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何地,曾与“香”谋面?“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寺庙里,那一捆捆高香烧得正旺,也呛得人直流眼泪,但心里充满虔诚,烟雾弥漫中,真有种说不出的神圣,容不得不着边际的心思杂念在那儿瞎翻滚。除了这个,平时就是在一些特定场所看到点香,比如瑜伽会所或SPA馆,安身的气味四处飘,说也奇怪,人到了那里,很容易就进入情境,神经舒缓下来。”26岁的窦虹既不是佛教徒,也不是美容院的常客,“香”在她的日常生活里出现得并不多,让她念及起来的,都是些零碎的片段,连接着类似“神秘”、“放松”这样的字眼。
在我们很多人看来,“香”正是以略带古意的身影停留在记忆中,那是燃香念佛的外婆常买的供品,充满宗教意味。看着香在那里静静燃烧,营造着淡定的禅意之境,超脱现实,令人一时心向往之。没错,香可溯自古老文明,也是佛教中连接凡界与圣者的信使,但它在高品质的现代生活中,已为不少人爱之品之。在近邻日本,香文化盛行已久,而欧洲国家,也有点香入浴的习惯。如今,渐渐地,“香文化”正以一种安静的姿态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曾在日本游学的祝先生,熏染当地风尚,养成日日燃香的习惯。虽然工作忙碌,但他总会以燃香解除疲劳:“即便加班至深夜回家,开门第一件事也是会根据当时的心情,点起一炷香。这已是一个很自然而然的习惯。一炷好香能帮我消除疲惫,振奋精神。”
其中妙处,在北宋诗人黄庭坚所作的《香之十德》中已有记载: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拂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碍。这项从古代皇宫贵族等上流社会流传开来的生活习惯,传衍至今时,依然是一种高雅的怡情而又养生的方式。
千万不要以为那些能把你熏出眼泪咳嗽不止的“高香”就是所谓的“香”,寺院里香火旺盛,花十几块钱,便能请到一大把这样的香。许多人便认定了“香”是便宜的可有可无的东西。实际上,香分三品:好香、平等香、恶香。“好香”——闻之欢喜,清净有益身心;“恶香”——闻之不适、厌恶、有害身心;“平等香”——则为无特别影响之香。
之前提到的那些,理所当然为“恶香”,多为锯末染色加香精配制而成,燃烧后会产生苯蒸汽,对人体的危害相当严重。很多时候,人们只是把烧香作为礼拜祭祀的仪式。既然不闻香、不品香,只是烧香、看香,也就自然忽视香的用料、配方与品质,而只关注香品外形的美观、烧香的数量、价格的低廉或香味的浓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