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体操名将邹凯创造中国奥运历史的一天,这一天他以个人第五枚奥运金牌超越了前辈伏明霞、邓亚萍、郭晶晶等人4金的纪录,成为迄今为止拿下奥运金牌最多的中国运动员。
这一天似乎应该成为“邹凯日”,然而现身赛后混合区的中国记者并不如想象中的多。问起来,更多的记者跑去围观林丹和李宗伟的羽毛球男单决赛了。几乎在邹凯比赛同时,林丹在一场激烈的决战中再次击败了老对手李宗伟,用标志性的军礼和第一个羽毛球奥运卫冕冠军的光环,谋杀了摄影记者们更多的快门。
虽然“五金冠九州”,但邹凯的名气和大众号召力,似乎并不如只有奥运两金的“超级丹”。这反映了中国体操缺乏李宁、李小双和杨威这样的领军人物的现状。而林丹张扬的个性、霸气的军礼甚至于手臂上“直到世界尽头”的文身,也让他比邹凯更加具有明星气质。
成就一个体育巨星,需要成绩,也需要传奇色彩和个性魅力。同时,还与项目影响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纵观整个中国奥运军团,上述两位“奥运五金王”和“羽球双圈大满贯”得主的风头又难以同中国男泳首个奥运冠军孙杨和中国男子田径首个奥运冠军刘翔相比。
这并非“项目歧视”。需要承认,在伦敦奥运会26个大项、300个小项中,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像男子百米那样万众瞩目。
据说国外有个调查显示中国人在伦敦奥运会上最关注的项目是体操。不知这个调查怎么做出来的。当然,奥运会的情况也许不同,类似体操、举重这样的传统优势项目,其关注度经常是四年等一回的集体爆发,但平日里,邹凯们的曝光率远远不如“超级丹”。
这大概与项目职业化程度有关,田径游泳什么的不必说了,乒乓球、羽毛球有国际巡回赛,自然也常见诸网上和报端;而体操和举重国际大赛少,也就世锦赛吸引一下眼球。也与项目的草根参与度有关:作为国球,乒乓球的群众基础毋庸赘述;羽毛球近年来在国内的火爆程度也直线上升,羽毛球场常人满为患;而体操、举重,有多少人日常健身会选择这两个项目的?
这也反映了在大众的心目中,金牌不再是评判运动员成就的唯一标准。
体操一度是国人的宠儿,那位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的“体操王子”,在改革开放之初让中国人的“强国梦”找到了出口。但现在,中国日益强大,中国人的观念和心态也在发生变化。谁是超级英雄,这确实不再是由金牌决定的。 新华社记者 李丽 (据新华社伦敦8月5日奥运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