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守一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5个回复

守一

楼层直达
 言

ZxID:24488174

等级: 元老
配偶: 丨23、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3-18 0



 守一,又叫守真一、守三一,是中国道教汉代六朝时最重要的一种冥想法,修道者闭关冥想,想像自己的精神或魂魄显形,与躯体合而为一。守一法以《道德经》为理论上的依据,相信「一」既是道,也是人的精神,可使人延年益身,袪除百病,消灾解难,通神接真,甚至长生成仙;但亦有道教流派强调,守一并非最高道术。魏晋以后,守一变得复杂化,守一变成守三一,「一」分处于上、中、下三丹田,甚至统领一身24位身神;也有道士教人存思「一」分身多人,或同时存思天上星斗及其他仙真。汉代六朝时,守一法广受推崇,唐宋时道教的内丹术亦沿用此词,描述炼内丹的体验。
  东汉至魏晋初期译出的佛经中,也曾使用这个名词,来形容佛教禅定修行的方法,也就是一境性。许多学者相信这是一种格义的手法,采取道家典籍的术语来转译佛经。学者汤用彤则认为这个名词由佛经译者所创,连同修习方法,一同影响了道教发展。
  概论
  「守一」之名,可能源自老子的「抱一」,在庄子中也曾提到,但并未将守一当成一个专门名词来使用。守一这个名词虽然来源自先秦道家,但直到东汉末年才成为专有名词。最早将这个单字名词化的人,已经无可考证。在道教内部,东汉末年的《太平经》中首次使用这个名词;同时间的佛教译经,也将它应用在表达禅定方法上。在东汉末年,佛教最初的信徒经常也同时崇信道术,两者有混同发展的状况,守一这个用语可能是在这个状况下发展出来的。
  黄老道家中,道可称为「一」,神秘奥妙,虚空而不可测;《道德经》「载营魄抱一」,指专注于内在的魂魄,与形体不离,并与「道」相合为一,能够知一,则可以复归纯朴,与天地精神达致和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道士重新阐释老子之言,神化道家哲理中的一,一与「玄」、「道」相近,都是生命力的神秘之源,是数字的开始,象征世界的起源,是道的代名词,又是身体重要部位的隐语,更是修练过程中精神体验境界的代称。一也可解作摆脱世俗的诱惑和外物的干扰,保持意念的专一和精神的纯一。
  在东汉末年至南北朝之间,译出的佛经中,使用守一这个名词,一般用来对应禅定中「制心一处」与「心一境性」的修习方法,如后汉译出的《分别善恶所起经》,《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阿那律八念经》,三国魏晋时译出的《法句经》、《瑞应本起经》。襄楷上书汉桓帝时,引用《四十二章经》中的说法,认为守一方能成道。守一这个用语,可能是佛经译者参考道家典籍之后,以格义手法应用在译经之上。在南北朝之后译出的佛经,通常直接使用禅定、三昧、毗婆舍那等佛教术语来译,较少使用守一。
  道教修练
  道教认为,精神或魂魄若与身体分体,人就会生病甚至死亡;以冥想法想像、内视体内的「神」,可使「神」留居体内。守一的目的,就是「聚致精神于身内以治病」。人若能守一,能使身体与精神常合并,长存而不老,「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根据东汉《太平经》,典型守一法如下:
  设立修道的房间,建造坚固的门户,其他人不可随意内进,每日都入内尝试冥想,感到不安不适就出来,不应勉强。如此修习下去,会愈来愈熟练,感到安宁,不想离开房间,不想再谈饮食,也不想听到其他人声。修练有功,闭上眼可看到身形容貌,形象就像在镜内,或像看见清水中的倒映。守一显形时,像刚起的火一样,要立即守护,不要让其消失。开始时是红色的,最后会变白,久而久之则会变青,洞透明晰,位于远方,又自远处回来显现为「一」,体内无不清楚可见。
  修道的房间,墙壁应该加厚,以免受外间声音骚扰。有学者推测,守一时可能打坐。有些冥想法如思念五脏神的还神法,会在室​​内悬挂神灵画像,以助存思和通神,守一则独自冥想,不挂画像。
  汉末以后,守一法复杂化,与三丹田说结合。《老子节解经》守一也称为行一、抱一或存一,上丹田在脑,中丹田在心,下丹田在脐下,「一」循环灌注于三丹田中。魏晋时,守一有「守真一」和「守玄一」两法,守真一是守体内之神,关键在守上、中、下三丹田。东吴郑隐授予弟子葛洪的守一法就是守真一,一分为三,三真一位于三丹田中,各有姓名、大小尺寸,男的长九分,女的长六分,修真一者冥想其神降气护身。守玄一同样是存思体内之神,修道者先斋戒百日,冥想三四日后,不但看见自己的精神,还可以化身作十多人,「皆如己身」,达到分身的效果。也有学者指守玄一是守体外的神。郑隐认为人体与宇宙相应,「一」在身中,亦在天宫,守一可与「存星」法相结合,同时冥想天上诸星,把星辰的神秘力量吸收在身。
