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c0504d][table=100%,#000000,#953734,5][tr][td] [/td][td] [/td][td] [/td][/tr][tr][td] [/td][td]
[align=center] [/color]
[table=90%,#000000,#953734,1][tr][td][align=center]
[align=left]
网讯 柏林当地时间7日,柏林电影节第三天共有《女仆日记》《火山下的人生》以及《维多利亚》三部竞赛片亮相,其中《维多利亚》以140分钟的长镜头掀起了本届电影节的第一个小高潮。
[align=center][attachment=8740491]
《女仆日记》剧照[/align]
●《女仆日记》
《女仆日记》根据法国作家奥克塔夫·米尔博同名小说改编,让·雷诺阿和路易斯·布努埃尔两位电影大师曾分别在1946年和1964年将其改编成电影。影片时代背景设置在19世纪,在一个法国富翁的家里,来了一个不省事的女仆。这个女仆搅乱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危险。
《Screen》:主角塞莉斯泰因在变更雇主过程中,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终结,影片没有为这个角色赋予新意。或许是害怕摄像机无法完整展现这个故事,或者是对观众智力的不信任,伯努瓦·雅克不断重复着观众早已清楚的场景,投入大量对话,并在其中插入自己的观点。赛杜的表演无法令人信服,她没有展现出塞莉斯泰因所有的特质。
●《维多利亚》
[align=center][attachment=8740490]
《维多利亚》剧照[/align]
西班牙电影《维多利亚》的海报上有着这么一句宣传语:一个女孩,一个城市,一个夜晚,一个镜头。影片全长134分钟,讲述了维多利亚是一个年轻的西班牙女孩,她在一天晚上偶然认识了四个男孩并与其中一个名为索恩的男孩一见倾心,两人决定脱离团队独自相处。就在感情升温之际,两人被索恩的三个朋友打断了,因为索恩着四个男孩有着更重要的事情:还一个黑帮老大的人情债。四个人中已经有一个人醉的不省人事,索恩请求维多利亚帮他们充当司机。于是本来一个夜晚的浪漫邂逅,突然变成了一场致命犯罪。
《Screen》:《维多利亚》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中,拥有令人满意的合理剧情。但是如果把长镜头的技术噱头拿掉,这个故事会让它自己都感到羞愧。在中间戏剧性的转折后,影片开始为角色的可信度进行铺垫,却揉进了太多黑帮影片的陈词滥调,打乱了影片的节奏,并没有成功掩饰影片那些过于冗长和单调的情节。你不得不羡慕挪威摄影师Sturla Brandth Grovlen的精力,随着角色的移动,他一会儿攀爬上楼梯,一会儿拍摄追逐镜头,一会儿又进入到汽车拍摄车内场景。但是影片最好镜头却来自于更加安静的场景——比如公寓的屋顶或者咖啡馆。
●《火山下的人生》
[align=center][attachment=8740489]
《火山下的生活》中有着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对抗[/align]
Jayro Bustamante执导的《火山下的人生》展现了第三世界国家中部分贫苦居民的生活以及当地人之间的情感关系,而危地马拉高原地区的农耕社会与现代文明之间,也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Screen》:危地马拉地区的帕卡亚活火山是一种象征,它即有传统的威严之感又受到现代社会的冲击,而这部摄影优美的影片主要讲述这座火山脚下的一位婚前怀孕妇女的故事。导演着力将影片的焦点放在人物身上以避免影片变得像那些聚焦种族的、陈词滥调的艺术电影。母亲与女儿的关系在这部男性导演的女性作品中被表现的尤为细腻。
《Variety》:一个玛雅族女孩发现其正置身传统与现代的交叉口上,一个简单的、寓言般的故事在危地马拉高原农耕社会中诞生,导演拍摄出既唯美又透出其观点的影片,可以说Bustamante这部电影中充斥着大量的动人细节,拍得非常“赫尔佐格”(比沃纳·赫尔佐格自己拍的《沙漠女王》好多了),看到了古老传统与文明社会之间迫在眉睫的矛盾关系。这部电影在柏林电影节备受关注,而本片的受众大部分还是艺术电影市场中的受众。
附:第一日&第二日放映影片场刊评分
《没有人喜欢黑夜》 1.7
《出租车》 3.1
《沙漠女王》 1.9
《45年》 3.4
[/align] [/td][td] [/td][td] [/td][td] [/td][td] [/td][td] [/td][/tr][/table]
[/align][/td][td] [/td][/tr][tr][td] [/td][td] [/td][td] [/td][/tr][/table][/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