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乐先生微逗秀》
在节目中,年轻的父母们为了想让孩子交出手中的遥控器,让他们的视线从正看得津津有味的动画片中离开,可谓想尽了办法,有协商式的,有恐吓式的,有交换式的,有请求式的,还有诱骗式的,但得到的答案基本相近,就是“坚决不干”。只是表现形式不同,有的是落泪悲情式,有的是激动暴怒式,有的是据理辩论式,有的是软缠硬磨式。而其中,最极端的表现形式,莫过于一个小孩对妈妈说:“你是不是我亲妈?”这句话背后所潜藏的东西,让人不寒而栗——在孩子的对面,一个与液晶屏幕争夺亲情的完败家长形象,淋漓尽致地显现。
这期节目选择的父母们,基本是80后。这一代人的父辈,所秉持的教育理念,基本是长幼有序的听从式教育,把“听话”作为孩子们的最高行为准则,信奉“黄荆条子出好人”的理念。也许这种教育给他们的心灵造成过太重的伤痕和印记,所以,当他们成为父母的时候,都本能地选择了一种协商式的教育方式,再加之一些现代教育意识的介入,使得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信奉“把孩子当成一个生命个体”,“蹲下来与孩子交流”的观念。遇事总是和孩子商量,并取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们越来越有“主见”,有时甚至自信爆棚,说出或做出许多令人跌眼镜的事情来。为了争电视而质问“你是不是我亲妈”,可谓是其中较为极品的例子。有人据此认为,这种与传统教育模式相反的协商式教育是失败的,因为它会助长孩子们的自以为是和叛逆精神,同时这种教育表象的和风细雨,也会被认为是没有规矩和力度,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但任何事情总是有其多面性,在具体的场景和氛围中的表现形式及后果也完全不同。凭一些极端个案,来判定一种教育方式的是非,显然是不全面和不科学的。以看电视为例,父母与孩子关于电视的选择与沟通问题,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其中包含与孩子共同制订电视收看规则,比如:什么时候看?怎么看?详尽而细化地与孩子就什么时间看电视和在什么情况下与父母交换节目等,进行沟通与交流。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的收视兴趣,而不是放任自流,孩子一吵闹就把电视或手机扔给他,到了最后又来叹息“液晶屏战胜了亲情”。
培养孩子如种树,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对于孩子的培养,耐心是最重要的。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信自己和尊重别人这种协商式教育肯定是好过听从式教育的。如果觉得它不够好,父母们就应该反思,不是教育方式的好坏,而是自己是否做到足够的耐心和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