,12年五位创始人还有四位,其他空降高官尚无离职。唯一离开的曾李青潇洒地去做天使投资人,至今仍以终身名誉顾问的头衔位列腾讯网站的高管名单中。

  几位创始人大学时期就是关系融洽的校友,十几年后他们仍保持着兄弟般的情谊。按流行的说法,他们都是“宅男”,工作之余为数不多的社交娱乐是带着家人一起聚会。

  腾讯的内部氛围就来自高管融洽关系的传递。当然,这种情谊的维护和马化腾有关。许多人评价,马化腾几乎从不强势地批评他人,遇到困难时相关负责人往往第一时间得到他的安慰。

  之前,为了保证产品的“快速迭代”,腾讯公司架构极为扁平化,信息也在这样的架构里快速流通。一线人员可以便捷而快速地和公司管理层沟通产品,并且管理层极少对产品做强势干预。

  此前,腾讯产品“野蛮”则来自另外的压力。首先,管理层的统一让各部门之间难以“邀功”,因为腾讯海量客户来自客户端,而客户端的开发者正是现今腾讯各位高管。其次,某款产品做出成绩大家不会觉得惊喜,因为腾讯天然有庞大的用户。

  至少目前,腾讯独特的文化让大象转身显得没有那么难,但这种文化是否会在腾讯的开放和延展中制造新问题,还属未知。一个担心并非多余:出于惯性,要求一万多名价值观高度统一的腾讯员工像马化腾那样迅速转变观念,并非易事。

  尽管2010年的“3Q大战”一度让腾讯声名受损,但今年3月,马化腾还是与乔布斯一起跻身《巴伦周刊》的“2010年度全球最受尊敬的30大CEO”。乔布斯执掌的苹果公司,也一度被指摘为“封闭王国”,即便在推出APP开放平台之后,外界仍质疑其“以开放之名,行封闭之实”。那么,在位势上先输一招,在文化及执行力上又难保证,且被外界关注已久的腾讯开放,能让马化腾摆脱“全民公敌”的恶名吗?
路友

ZxID:10489956

等级: 禁止发言
配偶: 旁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6-25 0
马哥哥~~~
Steve Austin

ZxID:3650835

等级: 元帅
爱情是我的执著,等待是我的宿命......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6-25 0
三大平台:“全民公敌”的试验田

  腾讯将力推三大开放平台——基于IM客户端的Q+开放平台,SNS开放平台(包括QQ空间和朋友),及腾讯微博开放平台。但每个领域都有狙击者

  马化腾未免尴尬。当他准备好向外界展示一个开放的腾讯时,却发现吸引相应开发者,有点难。

  腾讯每个业务板块,几乎都有大公司的开放平台占得先机。其实,“3Q大战”之前,“开放”这个词,还像几年前的“云计算”,经常被挂在嘴边、热火朝天,但却没几个人能说清楚。但就在腾讯紧锣密鼓走向开放这半年,“开放”不再是个虚无缥缈的概念。一边是Facebook、Twitter因开放在资本市场赢得高市值,一边是中国互联网大公司普遍增长乏力,那些率先推出开放平台的公司均收获不菲。百度借力“框计算”取代腾讯成为中国互联网市值王,新浪依靠微博开放平台重回舞台中央,一直宣扬开放理念的周鸿则把360推上纳斯达克,阿里巴巴(行情,资讯,评论)的开放也拓至线下,力推物流开放平台。

  曾有人总结马化腾商业思想的核心:既要赚今天的钱,也要为赚明天的钱做准备;既要关注市场大势,也要关注用户需求;比对手慢并不丢人,关键在于一定要比它更好用;最后,绝不轻易下注,但一旦认准了,就要敢下重注。

  腾讯的开放计划沿袭了这一风格。它将力推三大开放平台—基于IM客户端的Q+开放平台,SNS开放平台(包括QQ空间和朋友),及腾讯微博开放平台。

  Q+和SNS开放平台用于防御来自社交网络的冲击。马化腾承认,微博的出现,让腾讯客户端上原有的用户关系链弱化。被社交网络冲击的不仅是腾讯,在网页端,巨头、搜索模式的代表谷歌也已受到Facebook和Twitter的严重冲击,股价下挫。

