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食泡菜申遗成功 细数那些不服气的中国名小吃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娱乐时尚星座和食泡菜申遗成功 细数那些不服气的中国名小吃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版块公告]和食泡菜申遗成功 细数那些不服气的中国名小吃

楼层直达
丨ぶ柒丶

ZxID:28819205

等级: 贵宾
配偶: pray丶
生活区,我的家~

举报 图酷模式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6-03 0


















倍受慈溪青睐的京城小吃
  现如今的京城小吃,有一些常常标榜为宫廷御膳,好像这些小吃是从宫廷流传到民间的。殊不知,不少“御膳”来自民间,因为得到慈禧太后青睐而“升格”,继而加工改进,成为宫廷小吃的。
  栗子面窝头

传说清光绪庚子年,八国联军打进紫禁城,慈禧西逃途中在京郊西北的贯市村打尖。慈禧饥饿难耐,有个人将家中剩下的窝头呈上。慈禧吃下去,口感颇佳,印象深刻。銮驾回京之后,慈禧吃腻了山珍海味,便想起逃难时所食的小窝头。
  御膳房接到懿旨自然不敢怠慢,可思来想去,没有照百姓平常吃的玉米面窝头去做。御膳房的厨师用料十分精细,选用最好的新玉米面,过细箩筛,然后掺上好黄豆面;这还不算,又选择色如玉米,价格昂贵的栗子,磨成面粉,与玉米面、黄豆面掺和一起,上锅蒸的时候加桂花白糖,吃着又暄又甜。这种窝头个头精致小巧,据说一斤面要蒸出一百个窝头。
  慈禧品尝之后,认定这就是当年她吃过的窝窝头,以后便成为慈禧斋戒时吃的一种甜食。有人问为什么不用纯栗子面蒸窝头呢?原因很简单,栗子面蒸不成窝头形儿,所以还要掺进玉米面。这种栗子面窝头以后成为一种时尚点心,民国时流入民间,成为“宫廷小吃”。
  炒肝

这道小吃与慈禧对饮食的倡导相关。相传在清朝同治年间,前门外的鲜鱼口内有一家名为“会仙居”的小酒店。酒店的主人名叫刘永奎,北京人,专门经营黄酒和下酒的小菜。其中有一道迎合平民的下酒菜——白水杂碎。小店一开始属于夫妻店,到了庚子年后,会仙居则由刘家的后代刘宝贵哥儿仨经营。
  据说,有一天,慈禧想起早年吃过的白水杂碎,还想尝尝这一口。品尝之后,这位宫廷美食家点评道:味道不错,可要是去掉心和肺可能会更好。太后的话那就是懿旨啊,“会仙居”的厨师忙活开了,他们在下料时,将杂碎中的心、肺统统抛掉不用,只用猪肠和猪肝,然后用蒜末压去腥味,调味勾芡,这样一来就由白水杂碎变成了现在的炒肝。还别说,慈禧的话真有些道理。这种炒肝一面世,大受欢迎,流传至今。
  自那以后,老北京人便多了句歇后语,“北京的炒肝儿——缺心少肺”。
  芸豆卷和豌豆黄

在京城经营“糙豌豆黄儿”的人大多是京东平谷、香河以及京南采育等地人,因这些地方盛产豌豆。糙豌豆黄儿制作简单,一般是将白豌豆去皮,以两倍于豌豆的水,将豆焖烂,然后放糖炒,加入石膏水和熟枣搅拌均匀,放入大砂锅内,待其冷却成坨后,切成像切糕一样的菱形块,配上小片金糕点缀,然后罩上湿蓝布,放在独轮车上沿街叫卖。
  芸豆卷具有色泽雪白,质地柔软细腻,馅料香甜爽口的特色,本是京城民间很平常的小吃。却说在清光绪年间,一个酷暑天,慈禧太后在静心斋纳凉歇息,隐隐听到红墙之外敲着铜锣的叫卖声,便问下人是干什么的?下人跑出去察看一番,回禀道:“是卖豌豆黄、芸豆卷的。”这一来勾起了慈禧的“馋虫”,便将小贩召进了宫中。慈禧品尝了小贩的芸豆卷、豌豆黄颇为满意。这一来,芸豆卷、豌豆黄一步登天,成为清宫的御膳小吃。
  清宫内的芸豆卷和豌豆黄儿与民间的还是略有不同。一般说宫内的是“细豌豆黄儿”乃是御膳房根据民间的小枣糙豌豆黄儿改进而成。其制法精巧,选料上乘,先将豌豆煮烂过筛成糊,加上白糖、桂花,凝固后切成两寸见方,不足半寸厚的小方块,上面放几片蜜糕,具有质地细腻纯净,入口即化,色味俱佳特点。民国以后,北海公园漪澜堂饭庄和仿膳茶社卖的即是细豌豆黄,以纸盒盛之,每盒十块。它与芸豆糕、小窝头等同称宫廷小吃。
  上海小吃里最受青睐那几件儿
  上海是各种名特小吃荟萃的地方,它的口味有别于四川、重庆的麻辣味,而是以清淡、鲜美、可口著称。 上海的小吃,有蒸、煮、炸、烙,品种很多,最为消费者喜爱的,莫过于是以下这几件儿!
  生煎馒头

