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泰龙已经66岁了,施瓦辛格65岁,布鲁斯·威利斯57岁,查克·诺瑞斯72岁,这些老硬汉们活跃在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大银幕。等到他们重回影坛赤膊上阵,《敢死队2》的主演们年龄加起来超过600岁。电影里洋溢着与昔日功夫巨星们相称的怀旧气氛,几乎没有出现一处与当代生活有关的痕迹。原汁原味地复活了人们的录像厅记忆,若不是因为诸位大拿们脸上的皱纹太多,《敢死队2》俨然就是一部80年代出品的木仓战动作大戏。
《敢死队2》不再由史泰龙执筒,不过依然是地道的80年代风格。许多对七八十年代电影有感情的人都会对彼时演员们在银幕上的搏命精神所感动,而《敢死队2》保留了这种“实拍”的传统——电影中没有一处使用CG假动作,没有使用特效,即使已经年过半百,每一位主演都是真人上阵、真打真干。最让观众们看过瘾的坦克、飞机、冲锋木仓都是真实比例制作,爆炸亦是使用了真正的爆炸操作实景拍摄,无论卡车相撞、水塔倒塌,一切镜头都在摄影机前完成——而不是在加班加点的特效制作工作室里。三十年前的电影受限于后期技术只能拍摄所见即所得,每一记铁拳都打在肉上,每一滴鲜血都有出处,实实在在的搏杀的确感人。不过,对被视觉魔术惯坏了的当代观众来说,《敢死队2》的质感还是大打折扣。时隔三十多年,电影的拍摄技巧已经不断更新换代,一味强调动画特效自然是过犹不及,刻板复制当年勇也未免有些太固执。
整部电影的氛围都停留在80年代,情节发展脉络简单,桥段也是个个经典。故事主干不复杂,人物的立场也鲜明,不会有大的逆转,好人总是好人,坏蛋就是坏蛋,没有需要太费脑筋的周折。“在最后一秒钟剪对了炸弹的线”、“飞机低空掠过金色的水面”、“英雄最终与大反派单挑”、“英雄是无论如何都打不死的”……在汪洋大海一般的机木仓声中,英雄如同救世主般降临,镜头推向了热血的慢动作。至于子弹,永远打不完,除非主角马上就要表演近身肉搏战了。诸如此类现在讲起来让人发笑的老套剧情,《敢死队2》却不是用搞笑的手法去表现。它特别诚恳地重复着这些在无数电影里用了无数次的段子,如同垂暮的摔角手一板一眼地做热身运动,尽管周遭一片唏嘘,但其不为所动,以极其认真严肃的态度换回人们的尊敬。在场景设置上,《敢死队2》也印有鲜明的时代记忆,第一个战场设定在一个苏联风格的废墟,负责破译工作的余男使用一台无论怎么看都像是冷战时期制造的仪器解密。第二个战场设定在了机场——这个机场尽管毫无疑问是现代建筑,却被一处喷泉和一屏玻璃幕的巧妙安排拖回了八十年代动作片的室内械斗场面。
有两类电影在国内比较容易讨喜,一种是贩售回忆,比如《泰坦尼克号》;一种是打全明星赛,比如《复仇者联盟》。这两个元素《敢死队2》兼而有之,相比起《敢死队1》,演员阵容更豪华。翻开“十一罗汉”的履历,不是动作巨星就是好莱坞传奇,一半都是空手道黑带或冠军,多数已经成为硬汉偶像,简而言之通篇都充斥着一个“牛”字。抛开史泰龙、施瓦辛格、布鲁斯·威利斯三巨头不说,饰演大反派的老牌动作明星尚格·云顿不负众望,澳大利亚新星利亚姆·海姆斯沃斯表现不俗,而被称作“新动作英雄”的杰森·斯坦森因年富力强承担起了更多惊险戏份,另有中国的“功夫皇帝”李连杰、瑞典动作明星杜夫·龙格尔顿、已经成为网络传奇人物的查克·诺瑞斯、肌肉硬汉泰瑞·克鲁斯……对不同演员的粉丝来说,干脆就是迎来了一场疯狂派对,木仓战有多火爆已经不重要,单是施瓦辛格探出头来说了一句:“我回来了”,就已经足够让一大票人飙泪。
《敢死队2》情节单一,文本朴素,镜头不花哨,新观众可能会对情节发展的复杂性以及画面的视觉刺激提出更高要求,如果对80年代的动作片没有什么感情,这种gun porn还真是让人看得疲惫,甚至会因过于密集的木仓声而昏昏欲睡。而情结型观众自然能从其中寻找到乐趣,特别是那种“一秒钟回到录像厅时代”的欣快感,不足与外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