  开放的首要任务自然是巩固用户的关系链,继而反向促进客户端,承担这一作用的SNS开放平台是当下腾讯开放最重要的板块,盈利能力最强。它早在运作之中,QQ空间2009年就开始引入第三方应用,现在已运作得比较成熟。

  “QQ空间开放平台就是Facebook模式。”马化腾说,那些只有用户和关系链的开放平台“比较低端”,他希望SNS开放平台可以“真的像Facebook那样”。

  首先,游戏类第三方应用要真正实现“社交”功能,和客户端一样成为用户关系链的一部分;然后,用户在第三方应用的各种行为要再度通过关系链传播,这些“回流”的信息再对社区形成二次促进。“腾讯就是要创建一个这样的社区生态链,但它的尺度和设计必须精巧,过程很复杂,回流信息多了用户会讨厌,少了又起不到社交应用的效果。”他说。

  SNS开放平台负责人吴宵光是腾讯的创始时期的元老,现任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据说他曾写过第一版QQ的代码,其英文名“Free”就取自客户端免费之意。“Facebook、Twitter和QQ在SNS的本质上没有不同,就是三个因素,关系链、朋友和用户互动行为,所有SNS都是围绕这三个因素扩充。真正有持续竞争力的关系链一定是熟人,那些基于陌生人关系的平台生命力难以长久。”他对关系链体会深刻:由于QQ空间和客户端直接打通,即便同一用户身处不同关系链,需求差异也很大,有时需要匿名,有时希望实名。SNS开放平台必须同时满足两种需求,QQ空间运作成熟后又推出实名制的“朋友”,就基于对用户需求的补充。

  吴宵光说:“第三方应用必须在QQ空间和朋友之间打通,不能让用户种两块地,同学朋友偷这块,匿名好友偷另一块,虽然内部对此早有共识,但技术还是挺复杂的。”

  目前,SNS开放平台上已经有摩天大楼、梦幻海底、胡来三国三款应用进入同时在线人数的“千万俱乐部”,但直到今年SNS开放平台才开始大规模接入第三方应用,因为,“我们的自研团队在摸索经验,要在平台相对成熟之后再以模块化推出。”吴说。

  微博开放平台则是腾讯在紧跟趋势,以社交时代的表达方式重塑用户的关系链。拥有6.47亿用户的腾讯将用户关系链转移至微博顺理成章,毋需讳言,腾讯微博的最直接竞争对手就是新浪。

  马化腾的描述比较简单:“希望能把QQ空间中的应用移植过去试一下,腾讯比新浪微博的双向好友多,效果可能更好,但关键是把接口做好,很多奇思妙想会来自开发者。”腾讯微博表现比这精彩得多,从去年9月开始发力,基于腾讯自有产品的推广和庞大用户群,腾讯微博用户迅速突破1亿大关。微博从组织架构上也获得更大空间,此前它属于网络媒体事业群的项目组,现在则直接成立微博事业部。

  腾讯微博事业部负责人邢宏宇的理解则是,“微博的属性是媒体,(和新浪的)差异会因用户需求差异逐渐显现。”不过,有腾讯微博员工表示,微博在腾讯的定位不像新浪微博那样“来势汹汹”,而是有一种“随风潜入夜”的感觉。微博不会强势、大面积地出现在腾讯各类产品中,更多会是个小小的链接标识;腾讯微博力争不打扰用户,但在腾讯产品体系内,只要用户需要就能方便地找到它。或许,马化腾希望微博能成为腾讯纷杂产品线的“纽带”,几乎每个业务部门都设置专门的人员对接微博,他们的工作考核内容就是和微博沟通。

  有意无意,腾讯微博已显示出和新浪的不同。新浪在微博上建立了微群,腾讯开放的是名单;新浪微博开放平台的应用更集中于信息,腾讯则更休闲一些。邢宏宇说,腾讯自身在SNS上有深切的体会,很多经验可以复制到微博上。目前,平台上已有100多款第三方应用接入,但申请接入微博开放平台的应用已达上万款,大部分处于修改和测试阶段。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