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植在与其兄曹丕的皇权之争中彻底地落败了,落败到靠“七步成诗”才保住一命。
于是,中国历史上少了一位政治家,却多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作为政治家,曹植也许不会有大的作为,但作为一个文学家,他却为后世留下了一笔丰富的遗产。
中国历史上很有几位像曹植这样的大师级文人,毕生历经坎坷曲折,饱尝人间辛酸苦涩,却为后世留下一座座不朽的文化丰碑。
面对这一座座丰碑,他们是多么的富有,多么的荣光,多么的辉煌。
但在这富有、荣光和辉煌的背后,却隐含着那无何奈何的失落,无法回避的苦涩,难以摆脱的辛酸。
这是一种映衬着失落的富有,充溢着苦涩的荣光,饱醮着辛酸的辉煌。
历代中国文人,大多才华横溢,超凡脱俗,但又秉性耿介,愤世嫉俗,落拓不羁。
他们浸在潮汐般汹涌的光阴里,荡涤一生之灵魂深处,仍始终保留住那份淡泊和致远。
因而,他们常常在科举中落榜,在仕途上失意,在生活上落魄,或受冷落,或遭贬谪,或被流放,或入大牢......
诸如屈原、柳宗元、苏东坡、徐渭、蒲松龄等等,不胜枚举。
但令人快慰和欣喜的是,失落的凄楚,落魄的惆怅,世态的炎凉,生活的苦涩,伤逝的悲怀,非但没有丧失他们的良知,磨灭他们的意志,反而激起他们借诗文书画发泄寄情的自信和斗志。
尽管步履蹒跚,跋涉艰辛,但那一双双满含忧郁的眼睛,对官场和市嚣,文明和蒙昧的洞察更为入木三分;
那怆然饮泣后沙哑的嗓门中吟哦出的诗句更为铿锵悲壮;
那一支支醮着心血和热泪的笔,刻划出的世态万象更是震烁古今。
于是,便孕生了一批“失落”的“大富翁”。
于是,便诞生了伟大的《离骚》,千古不朽的《洛神赋》,豪健清雄的苏诗,以及《捕蛇者说》、《聊斋志异》等传世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