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之于母校,一直都没有,也不敢去翻阅关于她的每一页过去,怕只怕触动内心中那根脆弱的弦,怕时间久了,它奏不出强烈的心曲,又怕自己承受不起它的撩拨。
虽有过几次路过母校,但,都坐在车上匆匆而过。每次这样匆匆谋面,又匆匆别过,心里不免留下一些惆怅之情,每次暗暗发誓,下次一定走进去看看
再次回母校故地重游,已经是十一年之后的事情了。
2007年11月,高考一轮复习研讨会在潍坊召开,学校派我去参加,时间是一天。上午开完会,中午吃过饭,一个人闲来无事,突破有一种到母校周围去看看的冲动,算是对曾经生活在那里的过去那些片段的追忆罢。
叫住一辆出租车,径直奔母校昌潍师专故地而去。鸢飞路与胜利东街交叉路口下车,脚一落地,站在虞虹桥西首路边几棵高大的法桐下面,心情便不由自主地在时空隧道里穿梭。
当年的这个地方,每当到了周末的晚上,城市的夜空华灯初上,这里便是我们最快乐的去处,一个个热闹的小吃摊陆续开张,烤肉串、烤鱿鱼、蒸花生、各种凉拌小菜、扎碑我们喜欢的在这儿样样齐全。挪一张桌子到角落里,邀上几个朋友,也可以独自一人,要上一大扎碑酒,几根肉串,一碟蒸花生,慢慢地喝,浏览着马路上那些穿梭不息的人们,窥视着身边那些吆五喝六,或含蕴,或豪爽,或兴奋,或抑郁的人们,翻阅着自己的心事,这大要就是当年的我周末最想过的一种生活了罢。
记忆最深的一次,应当是和“老吴”(当然是我们几个私下里这样称呼)、大海、大兴、马大褂子几个畅饮的那次了吧。打开心门,毫无顾忌地数落着自己或喜悦,或忧伤的经历,大口喝着冰凉的扎碑,那种酣畅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每当这个时候,“老吴”就像一个导师一样,慢慢地听我们倾吐,再给出这样或那样的主意。不知不觉,在开怀畅饮之间,夜色已深,转身一看,呵呵,把人家的扎碑桶都喝空了,“去,到对面的酒店里拿白酒!”,“老吴”掏出钱,用一种不容反驳的语气和表情说,幸亏对面店里不卖酒…………。
十一年来,在脱离“组织”放单飞的十一年里,朋友们也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泊忙碌,虽生活在一个城市里,见面的时间也并不见得有多少,何况自己与他们在空间上隔着300里地,经常见面更成了一种奢望,偶尔见一次,也很难与“老吴”、大海、大兴、马大褂子、阿香婆他们聚齐了。是啊,大家都忙了,忙忙碌碌之间,将人生的时间拥的太挤,只在空闲下来的时候偶尔想起来,操起电话,拨通那些熟悉的而又陌生的号码,当听到对方的声音时,却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语无伦次之间,寒喧两句匆匆挂断……。
今天是周末,学生们正在自习,偶尔地去看看之间,给自己留下了一些空间,翻看过去的一些照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打开电脑,走入自己的空间,记录下一些内心的感想,聊以慰籍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