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100%,#ffffff,#000000,3][tr][td][size=2]
“山高鬼见愁,悬崖伴激流;行人攀石壁,走路栽跟头。”一首民谣形象地记录了历史上青海藏区交通闭塞、落后的面貌。
经过几代交通人的努力,青海藏区公路网不断织密,客运班车顺畅通行,公路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
藏族自治州今年全部通高速
青海藏区,是全国5大藏区之一,包括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面积占全省的98%。
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藏区交通建设快速推进,通自治州高速公路、国省道升级改造、出省通道、通县沥青(水泥)路、县际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不断加快。据统计,“十二五”前4年,青海省民族自治地区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15.95亿元,到2014年年底,青海省6个民族自治州及7个民族自治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76万公里,占全省公路总里程的93%,其中高速公路1574公里。
今年年底,连接果洛、黄南两个藏族自治州的花石峡至久治高速公路和牙什尕至同仁高速公路建成,青海省6个藏族自治州将全部通上高速公路。
多样服务 便捷出行
青海藏区地广人稀,特别是河流密集的三江源地区,缺乏桥梁、渡口,农牧民出行、牲畜转场时,常常夏天涉水、冬季履冰。
2004年以来,青海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积极实施乡村便民桥工程,在全省农村牧区共修建便民桥梁3200多座,解决了“过河难”导致的群众“看病难”、“出门难”、“致富难”等问题。同时,青海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还集中力量推进藏区农村客运发展,根据实际,采取区域经营、循环经营、班线延伸等不同方式,借助周班、月班、赶集班、逢时班、预约班,使藏区群众可以“说走就走”。
青海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还不断拓展农村客运通达深度与覆盖面。到2014年年底,全省开通城乡公交化运营线路242条,投入车辆1303辆,全省100%的乡镇和82.56%的建制村通了班车。
经济生活迈上新台阶
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使青海藏区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镇山坪村村委会主任谢会贝介绍,2011年通了水泥路后,村里70%的土地发展为果园,果子摘下后直接运到8公里外的蔬菜农贸市场。河西镇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1年的4000多元增加到2014年的6300多元。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8553公里道路串联起全州4县1农场、30个乡镇和214个建制村,依托路网建立的各类特色养殖基地、种植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不断发展壮大,2014年农牧民人均年收入比“十一五”末增长102%。
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的基本完工,使玉树藏族自治州实现了通高速化公路。目前,总里程超过1000公里的省道玉树至治多、曲麻莱至不冻泉等干线公路正在加紧建设。
在柴达木盆地,由109国道和茶卡至德令哈、德令哈至小柴旦湖、当金山至大柴旦、察尔汗盐湖至格尔木等高速公路构成了长达数千公里的公路环线,有力促进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特色优势资源开发。
根据规划,到2020年,青海藏区将织出一张“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达、安全便捷”的公路交通网。
[/size][/td][/t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