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一般是指阳历八月中旬至十月初的一个多月。这一时节的最大特点是中午如同夏日般的炎热,而早晚却凉爽许多。
一宜适当秋冻 初秋时节,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马添衣加裤,把自己穿得严严实实;而应该尽可能地晚一点增衣,能穿短袖衬衫,尽量不要穿长袖;能穿单衣,尽量不加外套。实践证明,这种主张“秋冻”的方法,既顺应了自然气候(包括居室气候)的需要,又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预防疾病、自我保健的作用。这也就是古人说的“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当然凡事都应该有个限度,“薄衣御寒”也不能过头。一方面,初秋时节的早晚,以及受台风、降雨等天气影响的白天,室外的凉意也是很明显的,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外出时,衣着不能过薄、过露;另一方面,因大意而受凉(如长时间睡或坐在凉地面上),或是突然受凉(如在冷空气来临时还穿得很少,或是夜眠不盖被巾),并不属于“薄衣御寒”养生之道的范畴。
二宜防感冒 秋季,是感冒多发季节,因此,除了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外,在起居方面也要有所注意。夜晚入睡时,一定要盖上被单、大毛巾之类的床上用品。如果刚睡时觉得有些热,可以把这些床上用品折叠好放在一边;当秋夜凉气袭来时,只要轻轻一拉,即可避免受凉。在感冒流行季节,可用食醋熏蒸房间,或服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如板蓝根、大青叶等,对预防感冒有一定的作用。
三宜多锻炼 初秋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户外活动,其中的登高锻炼,能使肺通气量、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健身效果非常明显。当然,对年老体弱者,登高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速度要缓慢,上下山时可通过增减衣服达到适应温度变化的目的。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产生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