  东晋天师道《太上灵宝五符序》把身中之「一」分为天一、地一、人一,分别在上中下三丹田中,除了三一守身之外,还教人存思神兽、仙人、各种身神、日月五星精华等等,融合守一与「食气」之术。东晋中期,上清经出世,认为一身之神有24位,三一监统全部24身神。守一就是存思三一固守身中三宫(三丹田)。修练时,还要选择适当时辰和方位,存思三一分别登上星斗或天庭,再回归体内;头脑中的九宫之神,都称为真一,分为「雄一」和「雌一」两类。上清经并教人存思身神与天神融合,存思天上仙真降气下来,进入人体,与体内各身神之气相混融,称「回风混合」,也是守一之法,属上清经法中最基础的修练法。上清派道士相信,修练守一须节制性欲。
  历史
  守一是方士自古传承的养生方术,《庄子.在宥》已提到守一可以长生。守一是东汉《太平经》的中心思想,在各种道术中最受重视,被认为是修道者必学之法。《太平经》许多篇名有「守一」二字,如「清身守一法」、「守一明法」、「守一入室知神戒」等,提出一是宇宙的起源,认为修练守一,可以成仙,修练身心,治病长生、244,使「精神自来」,长生延年,百病自除。守一者可得天神帮助,资质​​高的人,守一可以成仙,中等资质的守一,可以辅助帝王,资质低的,则可以无怨无咎。倘若人人守一,将天下太平,人人安乐。守一之外,《太平经》也教授存思五脏神的冥想法。后人把经中有关「守一」的论述,汇集成篇,编成《太平经圣君秘旨》一卷。天师道亦重视守一,意思稍有不同,反对那种存思自己身神的修练法,认为「一」并不在于人身中,而是天地间的一股「道气」;一被彻底神格化,其大可遍于宇宙,其小则往来于人身之中,是无所不在的力量。天师道对教民颁布道诫,宣称守诫就是守一。唐代天师道士张万福仍以守一比喻遵守道戒。汉魏时流行的另一种冥想法「历脏法」,存思身中五脏神,则受天师道批评和摒弃。
  六朝时,守一被视为最重要的冥想法,却不一定是最重要的道术。魏晋时冥想法种类众多,通行的有10余种,当中守一最为重要。道士借助守一,有镇定心灵的功用,相信守一有消灾解难、却恶防身的神奇效果,「陆辟恶兽,水却蛟龙,不畏魍魉,挟毒之虫,鬼不敢近,刃不敢中」。《老子节解经》的养神说主要在守一。唐代高道潘师正曾向唐高宗介绍守一,说守一「思之可却百鬼」。有些道士非常推崇守一法,《西升经》主张守一胜于炼丹,认为守一就是守道诫。南北朝前期的天师道徐灵期,提出守一是最上乘之学,胜于佛教的数息及道教的其他冥想法。也有道士对守一法有保留。西晋葛洪认为,守一可以通神、守形却恶,「却恶防身」,是最重要的冥想法,却不是登仙之道,长生仙道在于炼丹。东晋上清经《紫阳真人内传》指出守一是「中真、地仙」所修的道术,但不是「上真之道」;上清经作者之一杨羲仅指出,守一可使人头发不白,秀发再生。上清经《智慧消魔真经》强调有智慧者当习守一,冥想身神,并融合三丹田之说,守一又称「三一」。
  影响
  中国佛、道二教其他的冥想法都借用「守一」之名。隋唐之时,守一法、炼丹术与其他冥想法结合,形成内丹术。唐宋内丹术有时借用「守一」一词,如道藏有《太上内丹守一真经》,以守一指内丹术中心肾二气的交合变化,与六朝的守一法不同,并往往更常用《道德经》「抱一」一词。
  「守一」一词在佛教也被广泛应用,汉魏时翻译佛经常用「守一」一词,人们普遍等同禅定和守一,禅宗四祖道信提出体验「心外无佛」,方法之一是「守一不移,动静常住」,伪经《金刚三昧经》及其后的禅学著作《顿悟要门》,亦以守一解释禅定。有学者指出,道经提到「丹书万卷,不如守一」,和禅宗不立文字的精神相通。
  现代研究
  汤用彤认为守一是道教借用佛教禅定理论而成。但饶宗颐与汤锡予则认为守一在东汉道教中就是常见术语,采用守一来作为佛教禅定的译名,是一种格义的手法。伯兰特·佛尔认为守一是由道教传统发展出来的名词,吉冈义豊认为佛教借用守一这个名词来译经,有助把佛教禅定思想移植于中土。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3
DB+13 2015-03-18

≮  参与奖励  奇闻怪谈欢迎您 ≯

古浪山海

ZxID:99997

等级: 大元帅
  ◕。嘿嘿嘿嘿◕。    ◕。呵呵呵呵◕。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3-18 0
老时候就这样。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猴岛,纪念我们曾经轻狂的年少。
瑪麗蓮·夢露

ZxID:19729855

等级: 大元帅
相看何须尽解语,爱花最是惜花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5-03-18 0
守真一。
梁生丶

ZxID:28250917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5-03-18 0
丹书万卷,不如守一
无名无姓名

ZxID:24322360

等级: 一代君主
等级:Mobile Gamer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5-03-18 0
就是的啊、

际遇之神

奖励

被富婆包养,轻易就获得钱财无数,获得6DB

             
鬼荒地狱变o

ZxID:3536086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5-03-18 0
现代研究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