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100%,#0c0c0c,#e36c09,10][tr][td][align=center]
[attachment=8452766]
[attachment=8452768]
[attachment=8452769]
[attachment=8452770]
[attachment=8452771]
[attachment=8452772][color=#ffffff]
《打工老板》以其抨击性、尖锐性和真实揭露社会结构产业化生产问题,成为当今国产电影中,少见的现实主义题材力作。
近日,由张唯导演执导、姚安濂及汤嬿联袂主演的电影《打工老板》已定档于10月21日在深圳上映,该片自收获蒙特利尔电影节影帝桂冠以来,一直备受关注。10月13日,导演张唯与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广东省电影家学会、深圳市文联与联合主办电影《打工老板》研讨会,针对于影片中的社会现象进行讨论,其中直指当下尖锐社会矛盾,将该片的话题矛盾点延燃。
现实主义题材再现 国产电影新高度
[hr]
广东省影视协会副主席李亚威在致开场词时即奠定了该次研讨会的基调,她表示:这次会议绝非表扬会,而是作为一场辩论会的态度来剖析这部作品。作为广州地区本土企业客观描述性电影,《打工老板》的阶层到底是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它所充斥的真正意义也在这一次研讨会上缓缓发酵。
老板面对利益和人心,孰轻孰重?研讨会上众多企业家纷纷表示《打工老板》所描写的产业状况及作为老板所面临的一种矛盾态完全是现实社会化生产中的一面镜子,这种真实的描写很容易就会将作为一个企业者的内心赤裸的揭露。会议上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民营企业家代表王理宗从一个企业家的角度将电影中对这部分的情感描写和自身的感悟做了一个系统化的结合,他在会议中提到:“在电影中能够看到很多民营企业家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缩影。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他的理想得不到重视,所以表现出的内心的焦虑、那种痛苦、无奈和自责我觉得只有企业家本身才能体会。”
在这个社会上怎么去判断一个好的企业家?怎么去判断一个好的人?如何在哲学层面判断道德?当一个企业家在社会道德防线的帽子下进行生产价值产出的估量时,那种矛盾碰撞出的冲突开始冲击着企业家的心理,而这种心理的“冲击”在电影《打工老板》中以最真实的手法在“林大林”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尖锐再升级 成中国电影产业新突破
[hr]
在电影《打工老板》中存在诸多复杂关系,老板与员工、外企客户与民营企业、媒体与法律等关系中出现的冲突,在影片中被完整地剖析出来。“导演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没有把电影里面的人物设定成纯粹的坏人,每个人都值得体谅、同情,这个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影片没有给我们结案的答案,但是他应该思考我们引导体制上面一些其他种种方面我们去找自己的原因,这就是一个艺术家表达作品的方式。”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张柏青将问题直接引出,不禁让观众们陷入更深一层的思考中。
很多民营企业在国外也是特别希望制造话语权,但是从来没有制造过,当然说出来是暴露自己本身政府、企业之间的一些客观存在问题。但是从总体来看,这个电影本身直面了社会问题,也直面了由此造成的人性的问题,简单一点来说是内心黑洞的表露。这样一部直击敏感话题的电影能够过审上映,无论对中国电影产业还是文化产业都是一种突破,它也体现了社会大众的整体需求的扩展和素质的提高,这对未来电影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开端。[/color][/align][/td][/t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