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兰道尔?麦考伊的妻子在临走前对兰道尔说的一句台词,这位先后目睹多位儿女命丧黄泉的苦命母亲已经有些精神分裂,但她还是斩钉截铁的对兰道尔说出了这句话,兰道尔夫人告诉自己的丈夫,必须让他心灵最柔弱的部分面对苦痛,事情才会有转机。
来自西弗吉尼亚州的海菲茨家族与来自肯塔基州的麦考伊家族已经陷入到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血腥内斗中,作为两个家族的族长,昂斯?海菲茨和兰道尔?麦考伊不得不一次次的承受亲人离世的痛苦——他们的子侄像军人一样拿木仓走上“战场”,在这场无谓的内斗中献出他们的生命。
听起来很狗血,但这就是美国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向来以严肃面目示人的历史频道(History Channel)当然不会胡编乱造,在这部三集迷你剧中,导演凯文?雷诺兹基本客观的还原了海菲茨和麦考伊家族仇恨的历史原貌,只是在节奏和叙述重心上有所偏移,从而成功的营造出引人的戏剧效果。
《血仇》的故事主体发生在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昂斯?海菲茨和兰道尔?麦考伊本是战场上的南军战友,但昂斯生性机警,看到大势已去,他便开小差溜回了家,耿直的麦考伊则不屑海菲茨的作为,直到南军彻底战败,才从战俘营里回到了拖轮河畔的老家。此时,在昂斯的带领下,海菲茨家族的伐木生意做得有声有色,而老实巴交的兰道尔不谙商道,只是勤勤恳恳的经营家族的农活。
一次不经意间的口角诱发了两个家族间的一桩血案,再加上掰扯不清的经济纠纷,就此推动了血腥的复仇之轮在两个家族间来回碾压,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两个家族谁也不肯低头,使得这场家族间战争愈演愈烈,甚至酿成1888年的“葡萄湾战役”——两家人厉兵秣马,打了一场不亚于正规军冲突的骑兵木仓战,家族斗争发展到这个份上,也算是登峰造极了。
在血腥争斗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两种人生理念、两种国民性格的冲突:相较而言,以昂斯代表的海菲茨家族比较功利化,不太看重传统的道义,在昂斯看来,没有什么是不能交易的,在法律的框架下,昂斯总能把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发挥到极致,而且昂斯一直不信教,是个很现实的家族领袖;兰道尔则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不管遇到什么事,祈祷都是必经程序,而且兰道尔比较颟顸,跟自私、精明的昂斯比起来,兰道尔口拙舌笨,常常为了些“家族荣誉”的虚名惹来一肚子气——譬如在那场偷猪案纠纷中,兰道尔就决不能忍受把这么“下作”的指控加诸到自己家族的头上,至于现实的经济损失,反倒没那么在乎。
这桩家族《血仇》发生在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南军战败之际昂斯和兰道尔截然不同的举动其实已经昭示了两人的人生观差异,昂斯所代表的,实质是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价值体系,只要法律允许,就要尽可能的攫取现实利益,明哲保身、利益最大化,对于精神世界的“荣誉”并不十分看重;兰道尔则仍然秉承着安土重迁的南方农场主性格(剧中完全回避了黑奴问题),养猪种地,笃信上帝,不喜欢交易,更不喜欢“狡诈”的海菲茨家族——所以,兰道尔坚决的禁断了自己长女跟昂斯长子之间那段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昂斯跟兰道尔的差异,就有点像《飘》里面白瑞德跟艾希利的区别——特别是绰号“恶魔”的昂斯,跟那个名声不好但脚踏实地、敢爱敢恨的白瑞德之间,性格中倒真有几分神似。
家族《血仇》甚至差点引发西弗吉尼亚州和肯塔基州之间的内战——甭管两个家族出手怎么血腥,州和联邦两级法律体系都还在正常发挥作用,双方更多的是利用自己所在州的法律宣布对方为“非法”,然后以本州法律为准绳,展开残忍的报复。这种原始的同态复仇显然是荒谬的,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最后双方都落得家破人亡,这又是为了什么?随着剧情的推演,《血仇》的悲剧色彩越来越明显——一条条鲜活的生命逝去,起始的导火索居然只是为了那些无谓的争勇斗狠。
你必须让自己心碎——心软一点,退让一些,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片刻,还会有这场腥风血雨么?剧集的最后,昂斯?海菲茨接受洗礼,成为了虔诚的基督徒,他的余生将用来赎罪。
这段恩怨结束的138年后,两个的家族的第六代终于正式签署了和平协议。
你必须让自己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