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初,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历时三十余年的心血创作了这部长篇小说《悲惨世界》被称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悲惨世界》集中的表现了雨果仁爱万能的人道主义思想。他的人道主义已经发展为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道德和法律的批判了。
在我读完此书后,我深感受到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官僚主义、腐败风气,体会到了下层社会人民饱受压迫与剥削的痛苦,看到了作者所描绘的阴暗、悲惨的现实世界,但透过黑暗依然能够感受到仁慈、善良、博爱释放的希望之光。
小说中的基本情节是冉阿让的悲惨生活史。他原来是一个贫农出身的工人,因收入不够家人糊口,有一次偷了面包,被捕入狱,度过了19年牢狱和苦役生活。
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着他人的歧视。社会的不公与排斥,一点点的磨灭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是慈悲为怀的主教伸出慷慨,无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后来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他的银器具,反而将那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了他并叮嘱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
在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让开始变得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因此得到人民的爱戴,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 这一切的转变使我倍感欣慰。从囚犯到市长,身份地位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无疑是人性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正是因为主教的宽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重新燃起了冉阿让心中那即将熄灭的希望之火,使他彻底悔悟,彻底从犯罪与仇恨的深渊中解脱代之以善良与博爱。
由此观之,所谓的依法严惩,法不容情有时只能将人性推向灭亡的终点,而仁慈与宽容将会成为拯救沦陷心灵的最好良药,因为博爱的的净化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在主人公冉阿让成为拥有无数财产的市长之后,他依然没有忘记主教的教诲,他将大多数的钱捐给了慈善机构和穷人,在那个视穷人如蝼蚁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冉阿让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尽力为他们撑起了一顶温馨的保护伞,成为了他们坚强的依靠。冉阿让在争名夺利,物欲横流的黑暗社会浪潮中依然保持着一颗善良、无私的心;以及一种崇高、高洁的道德品质。而
他对芳町与珂赛特母女的关爱更是他这种博爱精神的体现。其实芳町原本只是他的一个很贫苦的劳工,她为了女儿付出了一切,但最终不堪劳苦与折磨,病重垂危。为了实现芳町临死前能见一面自己亲生女儿的愿望,冉阿让不惜再一次越狱(而这一次越狱,对他来说则是终身苦役犯的代价)。虽然最后芳町还是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就死去了,可他却始终坚持不渝地完成他对芳町——一个毫不相干的死人的诺言……
最终他救出了珂赛特。并用毕生的精力把她当作自己女儿一样细心地照顾着,并为她找到了最后的归宿。
虽然这些都是与他毫无血缘关系,毫无利害关系的陌生人,但他给予他人的确实无微不至,无私伟大的关爱与呵护。在他眼里所有的贫苦、可怜的人都是自己的亲生儿女,他以父亲”的义务与责任感去照顾每一个“子女”。这种爱就是至高无上的博爱!
“在种种艰辛和逆境中,他不断地完善自己,为贫穷和值得同情的人们献出了自己的人生”。
这就是《悲惨世界》的结尾,冉阿让和这个悲惨而又黑暗的世界告别了。但是,他的博爱精神确一直在人们的心中熠熠生辉!
在这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史诗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博爱的魅力,因为有爱,才能弃恶从善;因为有爱,才能造福社会;为有爱,才能有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