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观当下HI-FI耳筒行业,越来越多的老牌音响大厂正在向着这片领域跃进,或许是一种趋势?或许是为了拓宽产品迎合面?也许,它们的确有这个资格参与、培育这片领域。
范围之广——美国BOSE、Klipsch、JBL,英国B&W、KEF、WOLFSON,瑞士Goldmund,丹麦B&O,日本YAMAHA、ONKYO、DENON......
跃进方式——以强“便携性”的耳机、耳塞居多。
趋势——若只是简单的认为是一种趋势则显得过于潦草,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纷纷扰扰,但基本都逃不了声音的“共性”与“个性”两大面:一、相对于底蕴深厚的老厂而言,它们长年在喇叭上的“奋战”,拥有了能够立足于业界、具有代表性的声学制造技术,因此对声音的“高保真”都有着各自的深造诣;二,建立于其一基奠上,以各自不同的音响外型、内部结构,调音方式共同凸显能够代表自身“辨识”、地方文化等特色底蕴的声音。其中,凭借重重创新优势、扬声器精准测试以及同轴共点单元技术闻名于HI-FI行业的英国音响器材制造商--KEF,就有着绝对高标准的“共性”;另方面,各地“美声”发展至今,都正在历经个性削弱、倾向共同统一的过程。在此过程前,英国器材大多以绕过直接强调硬素质、传达过于直白等方式,主张整体低音染、凸显音色美声等“个性”,而此后,在KEF的产品上依然有保留、传承。
无论是声音的共性还是个性,老牌音响厂商可谓都有着一定优势。
但一旦涉猎耳机耳塞界,不再如以往音箱创作方式那般,会面对一些现实的问题。比如,如何在拥有良好隔音性的情况下,保证整体声音的平衡性、出色的声场,以及一定的通透感;在遇到喇叭技术缩水为耳机耳塞单元、声音表现力受限制后,该如何突破技术瓶颈,将扬声器的声音特色传承耳机产品上,从而凸显从属自身的标志性声音?面对随身级别的设备,是否能保证声音的适应、全面、稳定性等......此类声音方面的“微型化”工程,想必对每一个音响厂商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暂且先通过最近开始尝试此项工程的 KEF 来获取一些信息。
近段时间,KEF发布了两款外观设计以独立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元素为主造型的两款耳机、耳塞,不久,获得了由德国著名设计协会举办的至尊红点工业设计奖(Red dot design award),它们分别是压耳型封闭式便携耳机KEF M500与耳挂型入耳式耳塞KEF M200。
两种配色、两种材质 除音腔、头梁部分为黑色皮革材质以外,其他部分均为银色表面磨砂工艺的铝合金。
音腔部分,被皮革材质一体包裹的封闭式腔体,耳罩表面更加厚实、柔软、类似于BOSE QC系列。
佩戴起来,柔软性较好、隔音并非优秀,但也能满足一般出街隔音。
围绕在音腔外金属环与伸缩臂均为细腻的表面磨砂处理工艺,整体工艺丝毫不逊色于Ultrasone ED8。
采用可折叠方便收纳的设计
为防止线材打结、拆解等不便,KEF M500采用宽扁平的线材设计,舍繁为简的L型插头富有柔韧性,不必担心出街时在兜兜里受到反复弯曲而造成的线材疲劳。插入腔体的镀金插头采用四段式插针结构。
收纳盒中有附赠一个飞机转插头、转6.5mm的镀金插头和另一条兼容手机MIC的线材。
初听未进入状态的M500,除了声音些微发紧、延展不算自然,缺乏对渐消音韵律感的表达力。
待三至四天,声音基本稳定后,整体三频完成跨度令人惊艳--整体保持厚实的声型,既有量感丰富的低频表现,又能兼顾不错的整体明亮度,中频温润,并未感觉到传统压耳封闭式带来的闷感。与一些凸显素质的前端搭配,也能富有音乐感,不会显得过硬、直白,具备一定削弱前端系统“数码味”的能力。
由于没有其他同价位便携耳机,考虑到与Ultrasone ED8价格落差太多,暂用ATH-ESW10JPN做个临时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