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第一次看郭敬明的作品《幻城》,那是在图书稀有的乡下我阅读到的第一本小说,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模仿他的风格写文。次年暑假,在广播上偶然听到一首歌,慵懒的午后,一个完全陌生的声音传入耳朵“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你说这一句,很有夏天的感觉”,后来才知道,唱这首歌的是早两年“哼哼哈嘿”的歌手周杰伦。 十年前我们追的男孩,前者开始写而优则导,后者开始唱而优则演。 急速成长的这十年里,因为太过年轻曾决然的对商业化的郭敬明充满鄙夷,也曾在专辑《我很忙》过后质疑周杰伦的江郎才尽。启蒙我用华丽词句写作的郭敬明曾是年少时的偶像,但现在的我肯定不会在众人面前承认是他的粉丝。与之相反的,早已过了追星年纪的我却仍旧会像个小粉丝一样去买周杰伦的新专辑,去看他的演唱会,去影院支持他的电影作品,所以允许我行文一开头,为渐行渐远的“偶像”郭敬明说几句话。 不够宽容的大陆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郭敬明需要表现出足够强硬的姿态,借用炫富献媚的手段成就自我,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唯有那么做才能在巨人堆里立足生存,所以相对拥有“文二代”背景的韩寒,我更欣赏他的一腔孤勇,所谓时势造就英雄,他的成功绝非偶然。 备受争议的商业化在本质上并没有那么不堪,任何一个公司的创造者,他都需要对旗下的员工负责,特别是文化产业,他的手下都是相轻的文人,感性而又情绪多变,如果自己不足够强势,根本抵抗不了市场经济的层层浪涛。 所以换个角度想,偶像韩寒更多的只是成就了他自己,用大而浮夸的观点为自己镀金,而郭敬明不仅用他的勤奋成就了自己,还成就了现在活跃在青春文学这一块的他的团队。 两人的分界线在于一个贪婪自由,一个踏实奋进,两人的交合点在于对责任的自我定义,一个延续着传统文人的喜好针贬时事,试图引导大流;一个顺应着时代潮流自我包装成娱乐大佬,组建明星梯队。 再说回周杰伦和郭敬明。 周杰伦开启了音乐的新时代,以才华为利剑,谦卑为盾牌,从早期刻意扮“酷”到现今愿意去表达“爱”,无论是对家人朋友,还是对歌迷粉丝,他都不吝谢词;郭敬明开启了文学的新时代,用满身扎人的刺自卫软壳的躯体,从出道时的自卑矫情转变为如今的强势犀利,他谁都不爱,只爱自己,为了宣传造势,他毫无忌讳的允许所有人在他身高的伤口上撒盐。 比周杰伦唱得好的歌手大有人在,比郭敬明写得好的作家同样数不胜数,但他们却能在各自的领域以胜利者的姿态屹立十几年。由此可见上帝是公平的,今天红得发紫的这两个人混娱乐圈的不高大帅气,混文学圈的被批抄袭起家,但在人们视角之外的,一个曾很长一段时间睡公司的地板,另一个曾迷失在上海的高塔和蜂拥而至的人群之中。 没有太多交集的两个人几乎又是在同时“交手”,郭敬明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小时代》,票房勇夺五亿,而面临转型期的周杰伦也将自己的第二部作品《天台爱情》成功送上荧屏。 其实就我心底而言,我并不希望执笔书写文艺的小四变成现如今居高临下的世俗商人,我更希望他能像是最初时候,满心想的憧憬的是如发生在浪漫天台的爱情故事的唯美诗人。另一边,我知道周超人还将在他的小时代里继续飞行,只要他不嫌弃,我会尾随到他60岁演唱会那天,带上如现在这个年纪的我的孩子,告诉他“老爸跟这个人跟了整整三十多年,现在他老了,我也老了”。 彼时满场的老头老太甩着老胳膊老腿哼唱《双截棍》的画面,听着那时的杰伦再次唱起“爱可不可以简简单单没有伤害”,多幸运,虽然没有完整经历却不曾遗憾错过。 写在《天台爱情》上映之前,请原谅我这个周杰伦的脑残粉加入了水军行列,希望努力如他,善良如你们,能去支持观影,不才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