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重庆国际马拉松落幕了给人印象最深的,依旧如往年:不是专业运动员的比拼,而是业余参赛者的表演——如此规模巨大创意无限的团体操,恐怕连张艺谋也难以导演出来。
很多人觉得马拉松很枯燥,可为什么有很多人却乐在其中呢?据媒体报道,有些城市因为报名人数太多,只好采取“抽签摇号”的方式,火爆程度似乎要比肩目前正在广泛流行的打新股。
打新股是为了赚钱,跑马拉松是为了攒下一个好身体更好地赚钱。
一切流行的东西都因合乎人性。中外亦然。
村上春树写了篇《人生马拉松》,说他在33岁那年秋天决定以写小说为生,为了保持健康,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4小时,跑10公里。1996年,村上春树甚至参加了在北海道举行的全程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
只说赚钱会刺激部分跑马者的神经,因为他们是为了精神愉悦。正如世界上第一个征服珠峰的乔治·马洛里所说的:因为山在那里,所以他要去征服。对于习惯了行走在钢筋丛林间的都市人来说,征服那条长长的滨江路,最大的快乐来自于精神。
几十年的经历,似乎可以这样描述:最初是找事干吃不饱,接着是找事干吃饱了,然后是吃饱了没事干,现在是吃饱了找事干。
用重庆话说,开始那个“找事干”是“做活路”,很累,后面那个“找事干”是“消饱胀”,很乐。一圈下来,我们的境界升了好几重——从愁吃到不愁吃,从不知锻炼到设法锻炼。
其实,跑马只是“消饱胀”的方式之一,我们更高一重境界的表现是全民健身理念的深入人心,其自觉程度颠覆了村上春树的观点。
村上春树说:坚持跑步的理由不过一丝半点,中断跑步的理由却足够装满一辆大型载重卡车,我们只能将那“一丝半点的理由”一个个慎之又慎地不断打磨,见缝插针,得空就孜孜不倦地打磨它们。
可马拉松越来越火的理由,根本不是“一丝半点”,而是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胖的瘦的,年轻的年老的,打工的当老总的、重庆的外地的……你看长滨路上那一个个灵动的身影,没准谁都会说出个耳目一新的跑马理由。
想来,凡是有利全民健身的,都在火,只是马拉松对于曾经“找事干吃不饱”的我们来说太苦,反差太大,所以觉得它火得格外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