生煎馒头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点心,据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生煎用的是半发酵的面粉包上鲜肉和肉皮冻,一排排地放在平底锅里油煎,在煎制过程中还要淋几次凉水,最后撒上葱花和芝麻就大功告成了。
  底酥、皮薄、肉香。一口咬上去,肉汁裹着肉香、油香、葱香、芝麻香喷薄而出,味道一级。当然咯,生煎如今也有了一定的“美味”发展,蟹肉生煎,鸡肉生煎包的口味,也都是一级棒的,而且,许多的上海餐饮小吃店,都推出了类似于这样的,够传统也有新意的小吃,想要一尝美味,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
  条头糕与薄荷糕

南南北北,糕点是中国人拿手的点心。论起上海的糕点,恐怕掰上脚趾,你都数不过来。但被上海人广为喜爱的,要数条头糕和薄荷糕,还有双酿团之类的。薄荷糕,糯米粉里拌着些许的薄荷粉,点缀着红绿丝。条头糕,糯米粉糅合细沙(不是裹着细沙,而是两者揉在一起)做成长条状,油炸了之后更好吃。
  薄荷糕,甜、凉爽口,夏季吃颇为下火。条头糕,又软又凝,甜度适中
  擂沙圆
  擂沙圆是上海乔家栅点心店的风味名点之一,已有70多年的历史。相传在清代末年,上海三牌楼一带有一姓雷的老太太,以设摊卖汤团为生。为多做些生意,她想方设法弥补汤团存放和携带不便的缺陷。开始,她把汤团表面滚了一层糯米干粉,后又试制了各类干粉,结果采用赤豆粉效果甚佳,大受食客欢迎。后人为了纪念她,就把这种汤团取名擂沙圆。
  擂沙圆品种的品种有许多:鲜肉、豆沙、芝麻等。其色粉红,豆香浓郁,软糯爽口,携带方便。
  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一种经济实惠、独具风味的小吃,已有50多年历史。上海有两家著名的排骨年糕━━“小常州”和“鲜得来”。“小常州”排骨年糕选用常州、无锡等地的猪脊骨肉,用酱油腌渍后,再放入用酱油、油、糖、葱姜末、酒等混合的油锅中氽,氽至色呈紫红、肉质鲜嫩、味道浓香时取出。与此同时,将松江大米煮熟后,放在石臼里用榔头反复捶打,待捶打至米已无整粒后取出,每500克切20根,每根里裹一小块已经氽过的排骨,再入酱汁油锅中煮氽。
  吃时,洒上五香粉,则既有排骨的浓香,又有年糕的软糯酥脆,十分可口。
  广东小吃来自民间的岭南风味
  过去有句俗谚“生在苏州,长在杭州,食在广州……”。广东小吃品种繁多、姿态万千。广东是崇尚真味的省份,广东人吃的就在于那份原始的单纯。除了闻名遐迩的粤式大餐,小吃更是历史悠久,别具特色。
  钵仔糕

钵仔糕是从香港流行起来的一种小甜点,目前在全国各大城市已经开始流行,吃的人越来越多,卖的人也越来越多。它晶莹剔透、爽滑可口、弹齿、不沾牙、时尚、口味丰富、造合各种年龄的消费人群。钵仔糕品种有:红豆、绿豆、哈密瓜、菠萝、巧克力、香蕉、水蜜桃、草莓等等。钵仔糕因巨星周星驰主演的《破坏之王》而一跑走红。传统的砵仔糕为广东小吃之一,首创于广东省台山县,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清朝咸丰间(公元1851—1861年)成书的《台山县志》载:“钵仔糕,前明士大夫每不远百里,泊船就之。其实,当时驰名者只一家,在华丰迂桥旁,河底有石,沁出清泉,其家适设石上,取以洗糖,澄清去浊,以钵盛而蒸之,非他人所用。”故后人采用钵仔来蒸糕之法一直传下来,成就现在的广东砵仔糕,以至风靡全国,甚则海内外。
  艇仔粥

