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ign=center][align=center][table=100,#ffffff,#fac08f,13][tr][td] [/td][td][b][color=#e36c09][align=center]
[img]http://ww3.sinaimg.cn/bmiddle/91703b87jw1e5kn02419ij218g18g11w.jpg[/img]
广州人对端午节也是很重视的,旧俗于农历的五月初二至初四便有送节之举。年轻“新抱”(媳妇)们,用“全盒”六个或四个,盛以粽子、猪肉、生鸡、鸡蛋、水果、酒等回娘家向长辈贺节。到了端午节那天,姑娘和儿童们还要挂香包。香包多以五色丝线编织,也有用绣花丝线缝制或用毛线织成。一般均为新媳妇所送,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贤良,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手艺,俗称“新抱手艺”。香包中装有檀香粉、花椒、八角、茄楠粉、硫磺等。端午午饭后,家家贴“午时符”。符用宽约一寸,长近一尺的黄纸条,上面用朱砂写上“五月五日午时书,官非口舌疾病蛇虫鼠蚁皆消除”等字样。店档里也有现成的符出售。正午时分,用水果、粽子拜家神,烧艾草熏屋角,称“驱蚊虫邪魔”。用雄黄酒调朱砂,在孩子的额上、胸口、手心上点一红点,以示避邪……
广州端午习俗从传统走向现代龙舟赛重气氛。
端午节前,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广州珠村迎来兄弟村的60多条龙舟“走亲戚”。这项祖辈相传的传统节庆活动,如今平添了强烈的现代色彩:划龙舟不再只是男人的专利,妇女们也敲锣打鼓划龙舟。
在广州珠村,因为划龙舟只允许男人参与,端午节曾经被称为“男人节”,就算是吃“龙舟饭”,也不允许妇女上桌。如今,这种禁忌被打破了。妇女们大方自然地与男人围桌而坐,有了她们温婉的笑语声,“龙舟饭”也更加趣味盎然。
“让妇女参与龙舟活动是端午习俗适应现代社会的一种进步。”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潘剑明说,随着时代的演变,一些传统节俗逐渐摈弃了与时代不相适应的元素。
潘剑明说,以前龙舟经过桥底时,因为怕有人站在桥上看龙舟“压了龙头”,龙舟上的人会往桥上甩鞭炮驱赶,经常发生伤人、引起争执。现在的做法则文明得多,和谐得多。村民们事先用编织布把桥两侧遮挡住,市民在河两旁观光,双方都高兴。
广州民间龙舟赛通常在村与村之间进行,以往每个村都要争第一,为的是光宗耀祖,扬名四方,但因为乡村民间比赛缺乏严格的规则和裁决,时时会闹纷争。现在,龙舟赛演变成一种友谊赛,志在参与,无论谁胜出,主办者都会为每个参赛村送上一面“第一名”的锦旗,赛龙舟变成了民间狂欢节。
龙舟赛不再论成败,但其竞技的意味却没有消失。每年端午节前后,广州市政府都会组织国际龙舟邀请赛,吸引海内外众多龙舟队参加,广州民间龙舟队也在邀请赛上一展身手。
广州珠村珠吉街文化站站长杨静说,民间龙舟赛看重的是过节的欢乐气氛,而政府主办的龙舟赛是一项正规赛事,二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使划龙舟这种传统习俗能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传承下去。
[/align][/color][/b][/td][/tr][tr][td] [/td][td] [/td][/tr][/table][/align][/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