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卷发下来了,成绩自然不理想,又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我无颜面对父母,从心里害怕望见那无奈与失望的眼神.我心烦意乱,胸腔有阴风怒号,脑海有浊浪排空。我真想大哭一场,但我还是竭力克制住自己的感情。我不敢径直回家,低着头,迈着极慢的步子,独自一人来到河边.
云融融,风淡淡,水莹莹。夜很深,四周很寂静,只有偶尔风吹树叶响起的“哗哗”声.踏着石子铺成的路,我来到了那条曾经荡漾着我的欢声笑语的小河边.然而,它已失去了往日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景致,取而代之的是死一般的寂静与沉默.晚上的月亮非常好,那么皎洁,那么明亮。柔和清澈的月光倾泻人间,一切都朦胧在一望无涯的清纱薄绡里,显得缥缈、神秘而绮丽。月光照亮河面,一阵微风吹过,刚才水平如镜的水面立刻泛起鱼鳞般的波纹,在月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银光,像撒满了珍珠一样。河水微微荡漾,亮光闪闪,映着我的脸颊和我眼中的泪水.
顺手抓起一颗石子往水中扔去,水面上呈现出阵阵涟漪.粼粼水波,像丝绸上的细纹,美丽动人。而后,一切恢复平静.席地而坐,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冷风带来的凉意,凝视着波光粼粼的河面.我突然感到了一种负罪感。平静的河水被打搅,依然能恢复平静,它不在意我扔的石子的大小,不管多痛,它都会默默地接受它,包容它;不管掀起的波澜有多大,荡起的涟漪有多深,它都会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宽阔的胸怀来对待.它展现给世人的总是那份平静而又伟大的美,它启示后人的总是那份执着与宽厚……
水,这灵动的字眼,时而波澜不惊,时而涌浪迭涛.它不会消沉,它总是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便是那灵动的水,澄清透明而又能载万物.我沉默了,头一次深切的体会到水的内涵,感受到自己的渺小.那灵动的水留给我昭示是那么深刻,它那包容万物,承受一切的胸怀令我敬畏.或许它们终究不会汇入大海,但它们依旧在这里展现着真我的风采.
我敬畏它们,它们启迪了我:我不该悔恨,不该气馁,我也应当有水一样的胸筋,水一样的灵动.作为中学生,面对一次次考试,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有成功的喜悦就有失败的苦恼,面对不理想的成绩,彷徨与消沉将一事无成,此时更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我不能因为一颗石子投入水中而永远波澜,也不能因为一次的失落而永远消沉.
我站了起来,擦去眼中的泪水,微微朝着水面一笑,那亮光依旧闪烁着.“一滴水深吸了一口气,于是变成了海,做了几个俯卧撑于是澎湃起来.”我吟诵着.
风儿吹过我的头发,如爱般温柔。我回首走向回家的路.踏着来时那条石子路,我的心情轻松了许多.伸手抚摸柳树、杨树的细嫩的枝条,偶尔间一两片叶子落在肩膀上,我笑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惬意从心头缓缓流过…… 远方泛起了鱼肚白,一缕阳光朝这边射来,照亮了波光粼粼的水面,也照亮了我的心田……
点评:该文深刻地描述了自己内心的变化,通过对水的深思,阐述了水的真谛,而做人也要这样,“不因为一颗石子投入水中而永远波澜,也不因为一次的失落而永远消沉”,借物抒怀,借景抒情,是一篇很好的由景及情的文章。
星期二 冬天读叶芝
喜欢在冬天,坐在屋里,沏一壶香茶,看雪花无声地在窗外飘落,然后静静地读几首叶芝的诗。或许是性格、经历的缘故,一直无法享受太前卫、新潮的东西,也不喜欢太激烈的,包括情感和阅读。我喜爱的,必是闲适、平和带一点幽默或是淡淡的感伤,这样的一种状态,我觉得人活起来很轻松又比较清晰。
喜爱叶芝,最初是因为叶芝的一首诗《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头白了 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 请取下这部诗歌
……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
诗写于1893年,叶芝29岁。五年前,这位有着浓厚宗教般情怀的爱尔兰诗人,邂逅爱尔兰爱国主义者,美丽的女演员毛特·岗,从此就让痴心的叶芝对毛特·岗抱有终身不渝的爱慕。遗憾的是叶芝穷其一生的情感追求,却没有得到毛特·岗的回报,诗人就在一生遥遥无爱的爱情中一直吟唱着一首坚定、寂寞的爱情诗歌。
这首诗就是叶芝写给毛特·岗大量诗作中的一首。
全诗没有跌宕起伏的激动和宣泄,只有朴素的语言、舒缓的调子、淡淡的感伤,娓娓道来的平静倾诉,却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与温馨,洋溢着宗教一样纯净的温暖和脱俗的情感。
读这首诗时,我正年少,正是对爱情憧憬的年龄。许是在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看到的都是对年轻爱情的热烈、张扬、缠绵动人的歌颂,乍读到这首诗,立即被它的朴素和温暖打动。眼前幻化出的是一幅经年的油画:飘着雪花的冬天,满头白发,一脸皱纹的爱人,偎依在壁炉前,读诗人写给她的爱情诗篇。我一直被这样的一幅画面所感动,就象我更容易被年老人相濡以沫的相互体贴感动一样。
人在年轻的时候,有如花的容貌,柔软、健康的肢体,明媚的眼睛,大把的青春,给爱情创造了天生的载体。所以诗人们在歌颂爱情的时候,总是把这些美丽的东西和美丽的爱情连在一起,有谁会坚定地去爱一个有着满脸衰老皱纹的老妪,有谁会去歌颂一个有着痛苦皱纹的老妪的爱情呢?只有叶芝了。这个有着透明灵魂、浪漫、唯美、俊逸、迷人的爱尔兰诗人,爱的是一个“朝圣者的灵魂”。
这样的一份坚定、朴素、温暖的爱情一直就是我的梦想和追求。因而从那个冬天开始,我爱上了写这首情诗的诗人,甚至于以后,看到爱尔兰这样浪漫的字眼,我都会喜欢。
我一直认为叶芝的诗更应该放在冬天来读。因为冬天的萧索,冬天的寒冷,冬天是四季的结束,在这样的季节来读叶芝的诗,这种温暖会像冬日的火炉,更容易暖进读者的心里。看叶芝早期的诗作,像《十字路口》、《玫瑰》、《风中的芦苇》、《在七片树叶中》等,多是优美的句子和清纯的情感,欢乐和痛苦皆化作独立行走的文字,表达着他与众不同的唯美世界。在晚期的作品中,如《绿盔及其它》、《三月的满月》、《塔》等,更趋于平淡,更朴素,也更加隽永。他把诗的激情浓缩到平淡的生活中,这种诗是一种可以触摸到的美丽和情感,平实朴素却更加真实,叶芝的伟大,就在于他在真实的生活中随时捕捉到生活的诗意。而这种诗意是淡淡的、暖暖的触动着人的心底。
生活即诗,诗即生活。重要的是要有一双发现诗的眼睛。在冬天,叶芝的诗会让你忘却冬天的寒冷,忘记凛冽的北风,会让你有一个可以依偎的火炉,更会让你满怀希望地等待一份面对岁月皱纹微笑的温暖爱情。
一分温暖的老了的爱情。