广州人称小舟为“艇仔”,艇仔粥就是这些以小艇为生,专营供应水边及船上顾客的小商贩所经营的粥品,主要集中在荔湾和东堤西濠口。光绪年间,在荔枝湾开始流行“扒艇”(划船),舟穿树影,画舫纵横,有粥艇在其中为游客供应特制的鱼生粥。如果岸上或另一艇上游客需要,粥艇上主人便一碗一碗地把粥品递卖过去,很受欢迎。渐渐地,连陆上的小食店也出售这种叫做荔湾艇仔粥的粥品了。
  关于艇仔粥的发明有一段感人的传说:一个居住在荔枝湾一带的挨家(水上人家)妹,小时候曾放生过一条被捕获的小金鱼。后来小金鱼则化身成龙三娘报恩,教授挨家妹烹制艇仔粥,医好了她父亲的病。这个传说是真是伪就真的难以考证了,但听一些老人家讲,最初售卖艇仔粥的就确实是黄沙西堤、荔枝湾一带的挨家。
  双皮奶

双皮奶,顾名思义,含双皮之奶也。据说当年顺德一位叫何十三的农家子弟,在清晨烹制早餐的时候,不小心在水牛奶里翻了个花样,不久有个识货的老朋友买去了配方,开了间食档,这顺德双皮奶便吃成了传统,而双皮奶也便由清末流传至今。
  正宗双皮奶的做法非常地考究,一步都不能马虎。将清晨新挤的水牛奶煮热,但不能开,否则会破坏奶质结构,致使不易结皮,趁热倒在碗里,热气会使鲜奶表层结出奶皮;待到牛奶完全冷却之后,再留皮去奶,而后再在倒出的牛奶里添加细糖和蛋白,搅拌均匀,把拌好的牛奶缓缓倒回原来的碗中,使原来的奶皮浮起,放到火上去蒸,不久又可以结出一层皮来;一碗馋刹眼球的双皮奶就做成了。要吃双皮奶,其实最要紧的就是牛奶的香甜之外的另一层滑爽厚道。
  顺德双皮奶白而滑,给人一种端庄而温柔的感觉;香气浓郁,奶味浓,蛋味够,扑鼻的浓郁的奶香让人联想起广阔无限的大草原中,温和的春风,和纯朴的草原生活;入口香滑,口感细腻,像婴儿的皮肤一样滑,像妈妈的抚摸一样温柔,每品尝一口都有幸福的味道,唤起了童年纯真的生活,心情也格外轻松。因此双皮奶深受广大的群众欢迎,流传至今,成为顺德的特产之一,还被评为 “中华名小食”之一。
  竹升面

竹升面,英译:Bamboo l surface,是用传统的方法搓面、和面,用“竹升”(大茅竹竿)压打出来的面条、云吞皮的一类面食。看起来简单,但每个环节都很讲究。选用的“竹升”太大,压打出来的面食软硬适中;太细会使面条没弹性。通常用手搓面处理后,用“竹升”压打1.5-2小时。
  面食一直都不是广东人的主粮但是爽口弹牙的竹升面却是非常闻名! 竹升面的特点恰恰是碱水少,甚至不放碱水, 它最大的难度在于不放碱水还一样的爽滑弹牙。这是用竹竿搓面的秘密所在。
  竹升面挑选的竹竿有讲究的,要够粗大,保证它有比较大的覆压面,代替人的双手。 师傅搓完面团后,把面团放在案板上,然后骑坐在竹竿那头,用脚一蹬一蹬,竹竿碾压着面团,师傅要一边压打一边移动,让面团受力均匀,渐渐变成一条摊开的毛巾。一两个小时后,面团便可以揉拉成一根根银丝一样幼细的面条。 在碾压过程中,不加一滴水。 通常和面的时候,都不会加水,也不会加鸡蛋,而是用鸭蛋, 用鸭蛋打出来的面既爽口而且充满了蛋香味道。
  而煮面和放面也有讲究的。煮的时候一定要在水大滚的时候下面然后快速把面弄散,然后马上捞上来过一下冷河最后放进那大滚的水里面稍微焯一下即可。 放面的时候也有讲究,先在碗里加适量的汤,然后放汤匙,在汤匙上面放菜或者云吞等配料 最后在加煮好的面,因为这样才能使面不会因为泡太久而变得不爽口弹牙!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4-06-03

︶ε︶鑫 ❤鑫小礼包☆【时尚美食】【QQ农牧】版块欢迎您☆

尕丶鑫

ZxID:26667095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6-03 0
美食看的都饿了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