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尽皆癫狂,尽皆过火”的特点,在经历了一系列合拍模式和内地公映的限制磨损之后,近来似有卷土重来之势。《线人》就是佐证这一趋势的绝好标本。
在《线人》的前身《证人》中,已经有大量过于刺激或过于煽情的内容出现,趁热打铁的《线人》更是将狗血尽情喷洒于银幕之上。和《证人》将着力点放在外表邪恶内心温柔的张家辉身上不同,《线人》是各角色齐齐用力,每个人都有一段悲惨身世。谢霆锋饰演的细鬼从小就是不良少年,家庭破碎负债累累,自己锒铛入狱后,妹妹还要为还债而卖淫。[url=http://www.juqingb.com/dy/2011/1122/2879.html][color=#000000]线人剧情介绍演员表[/color][/url] 张家辉饰演的李沧东身为警官工作压力大,害得怀孕的妻子坠楼失去记忆,后来又意外将妻子害死。桂纶镁饰演的阿弟被家人出卖,自小离乡背井来香港流浪,进入帮派后又是一番辛酸故事。三个主角,互相比赛谁更悲惨,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更是火花四溅,直抵血腥残酷的程度,高潮处甚至看得人睁不开眼睛。但这就是港片的典型状貌啊,在人物与剧情设置上做到极致,为的就是戏剧性的效果。不管是鸡皮疙瘩,还是瞳孔扩大,以最俭省的成本刺激到观众,就是它要达到的目标。张家辉和谢霆锋值得表扬,他们的演技很贴合这种风格。文艺女转型为黑帮大嫂的桂纶镁则是不过不失。至于陆毅的大佬角色,就只能让人笑而不语了。
真的港片,在表面的癫狂与过火之下,也总要将导演的一番思考藏在其中。《线人》就是如此。本片的主题,用“信任”二字即可概括。而“信任”这个抽象的概念,又是通过“身份”这个具体的问题说出来的。
从《无间道》以卧底故事讲述身份困惑开始,最近十年来,香港警匪片中的角色身份多是模糊、阴暗、充满焦灼的。身份问题犹如梦魇一般缠绕着香港电影人,讲了十年还没讲完,甚至还能讲出新意。《线人》的角色设置就跳出了卧底的窠臼,转而讲述比卧底身份还要阴暗的线人。线人一般指出卖消息和作案线索给警方以换取利益的人,他们身在犯罪集团内部,却是为警方做事。但在本质上,他们既不属于罪犯方,又不属于警方。他们的身份甚至不能用“模糊”来形容,而是更接近于“空洞”。由此,角色的悲剧性就很容易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线人身份的可悲之处,正在于无人可以信任。卧底终归还有个组织,在遭遇不测时至少可以指望组织中掌握自己身份的人出手施救,证明自己。可线人只能依靠自己,线索的获取常常要以性命作抵押。但在收线的警方看来[url=http://war.msdt8.com/Gonglue/2011/1120/10691.html][color=#000000]qq等级能可以隐藏吗[/color][/url] ,线索仅只等同于几十上百万的酬劳,或者等同于破案率的上升和官衔的进阶。线人的安危不在警方负责的范畴,至多只会牵扯住良心与道德。比如张家辉的角色,因为曾经的线人惨遭报复成为废人,自此陷入良心不安。可工作的展开又确实离不开线人,当谢霆锋演的细鬼成为他的线人后,他力求为其负责,但他能控制自己,却难以左右上级。细鬼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警察不可信,谁信谁倒霉”,说是这么说,可为了赚钱还债救妹妹,还是放手一搏。这两个角色之间的信任,与线人的生命绑在一起,犹如悬吊在一根细细的丝线下,渺不可测。电影也以少见的浓重黑色结尾,让这根丝线在多方势力的缠斗下,以一种悲怆的方式绷断。
除了警察李沧东和线人细鬼两大角色关系的主线外,本片还设置了多组人物关系表现人与人的信任。比如李沧东和精神失常的前线人,阿弟和出卖她的家人,阿弟和背弃她的大佬华天,以及以华天为首的帮派内部斗争。这些关系牵扯出更多的线条,铺展开一张大网。一个个的人,就是这网上一个个的节点。导演所要表达的是,信任并不单单只是一个主观的意愿,在更多的时候,它是被每一个人的身份,以及他所处的位置决定的。线人的身份就是一个“想要信任而不得”的极致,而其他各种各样的人,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身不由己。
癫狂、过火、血腥、残酷……这些热乎乎的元素依次爆破后,《线人》最终展露的,其实是一颗冰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