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征编辑本段 外形特征 琉球歌鸲体型小巧,身长约15厘米。不会被误认的歌鸲。上体红褐,脸及胸黑色,下体白色,两胁具近黑色块斑。下胸的少许黑色为白色区域中的项圈所隔开。雌鸟似雄鸟但较暗,且颏及喉为白色。虹膜-深褐;嘴-黑色;脚-带粉色。 生活习性编辑本段 栖息于山地混交林和阔叶林中,林木稀疏和林下灌木密集的地方,主要在地上和接近地面的灌木或树桩上活动。性活跃,但羞怯。在地上走动时,常边走边将尾向上举得竖直,鸣声似日本歌鸲,音量较弱但颇悦耳。也有刺耳高音tsee的占域叫声,告警时发出粗哑的kwrick声,同时尾抽动,两翼振颤。食物全部为虫类,主要是鞘翅目昆虫,还有蚂蚁、蜘蛛等。 分布范围编辑本段 分布于日本琉球群岛。 繁殖方式编辑本段 繁殖期5-7月,营巢在林中或河岸岩坡洞穴中,用枯草掩盖,极为隐蔽。巢呈碗状,外壁由枯草茎、草叶、树叶、枯枝及苔藓等构成;内壁由叶柄和细草等编织而成;巢内垫以干草叶和须根。营巢由雌鸟承担。巢筑成后的第二天就开始产卵,每天一枚,每窝产卵5—6枚。卵为卵圆形,呈天蓝或蓝绿色,光滑无斑,仅钝端有淡色环带。孵卵亦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2—13天。 亚种分化编辑本段 1.琉球歌鸲指名亚种(学名:Ericthacus komadori komadori)2.琉球歌鸲冲绳亚种(学名:Ericthacus komadori namiyei) 保护级别编辑本段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鸟纲——近危(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