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80%,#ff0000,#000000,3][tr][td][img]http://s1.houdao.com/11884/photo/Mon_1304/75954_8e181366521665ef397e0d71ac6d6.jpg[/img] “鬼楼”朝西历史传闻多
白天走在海珠区龙导尾,古街深巷,青石板铺路,引领你进入迷宫般的低矮民居。夜晚更觉幽深,一盏黄灯,照亮某个院落的门口,带路人说“龙导尾鬼楼”就在里面。
跟随着租客跨入院子,一间红砖绿瓦的民国建筑静待其中。一楼已隔成一间间出租屋,厚重的栏杆透出万家灯火。外面也是一排排平房,绕过这间房子,“龙导尾鬼楼”不及提防赫然出现。
这是一栋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两层半楼房,门前有四条罗马柱,中间两条柱仿爱奥尼式,旁边两条柱为仿立克式。内墙灰沙水泥,屋顶为绿琉璃瓦四坡顶。二楼的厅堂面积近 70平方米,有木框镶花玻璃双掩窗。楼房四周还种有鸡蛋花、芒果等树木。
让人惊奇的是,建筑呈不规则五边形,正门面向西方,并由此引发了“鬼楼”的种种传说。
租住10年没听说鬼故事
然而记者实地走访,未听说过有其它鬼故事。房子现在改为出租屋,主人不详,记者联系出租人,其说房东已移居海外。多数都是寻找“鬼屋”的人带着故事,来向租客求证。
“真的没听说过有鬼故事,”一名租住了10多年的四川籍外来务工人员说,“我们很多老乡就住在这个院子里,我曾有2年回家打工,现在回到广州还是想住到这儿来。有故事的话,我敢来吗?”
另一名租了6年的租客说:“可能在这么老的民居群里,突然出现一间这么漂亮的大宅,就引来很多谣言吧。”
目前,“鬼楼”已有几十户外来务工人员租住。附近邻居说,有一段时间海珠区为了方便安置拆迁的居民,将前面的花园树木砍了建起一排排的平房,将大宅围了起来。拆迁居民走后,大宅的后代将这些安置房当出租房利用,变成了“七十二家房客”的院落。
寻访小组吁别透露地址
清明时节,寻访“龙导尾鬼楼”的活动又在论坛火了起来。最早的寻访活动,由豆瓣的一个网络小组广州民间文物保护协会发起。据负责人刘伟伦介绍,他们很早就在南华西一带寻访老房子,在一次“扫楼”时无意中发现了这座建筑,于是策划了活动。他说,它神秘的美丽使得活动足足维持了2年多,现在依然保持着热度。“我们请‘寻访小分队’不要进入以免扰民,也不要透露地址及线索,让后来人自己发现。”
鬼故事
红砖大宅是一名富商为他的妻妾建造的,二楼的大厅堂就是舞厅。当年,广州的达官贵人甚至黑道中人,都来此交谊。有传言,建屋时正门的方位应面朝东向,否则会有邪气。而富商反其道而行之,朝西开门,因为来此聚集的人有杀气,鬼神也要礼让三分。
之后,“鬼楼”流传出不少故事:富商之子曾是国民党空军军官,因其庶母长期欺负他的生母,结果他在二楼厅堂将庶母击毙。后来这里也起过大火,把历史都掩埋在灰烬中。 [/td][/t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