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100%,#fdeada,#ff0000,5][tr][td]
[align=center][size=4][b][img]http://a2.att.hudong.com/88/37/01300000171561121290374663274.jpg[/img][/b][/size][align=left] [/align][/align]
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平山县附近发现了一座战国古城遗址以及许多宏伟陵墓。经分析考证,确认这座古城正是战国时期中山国的灵寿城,附近的陵墓正是中山王墓。中山王墓的椁室大多已经损坏。幸运的是,墓穴的藏器坑并不与椁室相连,依然保存完好。1975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两处最大的墓葬,出土了近两万件珍贵文物,整个史书中关于中山国的描写很少。中山王墓之中,出土了“刻铭铁足铜鼎”、
“夔龙纹铜方壶”、 “铜圆壶”三件重器,分别刻有数百字的铭文,这些铭文都是研究中山国历史的珍贵史料。其中,
“刻铭铁足铜鼎”是象征君王权力的王鼎,高50多厘米,其上刻有铭文近五百字,堪称目前已知字数最多的战国时期铭文,其学术价值难以估量。正是根据这篇铭文,历史学家大致推断出中山国诸公的在位年代。
同时,中山王墓出土文物也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例如“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它的设计就非常独特。作为方案四脚的是四只侧卧梅花鹿,它们共同托起一圆环形的底座。而伏在圆环上的则是四条方向各异的精致神龙,且每条龙都有两个尾巴。方案中的四条凤就藏在龙身与圆环之间,它们伸展翅膀又似乎即将飞起。这四龙与四凤盘结成精细华丽的支架,将几案托起。
如此精美的器物在中山王墓中为数甚多,而它们中间竟有不少别具鲜虞族特色的器物。仔细辨认,中山墓葬的布局也颇具北方少数民族特征。这似乎都说明中山王侯与鲜虞族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揭开战国时期中山王国神秘面纱
鲜虞是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春秋中后期,势力开始扩张,与晋国成为仇敌。公元前507年,鲜虞人大败晋军,第二年,于中人城建国。因中人城城中有山,所以得名中山国。此后,中山国与晋国战火不断,互有胜负。公元前457年,晋国军队占领中人城,鲜虞人被迫退守山区。中山国第一次被强国所灭。
公元前453年,晋国分裂,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14年,鲜虞人趁中原强国忙于征战之际,建立新都,重新复国。可惜不久,老王去世,新王年幼,魏国借机占领了中山国新都。公元前407年,残余的鲜虞人再次退回太行山。中山国第二次被强国所灭。
公元前380年,中山桓公励精图治,经过20余年暗中积攒力量,再次建立中山国,定都灵寿。新的中山国位于赵国东北部,成为了赵的国中之国,被历代赵国君王视为心腹大患。公元前296年,赵国军队占领了中山国灵寿都城。中山国第三次被强国所灭。
中山国始建于春秋,屡次灭亡,屡次复国,百折不挠的精神令人敬佩。但是,为什么在赵国第三次灭亡中山国之后,中山国再也没有复国成功?从中山王墓中,人们也许可以找到一丝端倪。
中山王墓规模宏大,每座陵墓都设有墓道和高大封土。陵墓之中,内层陈设多层棺椁,外层安放车马兵俑,并且设有专门的藏器坑,排场相比秦、楚、赵、齐等强国的王侯,丝毫不差。中山国地少人稀,实力远逊于中原列强。但是,中山王墓如此壮观,这不能不令人深思。中山亡国虽然没有详细资料论述,想来多少也与统治者的腐朽奢靡有关。
[/td][/t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